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78节

  十年寒窗,他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工整写着崇祯某年。

  如今,这些字眼全成了废纸。

  “周兄,何必执着?”

  已经参加红袍军,成为一名乡村小吏的同窗拍拍他肩膀。

  “新朝新政,正是我辈用武之时。”

  周笃没说话,去年红袍军进城时,那些被当街焚烧的八股文集,火焰吞噬的不仅是纸张,还有他们这代读书人全部的骄傲。

  良久,周笃才抬起头。

  “1637年......”

  他忽然笑了,笑声嘶哑。

  “好,我倒要看看,这数字年能有多长久!”

  转身时,他瞥见国子监门口贴着新式学堂的招生告示,上面写着算术、格物、地理皆可报考。

  他的脚步顿了顿。

  广州十三行,西洋钟表店的玻璃橱窗映出少女的身影。

  “小姐,快看!”

  丫鬟指着街口的告示。

  “改年号了!”

  十六岁的林淑仪提着裙摆跑过去,先纠正了一句。

  “现在没有小姐了,叫我淑仪便好。”

  她读过教会女塾,能流畅认识数字,此刻却对着1637这个数字发愣。

  “这......不是泰西历法吗?”

  身旁的荷兰商人哈哈大笑。

  “没错!林,你们的国终于开化了!”

  林淑仪没理会红毛的戏谑。

  她想起父亲说过,红袍军的海政司正在筹建远洋船队,要造比泰西诸国更大的战舰。

  “1637年......”

  她轻声念着,突然转头牵着昔日丫鬟的手。

  “我要回去告诉爹爹,我打算去新式的工人学堂。”

第476章 元年

  从云南到辽东,从黄土到雪山。

  1637年的阳光照在每一张仰望告示的脸上。

  有人痛哭,有人大笑,有人沉默。

  但所有人都知道,旧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这边天下刚刚修改了年号,消息顺着逐渐修建的道路,一点点传递,宛若蛛网一般,逐渐扩散。

  北海,风雪呼啸。

  保庵录裹着厚重的棉袍,站在冰封的湖岸边,望着远处苍茫的雪原。

  他的胡须已经有些长了,脸上刻满风霜,但眼神却比从前更加平静。

  一年前,他还是红袍军启蒙部的总师,位高权重。

  可因为徇私舞弊,纵容族人贪腐,他被查出涉案,牵连三千余人。

  按照旧朝律法,他本该满门抄斩,甚至参与到其中的官吏,也当死。

  新朝总是如此的,大明昔日太祖洪武帝在位时兴办的大案,除了顺应时政和权术需要之外,未必不是想要杀鸡儆猴。

  他便是位高权重,最适合的对象。

  但魏昶君没有杀他。

  “去北海,去安南,去建设,去活着,去看看新世道。”

  于是,他的家族被拆分,子侄宗亲流放各地。

  他的大儿子去了安南,二儿子去了西域,而他,则被发配到这苦寒之地,监督北海港的建设。

  寒风刺骨,保庵录却笑了。

  “魏里长......真是狠啊。”

  他低声自语。

  “不杀我们,却让我们亲眼看着自己曾经阻挠的世界,一点点变成现实。”

  他并不怨恨。

  相反,他甚至觉得感激。

  因为在旧朝,他这样的罪臣,早就身首异处了。

  而现在,他还能活着,还能看到这天下如何改变。

  远处,工人们正在冰面上凿洞,测量水深,为来年开港做准备。

  他们喊着号子,声音粗犷豪迈,仿佛这苦寒之地也挡不住他们的干劲。

  这群昔日里只先想求一点粟米野菜活命的底层百姓,迸发出的生机让他都觉得耀眼。

  保庵录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营地。

  今晚,他们也会包饺子,也会放爆竹。

  哪怕在流放之地,这也是新年。

  安南,红河平原。

  保庵录的长子坐在木桌前,笨拙地捏着饺子皮。

  他从小读书,小时候有娘在,长大了跟着红袍军,没干过这种活。

  可自从出发安南,人人都得动手,他也便学会了这些。

  他甚至自己给自己腌了一坛子酱菜。

  窗外,爆竹声噼啪作响,安南的百姓和移民们欢笑着,庆祝新年。

  “小先生,饺子皮太厚了!”

  一个安南本地的妇人来送饺子,推开门,诧异的看了一眼清冷的房间,旋即笑着指点。

  “要这样捏,薄一点,馅才好吃!”

  他尴尬地笑了笑,继续尝试。

  他想起从前在京师的日子,可现在,他却在这里,学着包饺子,和这些他曾经瞧不起的蛮夷一起过年。

  奇怪的是,他并不觉得屈辱。

  “爹说得对......”

  他低声笑着。

  “里长不杀我们,是要我们亲眼看着,这世道,真的变了。”

  他捏了一下自己包的歪歪扭扭的饺子,笑了。

  山东,蒙阴县。

  十年前,这里还是个穷苦的下品县,百姓食不果腹,盗匪横行。

  而今天,蒙阴县是红袍军的发源地之一,人口翻了十倍,街道宽阔,商铺林立,工人学堂、医馆、工坊一应俱全。

  “呜!”

  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响彻云霄,蒙阴火车站前,人群沸腾了。

  “来了!来了!”

  孩子们尖叫着,指着远处喷吐白烟的钢铁巨兽。

  火车头挂着大红花,缓缓驶入站台。

  这是头一列正式载客的客运火车,连接蒙阴,莒州,青州府,济南府,东昌府,全程不过三个时辰。

  “老天爷啊,终于通了!”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农瞪大眼睛,颤巍巍地摸着车厢。

  “老伯,上车吧!”

  一名穿着红袍军服饰的少年笑着搀扶他。

  “今日免费试乘,带大家伙去济南府转转!”

  车厢里,百姓们兴奋地东张西望。

  木制的座椅刷着红漆,车窗明亮,甚至还有个小炭炉,供人取暖。

  “这可比骑马舒服多了!”

  一个商人摸着胡子感慨。

  “以后跑买卖,再也不用跟货一起受那罪了!”

  角落里,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孩子,轻声哼着歌。

  她的丈夫在济南做工,以前半年才能见一次,现在,她坐火车,当天就能往返。

  “娃,咱们以后常去看爹,好不好?”

  孩子咯咯笑着,小手拍打着车窗。

  火车再次鸣笛,缓缓启动。

首节 上一节 37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