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第331节
“他日凯歌归阙,本使必当具本上闻,使诸公垂勋竹帛。”
“谨遵童大人钧令,我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童贯三杯酒开场之后,气氛便缓和了下来,毕竟几乎全是他的人。
众人说说笑笑,气氛融洽。
张浚的张家充分说明了,什么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其祖上是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时任岭南节度使。
张浚父亲名张咸,在他四岁时去世,曾是西川节度使。
张浚于两年前考中进士,受其父影响,是个文武全才。
杨惟中本名康炯,祖辈是并州与代州都总管,百年前被辽国俘虏。
人才到哪里都是稀缺资源,康祖被辽国授予节度使职位,并赐萧氏女为妻。
须知萧氏是辽国“后族”,历代皇后都姓萧;由‘审密部、乙室部、拔里部’等部族改姓构成,是纯正的契丹族。
因为辽太祖非常仰慕刘邦,便把功臣的姓氏改为“萧”,以类比西汉萧何的家族,并规定皇族耶律氏与萧氏世代联姻。
而康家身在曹营心在汉,为大宋效力的信念极强。
若康炯直接为大宋效力,消息一旦传到辽国朝廷,可能会波及康家。
康炯遂改名换姓入宋,投身军伍。
他的父亲给他取名“惟中”,意为靖国惟忠,洗祖先之耻。
杨惟中确实没有辱没这个名字,他入宋二十载,参加大小战役无数,打河湟,征西夏,且他至死都在抗金前线。
南宋追封他为“靖武侯辅疆弼国之神”。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称号并不是九妹封的,因为康炯亲辽,而九妹姓完颜。
九妹一边死命用他,一边剥其功绩,销其记载,说他是蕃地之人不宜留名。
酒过三巡,中牟县知县带来的数名歌姬舞姬上场表演。
谭稹举杯、笑着道:“今日初出京师,便得良夜,诸君满饮!”
吕舜封道:“酒需佐欢,不可无令。”
众人又行起了酒令,气氛热烈。
数名模样清秀的小婢、手持银壶穿梭其间,杯盏起起落落,一派歌舞升平的场面。
行军有明文规定:不得饮酒,不得招舞乐,但那只是约束底层士卒的。
两万禁军,外加四万后勤军夫,浩浩荡荡。
附近的商贩早已闻讯在营外叫卖,卖吃的用的,不一而足。
这种“逐军而行”的商业行为,在古今中外都很常见。
若驻军三日以上,甚至会形成固定摊位。
更有卖皮肉的隐秘其间,高级将领对这种事,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将士也是有需求的。
......
最初杨惟中看高世德略不顺眼,毕竟他是副都统制,而高世德只是游奕军统制,对方却坐在他的上首。
高世德巧言如流,八面驶风,应付这等场面,可谓游刃有余。
而且他酒到杯干,毫不推辞,几轮酒下去,早已和众人谈笑甚欢。
杨惟中见高世德气度磊落,谈吐不凡,虽然背靠高俅,却绝无半点凌人之态。
众人无论谈韬略、还是聊风月,他都能恰到好处地接住话茬。
他往往只是添上那么一两句,话题便别开一层,变得愈发生动有趣。
间或不失分寸却略带诙谐的点评,更是妙趣横生。
引得众人发笑的同时,又让说话之人如遇知音。
其实,人与人交流时,往往想当那个倾诉者。
而高世德每每寥寥数语轻点,既不喧宾夺主,又替话题添上一抹神采,恰如其分。
众人觉得,与他同坐,如饮甘醇,不觉自醉。
杨惟中本就是豪爽汉子,酒过三巡之后,他心中那点芥蒂,也早已烟消云散了。
就连小透明一般的张浚,也对高世德钦佩不已。
不知不觉,已月上中天。
童贯见时候不早了,便道:“今日就到这里,诸位都早些歇息,明日还要赶路。”
众人纷纷起身告退。
出了中军大帐,月光洒在地上,营地中灯火星星点点。
王禀对众人拱了拱手率先离去。
杨惟中道:“高将军,今日与你一番交谈,实在畅快,改日定要与你再痛饮几杯。”
高世德笑着道:“杨将军如此热情,高某自然奉陪。”
“哈哈,好,如此便说定了。”
说完,他也转身回了自己的营帐。
此时,张浚也走上前来,拱手道:“高将军才学出众,各家经典信口拈来,着实令张某钦佩。此番北上,还望高兄多多指教。”
“呵呵,张兄过誉了,适才你的地形勘测之论,也令高某耳目一新,此番同行正好讨教。”
......
大帐内,童贯笑着道:“如何?”
王仔惜捋了捋胡须,抬眼看了看童贯的脸色,悠悠道:“此子不凡!”
“哦?说说看。”
王仔惜最初隐于嵩山,出世后,对外称进入过仙门,遇到了许逊,得授《七元之法》,能看人未来。
许逊是道教的四大天师之一,东晋时期的人物,距离北宋大概有七八百年,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但前几年,朝廷就流行这个,他因偶然治好一位后妃,被赵佶授予了“通妙先生”的封号。
三年前,与林灵素结怨,被下狱。
外界传闻他死在了狱中,却是被童贯给救了下来,为其卖命至今。
王仔惜眯着眼,似在回忆,“此子面相极贵。我观他眉间紫气隐现,乃将星入命之兆。”
“他行时如虎步龙骧,却落地无声,暗合‘龙行不惊尘’;坐若渊渟岳峙,谈笑犹见神光,恰似‘虎卧待风云’。”
“俨然是天生的将帅之才,王侯之相。”
童贯心道:‘早知如此,就该厚着脸皮和高俅争这个义子的。’
毕竟将来若是有一个王侯义子,那他肯定能安享晚年了。
......
第396章 高俅请旨
高世德与张浚道别之后,便回了自己的营帐。
小师妹早已等候多时了,“师兄,你可回来了。”
高世德看向一身戎装的虎妞,笑着道:“哦?你还没睡呢?”
虎妞嘟着嘴道:“你还好意思说,我今晚睡哪啊?”
高世德下巴向里面轻轻一点,“那不是床铺吗?”
“啊?这......我,我要和你睡在一起?”
“呵呵,不然呢?”
“就不能给我也准备一顶帐篷吗?”
高世德拉住她的手,语重心长道:“师妹,咱们这不是郊游,军中自有法度,一应物资都是按册发放的。”
“你既不在军册,又没有军中职务,我若是单独给你安排一顶帐篷,将士们难免非议,传出去对师兄的名声也不好,是不是?”
“你呢,这段时间就受点苦,好吗?”
虎妞撇了撇嘴,‘亏你说得这般冠冕堂皇。’
她自然知道高世德完全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一个高级将领,怎么可能连一顶帐篷都不好安排?
“可那张床也太小了,你不会是想睡在我身上吧?是不是你让人故意这么安排的?”
高世德一拍额头,“哎呀,倒是我疏忽了!你也知道,师兄一向严于律己。”
“我想着将伍一体,同袍共泽。之前确实交代过陆谦,让他把我的行辕一应供给、都要按普通将官的标准置办。”
古代的后勤补给极度脆弱,将领多带一些私人物品就可能少运十几石军粮。
放弃特殊待遇,意味着将更多物资分配给了士卒,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这种姿态还能有效消解底层士卒对贵族出身将领的潜在敌意。
相较于西方依靠武力震慑的统治方式,华夏将领更倾向用道德感召统御部队。
历史上但凡有点名气的将领,大多都有过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的经历。
这种驭众之术后世依然在沿用,被称为‘下基层,接地气,连民心,深入群众’。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控制,而在于激发人的善意,继而产生集体凝聚力。
床榻上,虎妞侧着身子,背对着高世德,高世德搂着她的腰肢,两人的身体紧贴着。
闻着师妹发丝上清香与淡淡的体香,不禁使人沉醉。
他在虎妞耳边轻声道:“师妹,你把束胸勒这么紧,闷不闷啊?”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