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13节

  张允修却早有准备,摇摇头说道。

  “刘秀之父不过区区南顿县令,与平民无异。

  天下大乱,旁支宗室起兵复国,这也能算中兴?也仅仅是比改朝换代好一些罢了。”

  “此强词夺理尔!”

  张居正涨红着脸,额角青筋暴起。

  “还有唐朝元和中兴,宋时仁宗盛治、乾淳之治,皆是中兴尔!汝何言不可中兴?”

  张允修不跟老爹掰扯史料,仅仅是眯眼提出了一个问题。

  “古往今来,可有超三百年国祚之朝代?”

  “夏商周”

  张居正出口便顿住了。

  他忽然想到,先前张允修已然将这三个朝代排除。

  毕竟周朝都已覆灭近三千年之久,实在是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他喉头上下滚动,竟然说不出话来。

  “自古王朝更替,犹如昼夜轮回,爹爹不会不明白,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张允修字字珠玑地说道。

  “依我看,大明朝气数将尽,且国祚至多不过四五十年光景!”

  这话犹如惊雷炸响,张居正怒目圆睁,花白胡须剧烈颤抖。

  “一派胡言!”

  这下子,便连四哥张简修也有些愕然。

  幼弟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这种话是能够随便说的嘛?

  他心里哀叹一声。

  双方引经据典,对于他这个武夫来说,实在是有些超纲了。

  没法参与到这“文斗”之中,干脆也不敢听了,默默退到学堂之外,转头给老弟一个鼓励的眼神,随后便守起了大门。

  这些话,若是让旁人听了去,怕不是惹出大祸。

  张居正想要动怒,可想想前几次经历,终究是忍耐住,让自己渐渐平息下来。

  他意味深长地看向幼子说道。

  “王朝兴替,此天下大势也,非是我等臣子该置喙的,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忠君爱国,这般大逆不道之话,日后不要再说了。”

  经历了这么事,张居正偶有发怒,可性情还是平和了不少。

  特别是在幼子面前,也不如从前那般动辄怒不可遏了。

  毕竟,每次发完火,非但没教训这小子,自己还大动肝火,何苦来哉?

  张允修则是笑着说道:“爹爹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只可惜救不了大明朝。”

  张居正说道:“你倒能救?”

  张允修目光灼灼:“若孩儿真能延续大明国祚,让天下少兵戈之苦呢?”

  张居正早就明白对方的套路,随即冷笑说道:“代价便是要废除皇帝,你这与改朝换代有什么区别?”

  “非也。”

  张允修则是摇摇头说道。

  “皇帝是要废的,可不能马上就废,要一步一步的废。

  他若有利于天下臣民,那便可以让他再当上一段时间。

  他若是以一己之私,坏天下人之生计,那便非废除不可。”

  “简直是离经叛道!”张居正瞪眼说道。

  张允修则是说的头头是道:“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自古以来便有之,非是我一人独创!”

  “罢了!”

  叹了一口气,张居正放弃了在理念上与幼子掰扯。

  至少幼子暂时不想造反

  他有些累了,便踱步走向讲台,在黑板面前停下脚步,盯着上头各类“经济术语”,诸如“供需平衡““市场规律“等词汇。

  张居正不由得询问说道:“你所言匡扶天下之道,便是这经济货殖之学?”

  “是也不是。”

  张允修跟上来,点了点“生产力”这三个字。

  “经济学是不可独立存在的,一定要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上,生产力低下,再精妙的经济学最终也是空中楼阁。”

  “生产力?”张居正一脸疑惑的样子。

  他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个词语,却一直是一知半解。

  张允修尽量用通俗的语气说道。

  “所谓生产力,无非是三点,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

  简单来说,一个是人,人乃力之载体,或是田间耕作,或是以技艺生产,一个是器,器乃力之羽翼,器进则力进。

  还有地.如农田矿产等

  最后是制,便如田制与商税等等.”

  他简单给张居正普及了一下“生产力”的概念,后者若有所思的模样。

  张居正说道:“你这西山工坊,便是靠着‘器’,随后引导生产力的提升,最后再辅之以经济学手段,故而能够成事?”

  张允修有些讶异,可转念便觉得,张居正没有这种理解能力,反倒是咄咄怪事,他点点头说道。

  “其中更加复杂,可依然大差不差。”

  他目光炯炯的样子,看向老爹继续讲解说道。

  “爹爹对于藕煤一事耿耿于怀,可孩儿却从未在意过,甚至外头对于此番商斗,几近猜测,都以为孩儿用了通天的手段。

  可实际来说,孩儿不过是做了些微小的布置。

  那晋商施展各种手段,孩儿依旧是成竹在胸。”

  “这便是生产力的缘故?”张居正眯起眼睛,俨然一幅学生的姿态。

  “正是!”

  张允修觉得跟聪明人说话很是舒服。

  “藕煤之战,症结便是生产力跟不上而已,西山发展生产力,便可一力破万法,即便是晋商再囤货居奇,可我货源源源不断,便没有倒闭的道理。

  发展生产力乃是阳谋,使用经济手段乃是辅助,二者相辅相成,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你所作一切,皆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张居正说道。

  张允修眯眼继续说道。

  “大明若想要再延续下去,就必然要重视科学,发展生产力。

  爹爹比我更清楚,这二百余年来,大明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已然是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

  归根结底是什么?”

第195章 此百废俱兴,大明何愁不重开盛世?

  “大明症结在哪?”

  面对幼子的质询,张居正皱眉回应说道。

  “此乃千古难题,土地兼并成疾,吏治腐败如蠹,桩桩件件,皆是沉疴。”

  “错!”

  张允修斩钉截铁地说道。

  “通俗来讲,不过是分饼之困局。

  将大明生产资料亦或是土地,比做是大饼。

  王朝初年尚且能够相对平均些,可随着时间流逝,强者愈强,形成规模效应,弱者即便再努力,也无出头之日。

  等到大多数人连糊口都成奢望,那便会揭竿而起,一同将大明江山推入万丈深渊!”

  张居正瞳孔骤缩,似有什么明悟了一般,他言语间有些迫切地说道。

  “所以,你这提升生产力,便是一个扩大大饼的过程,大饼多了,百姓们有了生计,自然便能够安定,朝廷也长治久安?”

  “没有那么简单,可思路是这个思路。”

  张允修笑着点点头,仿佛在引导启蒙稚童。

  “正如开疆拓土一般,若能以极小的成本开拓领土,自然能够转嫁内部矛盾。

  说到底,矛盾根源在财富分配不均。

  若能够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规避了内部阻力,百姓们拥有了活下去的生计,自然就不会作乱。

  没有各地揭竿而起,国家富强,即便是有外患汹汹,又有何惧哉?”

  “所以.”张居正似有所悟,十分没有底气地说道。“若想要匡扶天下,便是要注重科学,大力发展生产力,随后辅助以经济学,中兴可成也?”

  “妙哉!”

  张允修重重拍案,眼睛里头满是赞赏地说道。

  “叔大果然名不虚传!”

  果然不愧是千古一相,自己仅仅是稍作引导,他便能够自问自答了。

首节 上一节 213/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