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寒霜千年

寒霜千年 第66节

  陈宝也离开后。

  此时,皇子里只剩下了四位。

  晋王魏翊轩。

  吴王魏翊云。

  中平王魏翊渊。

  以及年仅九岁的长沙王魏翊寻。

  “设坐。”

  坐在最中间的皇帝,随意吩咐。

  接着,太监们便移来了四张比起皇帝那张稍矮、稍小的靠椅,扇形的摆开。

  “晋王殿下,请坐。”

  在太监的‘安排’下,晋王坐在了中间两张里,靠左的一张。

  “吴王殿下,请坐。”

  中间靠右的位置,由吴王坐下。

  大虞左为尊,皇室家庭聚会里,一向如此排序。当然,就算有这样的潜规则,皇子也不会主动去对号入座。

  两侧的那就没有必要区分尊贵了。

  中平王挨着晋王,长沙王最右。

  “魏翊寻。”一开口,皇帝就找到了那位最小的九皇子,问道,“孙师傅(国子监大学士孙康),最近让你背的是哪篇文章?背一背。”

  “遵命,父皇。”

  脸蛋婴儿肥般稚嫩的魏翊寻站起身行礼后,主动开口道:“君子曰,学不可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相当流利的,基本上一次都没有停顿的,魏翊寻将这篇文章,完整的背了下来。

  而且全程,没有一个错字。

  如此伶俐的口齿,准确的句读,诸位皇子在同龄时,都做不太到。

  所以晋王和吴王,同时的侧目过去了。

  当然,脸上都是兄友弟恭的微笑。

  皇帝也笑了,不过对他的,只是一些对孩童的宠溺:“这篇《劝学》,你是如何理解的?”

  “回父皇。”

  魏翊寻相当自信的开口道:“翊寻以为,劝学是宋生对于天下读书人的建议。不管是否要考取功名,作为君子,都应该读书。书,能领悟到先贤的智慧,能开阔视野,哪怕是行同样的万里路,但是否读过书,从中得到的感悟和理解,都是不同的。而且读书,应当沉下心来,戒骄戒躁。不然就像是螃蟹一样,哪怕有八只脚,还是要窃住蛇鳝的巢穴,就是用心太浮躁了。”

  说的非常清晰。

  作为一个九岁的孩童,哪怕是有师傅教他这样说,也十分了不起了。

  “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你又如何以为的?”皇帝又问。

  “回父皇,翊寻觉得这句的意思是,作为学生,虽然是由老师教的,但也可以超过老师。”

  “那子能超过父吗?”

  魏翊寻稍作思考后,回答道:“按照宋生所言,子也能强于父。因为学,就是不断的累积。子能够所看到的书,总会比父亲多。”

  “那翊寻,能够超过父皇吗?”

  露出和蔼笑容,皇帝打趣的问。

  听到这个,魏翊寻一下子就愣住了,当即不知所言。

  连忙的,晋王起身,作礼替魏翊寻解释道:“何人都不可能超过父皇。”

  听到这个,皇帝脸色当即就沉了下去,露出了有些扫兴的表情,压了压手:“都坐下吧。”

  二人,也就重新的落坐了。

  “这宋时安,确实是有些才华。治世还没看出来,但治学本事肯定不错。”皇帝点评的说道,“此番北凉陷于危困,也是自愿提出为朔风县令。倘若这次能回,是要好好用他的。”

  众人皆点头。

  “但如若没回。”皇帝思索道,“也得给宋家人一些奖赏,把他那个弟弟…叫什么来着?”

  “回父皇,叫宋策,今年的举人。”吴王道。

  “对,宋策。”皇帝感叹的说道,“宋时安虽是庶子,但人家也是为我们魏氏死了人。没回来的话,就把宋策往上提一提吧。”

  战死补偿很正常。

  但并非是所有人都有战死补偿的。

  不然那些儿子多的,全送到战场死了,就能封到国公了?

  一个看死者地位,一个看皇帝心情。

  皇帝心情,甚至是为主的。

  所以大家都看得出来——皇帝,喜欢这个宋时安。

  “对了,这次出征前忤生跟朕说了。”

  皇帝突然开口,还是提到这个名字,除了魏翊寻,其余人同步心口一紧。

  “他说子盛为了将士们,把家财都捐出来了,还不想让朕知道。”

  中平王,耳朵都立起来。

  晋王,也神情认真。

  吴王本人,则是十分的忐忑不安。

  心,已然提到了嗓子眼上。

  看着皇帝,不敢开口。

  直到,皇帝罕见的对除了魏翊寻这个小孩子以外的其它皇子,露出了认可的笑容:“子盛,你干得非常好。”

  话音落下,吴王轻握着袍的手,激动到微微颤抖。

  强忍着情绪,他站起身来,双手握拳行军礼,坚决道:“为父皇解忧,是儿臣本分。”

第63章 朔风城!

  “二哥!”

  出皇宫的夹道里,和晋王一起快步走的魏翊渊,因为对方的不动于衷,提高声道。

  “出去再说!”

  晋王瞥了他一眼,有些严肃。

  魏翊渊没办法,只好和他一起出了皇宫。

  而在宫门口不远,二人就停下了脚步。

  “二哥,你听到父皇怎么说了吗?”魏翊渊故意激道。

  晋王脸色沉了下来:“当然听到了。”

  “既为军队捐赠家资,为何悄无声息?做了,那就说出来。既是好事,更应褒奖。子盛你是老实孩子,一味损己利国,别人可看不到你的好。”

  “四哥他是老实孩子吗?他就不是!”

  提起这个,魏翊渊便相当激动的说道:“以前在崇文馆读书,他非要带我们出去打猎,然后

  他老实个滴答!

  “说这做什么?就说现在的。”

  对着魏翊渊一瞪,稍微‘警告’一下,让其冷静后,晋王说道:“这件事情,是他做对了。但并不就意味着,我们错了。”

  “那二哥你说,为何我们就没错?”魏翊渊有点急。

  他感觉到晋王和自己的方略,已经出现了问题。

  “父皇说应当大肆褒奖,但并未公开提出,只是在这皇家园林里,与我几人谈过。”

  晋王很稳,并且十分笃定:“只要陛下不说,那至少这民心,这人心,子盛就得不到。”

  “二哥。”

  看着对方,魏翊渊也冷静了:“你说的对,陛下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偏向你。”

  捐尽家资,只是得到了父皇一句‘你做的很好’。

  甚至,没有公开表彰。

  这一声来自父亲的称赞,可太贵了。

  “那我们还有何忧虑?”晋王反问。

  露出有些微妙的笑意,面对这位尊敬的嫡长子,魏翊渊也缓缓反问:“倘若父皇不想让四哥争,为什么要夸这一句?”

  “……”

  一句话,直接将晋王说的怔住。

  瞳孔,也震了一下。

  拳头,慢慢的握了起来。

  而此时,吴王也从夹道而出。

  朝向二人,缓缓走来。

  晋王和吴王的眼神,隔远交汇。

  隐约的肃杀之意,仿佛将空气,都冻得清寒。

  ………

  “二郎。”

  在寝宫里,走到坐在床上,正由宫女捶腿的皇帝边上,华皇后语气充满着费解:“你让我去偏袒晋王妃,你自己又对吴王说那般话,你到底想做什么?”

  见状,宫女缓缓起身,弯着腰退出了内室。

首节 上一节 66/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红鸾归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