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65节

  现在这批钱庄跳出来,恐怕是做好死磕的准备。

  “周愈才,明日调遣一只兵马入城。”

  “黄公辅,告知青州佛光寺忘年大师,不日召开法会。”

  “另外,最近闽商很多,散步妈祖托梦灾年之预言,鼓动闽商汇聚十万两,存海神保运票,暂借天妃宫镇压龙脉!”

  黄公辅与周愈才眼底一亮,似乎想到什么,点头匆匆离开。

  彼时魏昶君冷冷看着。

  这些都是大明底层最大的蛀虫,如今崇祯七年,时间快到了。

  次日清晨,许多商户都在看着如今门可罗雀的红袍银铺,低声议论着。

  原本要来存钱的商户也因为担忧其无银支付利息离开。

  直到日上三竿,街面锣鼓响彻。

  两百红袍军自红袍银铺库房方向前行,后方还跟随着几名官吏。

  二十辆马车上,沉甸甸箱子塞满。

  直到城门检查之地,在城门守卒要求下,箱子被依次打开。

  一片哗然!

  二十辆马车,一百二十个箱子,满载官银!

  “红袍军奉命护送存银,南直隶秋税饷银存取,闲杂退避!”

  为首红袍军漠然开口,一众商户心中彻底掀起惊涛骇浪。

  “嘶,南直隶秋税饷银都要存到红袍银铺?”

  “谁还敢说红袍银铺没钱!”

  不少商户愈发激动,开始前往商铺。

  与此同时,青州佛光寺大师于城外开设法会,近千信众虔诚行礼。

  “昨日老衲偶接神谕,所谓银藏佛手,三日增福。”

  “想不到今日便见红袍银铺善举。”

  “素闻三府总督魏施主心系百姓,如今看来所言非虚。”

  “存钱便给百姓利息,此等商户,胜钱庄多矣。”

  一众信徒眼底一亮,尤其听闻三日增福,更是彻底忘记先前蒙阴城周边流传此银铺不详流言。

  而另一边,闽地商会,数十名商户原本被南直隶,浙江各地钱庄告知,红袍银铺为骗局。

  如今却偏偏看到此铺不仅存银众多,更有大师为其背书。

  尤其想到今日清晨许多闽地口音商户在说着妈祖预言灾年,一时间有些六神无主。

  “会长!”

  “红袍银铺新公告,可预存海神保运票。”

  可以给利息,还能保运?

  商会会长眼底惊喜。

  “走!”

  这一刻,蒙阴,一座红袍银铺,逐渐成型!

第225章 大明创业

  现代。

  西安历史研究所。

  明代经济学小组开始播放新的史料。

  蒙阴县志-三府总督魏氏于蒙阴城创设银铺,存银返利,开一时之先河,旨在便利商贾,振兴地方。时银铺初立,各钱庄商会数次争利未果,商贾云集,银钱往来,络绎不绝,山东遂渐繁荣。

  几名古代经济学教授看着,也在思索。

  “经济体系构建基础倒是能看到开始,但明朝末年实在太乱,想要真正铺开,很难。”

  其他几名经济学家点头,皱眉。

  教授顾成知道他们所说,毕竟当时的银两大部分把控在商会和钱庄,而这些人背后又有东林党,阉党,勋贵等人。

  贸然插手,恐怕很难。

  “蒙阴在穿越者掌控中,建立尚且遭遇钱庄争利,之后恐怕更难。”

  一名大国经济学者平静看着,开始讨论。

  现在穿越者后盾小组,经过现代组织部门调配,组建小组愈多。

  金融小组讨论方案,赫然是选择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如何发力吸收储户。

  成员全都是来自各金融机构组织高管。

  “针对客户,我们认为要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对于百姓,一定要设计结合当时赋税制度进行减免,或旱涝保收的保险,毕竟百姓最害怕的,一是朝廷欺压,二是天灾荒年,明末流民就是最大证明。”

  “第二,针对商人,提供两个支撑点,一是提供贷款优惠,因为商户对投资垫资需求极大,二是提供兑换汇票,明末流贼鞑子,甚至山匪都完全有可能威胁到他们生存。”

  “第三,针对军户,没错,无论是边军还是各地军卒,运输饷银都是非常艰难的事,其中人吃马嚼,耗费往往比饷银更多,如果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银会解决问题,他们可以捞的就更多了,不会遇到太大阻力,同时也能增加威信。”

  一旁穿越者记录小组组长陈科开始兴奋整理,记录。

  而另一边,由古代经济学教授组成的经济影响力小组经过讨论,也开始拿出新方案。

  “事实上,对于银铺扩展,包括金融小组的方案,都是在增加影响力,建立客户信任。”

  “但明末很乱。”

  “要建立信任的不光是百姓,商户。”

  “天灾频发,明末宗教相当盛行,所以可以考虑和寺庙道观之类合作,进行吸储。”

  明史教授顾成也在点头,思考。

  明朝末年,这些都有初步实施的条件和先例。

  包括汇票一类,明末用过飞钱,仓储一类票据抵押,都是有迹可循。

  现在穿越者要做的,就是汇总。

  雷请议也开始提笔,回信,神色凝重。

  这是好友穿越迄今,面对最艰难的形式。

  崇祯七年,一边防备鞑子入关,一边从零构建全新经济体系。

  入世很难,但,足以改变屈辱!

  崇祯七年。

  青州府。

  如今天气转暖,魏昶君穿着一身朴素衣衫,看着现代回信。

  气息愈发压抑。

  各地战事频传。

  大明朝廷还在围剿冲破河南各封锁的流寇,不少流寇渡过黄河,开始与川地土司厮杀。

  北面防线鞑子屡次试探,不攻城,却劫掠无数,一片狼藉。

  天灾影响愈发扩张,瘟疫,寒灾留下流民遍地。

  很乱。

  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

  彼时魏昶君迅速看完现代回信,思索新的发展途径。

  银铺目前仅仅在蒙阴城有效,等同于钱庄。

  但他最大的优势,从本质上来看,有三点。

  一则是规模大,规模越大,越便利。

  二则是业务多,转账,汇款,贷款,融资,相对钱庄业务单一,更能精准捕捉对方需求。

  三则是风险与信任程度,依照朝廷或各衙门开设银铺,显然更具公信。

  而且银铺保管钱财,不需要收费,反而会给予储户利息。

  “接下来,可以开始扩展了。”

  彼时,正在忙碌的民部官吏先后抵达青州府。

  如今民部由黄公辅管辖,周愈才为副手,吴同尘,夏允彝两人分别为代表官吏,来县,沂县各知县纷纷落坐其后。

  监察部阎应元也在。

  “今日唤尔等前来,是为准备成立银号做准备。”

  “接下来,阎应元。”

  “在。”

  “命尔等带人打通宣大防线边军将领关系,取得大同总兵催办粮饷事项权力。”

  “是!”

  阎应元神色振奋,如今在监察部,能看到的东西明显更多。

  里长如今选择这一步,明显是要当着百姓,商户面宣称,该银号为与朝廷合营。

  如此一来,有朝廷背书,这些百姓商户自然不会害怕银号倒闭。

  “周愈才。”

  “在!”

首节 上一节 165/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