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54节

  他的红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总长,孟琏土司和杨家的人都到了。”

  副将上前禀报。

  “不过路上又遇到三股土匪袭扰,折了七个兄弟。”

  来之前他便已经知晓此地土匪极多,之前他们率军一路南下时,沿途主要在攻打残明最后的腐朽势力和缙绅世家,海神教等,至于土匪,他们没时间处置。

  本以为红袍军扫过之后能干净些,现在看来,恐怕这些人也没少袭扰百姓。

  陈铁唳点头,目光凶戾。

  “记下名字,厚待家属,今天开始,方圆百里内的土匪恶霸,一个不留!”

  旋即他目光再度落在城外。

  来自云南的土司族人迁移到此处的只是一部分,但四五家土司沾亲带故的也有数千人之多,这些昔日在云南宛若土皇帝的土司,眼下没了威风,身上的华丽衣衫头饰也全都换成了朴素布衣。

  “他们一路过来没有闹?”

  陈铁唳的手搭在冰冷的城墙上,看着那些低着头的土司族人,淡淡开口。

  之前在青石子那里会师,他是知晓木家等两三家土司闹出的乱子,那几日,澜沧的水都泛着触目惊心的红。

  他甚至能理解这些土司为何不肯放手。

  高高在上惯了,如今又从一无所有的平民开始,自然不会习惯。

  他视线下移,正好落在孟琏土司族人中,一名少年酸疼颤抖,生了水泡的脚上。

  副将摇头,眼底肃杀。

  “没有,有木增土司做了榜样,他们都知晓,叛乱便要灭族,现在一个个都老实的很。”

  陈铁唳这才眯起眼睛,点了点头。

  接下来按照里长令,松江府将会做为出海口,此地极为重要,更是未来的船厂,必须尽快安定,发展。

  深夜,松江府衙内,陈铁唳刚刚派遣了三千红袍军外出剿匪,如今摆在面前的,则是堆积如山的卷宗和舆图。

  烛火中这位沙场悍将认真开始翻阅。

  松江府历来富饶,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

  弘治元年记载此地宋时番商辐续,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民物繁庶。

  “松江自古以来便是港口。”

  陈铁唳放下卷宗,来回踱步,脑海中浮现出昔日亲眼见到的场景。

  此地做为红袍军最初南下攻打的城池之一,公审那些缙绅地主的时候,与其余各地缙绅截然不同。

  如果说从其他缙绅家族中搜出来的是粮食,那从此地缙绅家中搜出来的,更多的则是金银。

  毕竟嘉靖年距离如今并不算太久,那场开海之争足以说明一切。

  大明的朝廷要开市舶司赚钱,偏偏沿海世家不允,几次三番的博弈之后,才造成了如今百姓贫瘠,国库空虚之景。

  那些沿海商贸的钱,可都在世家大族手里攥着。

  现在没了世家大族,想要发展松江府,最重要的便是规划!

  想到此处,陈铁唳走到桌案前,研磨提笔,将重要规划一一写下。

  商业,军事。

  是的,这便是接下来松江府的发展方向。

  陈铁唳跟随里长昔日一路从落石村走出来,亲眼见证了蒙阴是如何繁华起来的。

  可以说商业经济的发展规划,并不输于土地和粮食的重要性。

  洛水曾经在三年前悄悄安置了红袍银号在此处,如今已经在松江府开了十三家,可以说经济基础已经有了一部分,现在,他想要发展规划这里,便需要另一部分。

  道路建设。

  松江府的官道很大,做为连接南北,贯通海洋的港口,此地交通已算得上繁茂,尤其是独特的地理条件,水路陆路都很便利,可,不够。

  陈铁唳在舆图上画出一条线,赫然是从山东连接到南直隶,贯通点途径沿途多个城池,都是地形平坦,人口和经济相对条件较好的。

  赫然是火车轨道线路图。

  火车的运输便利和人流往来,对商业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细小的线路,则是陈铁唳预计规划的水泥路。

  这些还只是发展的基础区域,之后则是两个重点规划区。

  商业方向,陈铁唳打算规划华亭做为重要的贸易地点,此处近港口,船只往来方便,另外往西侧区域,则被规划为工业区,主要先将水泥厂固定下来,作为建设基础,同时稳定当地百姓和流民的生计。

  连续三天的规划让陈铁唳双眸血丝弥补,等到完成了大致的规划思路,赫然已是天明。

  “总长!”

  一名夜不收匆匆赶到,开口。

  “周边的土匪已经基本剿灭。”

  陈铁唳出来的时候,松江府衙门前,五具尸体一字排开。

  陈铁唳的红袍军用了三天时间,将盘踞在此的恶势力连根拔起。

  “第一个,过江龙刘三刀。”

  副将赵勇早就等在门外,张贴告示,如今见到陈铁唳出现,得到公审示意,当即高声宣读。

  “霸占渡口十年,沉尸七十二具,强抢民女三十余人。”

  人群中爆发出压抑的啜泣。

  人群最前端,白发老妪突然冲出,用枯瘦的手拍打尸体。

  “还我女儿!还我女儿啊!”

  陈铁唳亲自扶起老人,将一袋米塞进她颤抖的手中。

  “第二个,笑面虎周财主,假借赈灾放贷,逼死农户一百三十七户......”

  宣读持续到正午。

  五个恶贯满盈的匪首被当众处决时,整个松江府都在震动。

  陈铁唳站在高台上,声音如铁。

  “自今日起,松江府没有欺压,只有公道!”

  当天下午,陈铁唳就脱去铠甲,扛着铁锹出现在城东的荒地上。

  来自云南的孟琏土司的族人惊讶地看着这位将军满手泥浆,正和几个北方难民一起挖排水渠。

  “将军,这......”

  陈铁唳抹了把汗,脸上沾着泥点子。

  “来得正好,你们擅长山地耕作,西边那片坡地划给你们。”

  他指着正在铺设的竹管道。

  “引了水就能种梯田。”

第446章 港湾

  商业规划和经济发展是一方面,此处如今引来了众多迁移人口,粮食的产出不能耽误,至少在各地铁路建设规划完成,能从中原,辽东诸地引进粮食之前,这个鱼米之乡仍要继续承担他们产粮的责任。

  松江府的改造如火如荼。

  陈铁唳每天只睡三个时辰,黎明时分必定出现在工地上。

  他亲自参与设计的工厂区已经打下地基,从山东运来的水泥正被浇筑成宽阔的道路。

  “总长,船坞的木料不够了。”

  陈铁唳正忙着和人一同运输,闻言点头,又亲自带着人开始调配。

  许多从辽东各地迁移而来的百姓看着这位红袍军总长,神色复杂。

  他们很少见到朝廷官兵老爷们和他们一样下地干活的,但这些红袍军的将士,却总是出现在每一处区域,农田,工地,工厂,似乎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

  尤其是这位皮肤晒出古铜色的总长大人。

  “红炮军,真跟那些大明朝廷的官兵不一样啊。”

  从北方迁移而来的张老汉擦了一把汗,咧嘴笑着,又挥舞起斧子,开始做枕木。

  “往后的日子,有盼头呢。”

  港口雏形初现那天,海上突然来了十二艘大船。

  张老汉带着孙子躲在礁石后,却见船上卸下的不是刀枪,而是成堆的粮种、农具和药材。

  “老伯别怕。”

  穿上下来的红袍军士兵笑着递来油纸包。

  “登州府产的咸鱼,尝尝?”

  张老汉捧着吃的,神色复杂。

  红炮军如今发了许多东西,从粮食到布匹,再到水泥。

  老汉捏着油纸包,低声嘟囔着,心底温暖。

  “这得是积了几辈子德啊。”

  他孙子却盯着船上卸下的奇怪机器。

  “爷爷,那铁家伙会冒烟!”

  “那是蒸汽机。”

  陈铁唳不知何时站在身后,伸手扶住准备行礼的张老汉,眼中闪着光。

  “以后咱们的船不用帆也能日行千里。”

  松江府,物资分配正在有序进行。

  来自山东的二十车粮食堆满官仓,陈铁唳却坚持亲自监督发放。

首节 上一节 35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