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489节
薛祥又不懂得做官的人情世故,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又涉及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钱财,看着就让人眼馋。
结果,自己这个中书省的丞相,却从里面捞不到什么好处,这就让他很难受。
对治理黄河抱有的敌意更大。
能让他从中捞取大量好处的,那就是好工程,捞不到好处那就是坏工程,就是这么简单。
皇帝说什么黄河治理,泽被苍生,惠及百姓,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善政,历史将会铭记,子孙后代将会传扬。
皇帝还说什么要号召大家一起为了大明,为了百姓,为了华夏能够更加的昌盛,要一起努力等等……
在胡惟庸看来,这些都是在纯粹的放屁,就是皇帝用这些话来骗人的。
这些都是假的,只有能拿到自己手里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
皇帝可以用这些话骗上一些人,却还骗不住他胡惟庸。
黄河根本就不应该去修,就这样下去挺好。
每年黄河会泛滥,冲毁房屋,淹没农田,淹死人……可那又如何呢?
两百多年来,不是一直都这样过了的?
那些百姓怎就如此愚蠢,明知道黄河会泛滥,很容易就会发生水患,造成这样的灾难,还偏偏要跑到黄河泛滥的区域去生活,不知道规避危险。
那遭了灾,死了人不也纯粹是活该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一些蠢人,给朱元璋和朱标这个猪崽子,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在他看来还挺不错。
也算是这些愚蠢之人,所发挥出来的一点儿价值。
朱标听了胡惟庸的话,略点了点头,并没有立刻开口。
目光还在薛祥所上的奏章上停留。
胡惟庸见到朱标的这副反应,禁不住心中得意。
就知道,面对这么一封奏章,朱标会感到分外为难。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这件事先放一放,事关重大,不能轻易做决定。
在我请示了父皇后再说。”
沉默了一阵儿后,朱标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胡惟庸暗自一笑,他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
但,就算是找了朱元璋又能如何?
治理黄河这种事情,是实实在在的事,不好糊弄,专业性太强了,太难做了。
就算是请了朱元璋也白搭。
在场的这些官员,有的如胡惟庸一样幸灾乐祸,看乐子。
也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挂起。
但也同样有一些人,心中为之沉重。
为不能有效的治理黄河,而感到担忧。
当今陛下乃是一代雄主,黄河已经泛滥了两百多年,都没能将其给治住。
当今陛下也要治理黄河,那可以说是距离彻底治住黄河最为成功的一次。
若是连当今陛下在位时都不能将黄河给治理好,那么指望后面的人能把黄河给治理好,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
黄河不治理,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水灾。
会有大量的黄泛区存在,将很多的沃土变得不好耕种。
每年黄河泛滥都会带来大量的灾难,不断的给大明放血!
与此同时,京杭大运河这个连接南北的珍贵水脉,也会因为黄河泛滥的缘故,导致大量泥沙淤积,通航能力大大下降,不利于贯穿南北。
不说别的,单从这上面来看,杜充这个杂碎都是千古罪人!
掘了黄河,金人没有淹死几个,也对局势于事无补。
可却让多少华夏子民百姓,因此而受到灭顶之灾。
一直遗祸至今,甚至于还很有可能会继续遗祸!
有人在幸灾乐祸,有人在忧虑,还有人在绞尽脑想的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解决这个事儿。
也有的人,不住地祈祷,希望大明能得天助,真的有好办法把黄河的这个问题给解决。
……
“父皇,薛上书上了奏章,治理黄河遇到了大难题,父皇,你看看吧……”
武英殿里,朱标单独拿着薛祥的那份奏章见朱元璋,眉宇之间带着一抹化不开的忧愁。
朱元璋接过奏章,仔细观看。
看完后点了点头,面带赞许之色。
“薛祥确实不错,咱没有看错人,让薛祥来治理黄河是对的。”
朱元璋没说问题,先夸起了薛祥。
他夸薛祥也是有依据的。
对一个喜欢治水的人而言,自己之前对他进行的许诺,加上治理黄河的大名声,诱惑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样大的功劳,一般人都会将之给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而不会分润出去分毫。
可结果现在,薛祥为了能把黄河治理好,却公然上了这么一道奏书。
可见在功名利禄这上面,薛祥选择了干实事。
自己给他的那些许诺,还有千古留名的机会,薛祥自然想要。
可是相对于这些,他还是把黄河给彻底治理好,放在了第一位。
这样的人值得信任,也值得人为之而欣喜。
朱元璋很相信,依照薛祥在治河上面的能力,真的想要贪图这些名声和奖励。
完全不用上这份奏书,可以采用不少的办法将黄河给暂时治理好。
至少二三十年间,不出现什么问题。
依照薛祥的年纪,到了那时黄河决口了,他早就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功成名就了。
又有黄河早些年就经常泛滥的情况在,薛祥治河二三十年后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少人会怪罪到他的头上去。
可薛祥并没有怎么做,这种品质很难得。
“薛祥确实很不错。”
朱标对自己家父皇的这个评价给予肯定。
“只是……父皇,这事儿要如何做才好?”
朱标自然也希望,黄河能够被彻底的束缚。
可是黄河的泥沙,确实是个大问题,分外棘手。
“要不……就按照薛祥所言,先暂时放缓修治理黄河的速度,从全国范围内,召集有才能之士,为治理黄河建言献策?”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个倒不必了。”
朱标听了自己父皇的话,多少有一些意外。
父皇花这么大的力气治理黄河,却不想着根治,这可不像自己家父皇的风格啊!
“治理黄河泥沙的事,咱这边已经有了办法。”
嗯?!
朱标眉顿时围着一扬。
惊喜又意外。
父皇已经有办法了?这……父皇也太厉害了吧!
怎么什么都懂?
“想要治理黄河泥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就要弄明白,为什么黄河多泥沙。
这是因为黄河上游经过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大雨冲刷很容易就将大量的泥土给带入到河里去。
在更之前的时候,黄河的水也没这么黄,泥沙含量没有这么多。
是黄河上游,也就是关中,以及更上面的一些地方,过度开发,植被破坏的严重,没有办法保持水土。
所以,想要减少黄河泥沙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根本措施,就是恢复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植被。
在那些靠近黄河,而且地势比较陡,不适合耕耘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
多种树,种草,用树根,用草根来锁住泥土……”
朱标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办法。
只是这事儿耗费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如今这黄河的河床上,就有着大量的泥沙,河道清理也很困难。
而且,就算是如同父皇所说那样,在上游大量种植树来减少水土流失。
可还会有数量不少的泥沙,进入黄河河道,并逐渐的在河床上淤积。
时间一长,河床还会抬高,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事儿,同样难以解决。
朱元璋道:“这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针对下游河道清理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束水攻沙。”
提出并实践束水攻沙的潘季驯,是一个极其有才之人,想到这样的办法来治理黄河。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