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84节

  这事情,朱元璋几人做的极其认真。

  “爹,娘,咱带着孙子们来看看恁,给恁修修房子……”

  一句话说出,这个铁打的汉子,声音都有些哽咽了。

  再说不下去。

  深吸一口气,朱元璋将心里的话给压下,没再言语。

  只是在这里认真的拍着土。

  他怕自己再说下去,会当着儿子们的面落泪。

  添好土后,朱元璋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儿,缓缓的下了皇陵,动作轻柔,像是怕惊扰了爹娘一般。

  “恁都到外面等着吧,咱陪恁爷奶说会儿话。”

  下了皇陵,朱元璋对朱标几人说道。

  朱标点了点头,带着几个弟弟向外而去,并将这里的所有人都给带走。

  只远远的在皇城外的门口处守着。

  众人离开后,朱元璋在皇陵前蹲下。

  “爹,娘,咱回来看恁了。

  恁儿子出息了,当了皇上了。

  可恁两个也看不到了……”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带着鼻音。

  无数画面在脑海里回荡。

  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接着开口道:“恁儿子这次,丢人丢大了!

  被人骗惨了。

  这些跟着咱打天下的人,变得太快了!

  咱想着都是穷苦人出身,都过过那睁不开眼的苦日子。

  身居高位后,总是要和元朝的那些贪官污吏们不一样。

  可它娘……他们这些畜生,是咱高看他们了……

  恁儿子太蠢了!

  太蠢了!

  被他们联合起来,当成蠢猪来糊弄,害死了那样多的百姓……呜呜呜……”

  朱元璋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

  蹲在这里,抱着脑袋哭了起来。

  在别的地方他放不开,但在爹娘这里,他却不必有那样多顾虑。

  这个时候,那个铁血、令无数人为之胆寒,又有无数人暗中嫉恨的洪武皇帝不见了。

  只剩下了一个朱重八,一个在爹娘跟前的普通儿子。

  在这里,他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不必肩挑天下,不必那般累,可以敞开心扉,好好的说说话,宣泄一下心中压抑的情绪。

  远处,有些不放心的在皇城门口处,往这边张望的朱标,看到蹲在高大的皇陵前,将头埋在膝盖间的父皇,心中似是被什么东西,狠狠触动了一般。

  也不禁红了眼眶。

  父皇真的太累了,太不容易了!

  足足哭了一刻钟,朱元璋才止住眼泪。

  用袍袖擦拭了一下眼睛,带着鼻音道:“爹,娘,恁只管放心,恁儿子有了奇遇,这天下,将会在恁儿子手里越来越好!

  走向全新的大明!

  超越汉唐!

  接下来,恁儿子准备好好的清理一下天下间的贪官污吏,杀它个人头滚滚。

  恁两个要是泉下有知,可别觉得恁儿子残暴不仁。

  咱也不想这般做,可不动刀子,这些人不知道害怕啊!

  杀一个贪官污吏,就能活很多穷苦百姓。

  所以,恁儿子接下来非杀不可!”

  朱元璋说罢这些话,又跪地给皇陵磕了几个头,站起身来,一步步离去。

  随着他的行走,朱重八的影子越来越矮,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身影越来越高。

  等到走出皇城,和百官相见之时,朱重八影子,完全隐没在了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身影里,再见不到分毫。

  朱元璋目光威严的望着众人,说出了一个决定来……

第66章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

  “从今之后,皇陵可以修缮,但不得再进行扩建。

  现在这种规模就挺好。”

  朱元璋的话,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不过,百官却没有一个出声反对的。

  一来皇帝此番中都之行,做出来的一系列事情,让人心惊。

  二来这皇陵埋葬的是皇帝的爹娘,不是他们的爹娘。

  皇帝自己说不再扩建,那就不扩建好了,正好乐的清闲。

  省的一些麻烦事落在自己头上。

  君不见李善长这个韩国公,主持修建中都城,都被皇帝给整成什么样子了?

  这要是他们中的哪个,被选中主持修缮皇陵,这岂不是要老命了?

  “陛下心系百姓,为了不劳民伤财,连皇陵都不再扩建,当真是圣主明君!”

  吏部尚书詹同率先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行礼,满是真挚的出声。

  这样的一幕,让很多人都是为之愕然,禁不住偷偷去看詹同。

  这……还是那个令人熟知的詹同吗?

  有人愕然之后,忍不住暗中鄙夷,詹同这家伙,经历了之前的事情后,被皇帝打断了脊梁。

  成为皇帝的狗了!

  就连站在靠后位置的詹徽都显得错愕,感受着身边一些人向自己投来的目光,有种有些抬不起头的感觉。

  哪怕他心中牢记着他爹,与他所说的那些话。

  可也绝对没有想到,他爹居然会这般干脆。

  才与自己说过那些话没几天,现在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朱元璋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詹同,又看着那在詹同开口之后,纷纷称赞自己仁慈,为百姓考虑的官员,暗自笑了笑。

  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在中都城,以及牛谅的事情上,这般强硬的原因之所在。

  楚王好细腰,后宫皆饿死。

  他这个当皇帝的,只要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特别强的倾向性,那么就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往这方面去努力。

  哪怕心里面不认同,但表面上也会表示大力支持。

  并做出一些相关的事情来。

  这就行了,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了。

  今后只要自己在这上面初心不改,行事不忘百姓,继续加大力度。

  那么会这般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终究会有一些人,真的会将其记在心里。

  在自己将以百姓为本,变成大明第一铁律,变成最大的正确时,那这事就算是初步成了。

  朱元璋自然不会单纯到相信,事情做到这种程度,就不会有贪官污吏了,就可以人人都能以百姓为本了。

  暗地里,依旧会有诸多黑暗滋生,会吞噬百姓。

  但暗地里终究是暗地里,不敢摆到明面上来。

  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就是因为会见光死。

  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百姓们和以往相比,就要好过的太多了。

  朱元璋知道,想要做到这一步,都特别特别的不容易。

  甚至于若是在以前,他根本不认为,这是人能完成的。

  但是现在,他的信念却非常的坚定,因为他已经亲眼见到,有人真的做到了!

  让他有了方向,也有了信心。

  如今的他,乃是大明的开国皇帝,长缨已然在手,那今后,必能缚住苍龙!

  “皇陵的碑文,咱觉得写的不好,尽皆儒臣粉饰之言。

  等下咱这里亲自撰写碑文,着匠人刻于碑上,将原碑移走立新碑。”

  朱元璋说出了他的第二个决定。

  这话说出来,武将出身的人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文臣出身的人,却一个个面面相觑了起来。

  谁人不知道,如今皇陵的碑文,乃是宋濂先生亲自撰写的。

  这可是宋濂啊!

  公认的当世大儒,尤其擅长写文章,论起写文章,连刘伯温,高启这些人都自愧不如。

  给皇陵写的碑文,更是精品,为宋濂的精心之作。

  他们都拜读过,甚至于很多人都能全文背诵。

首节 上一节 84/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