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81节
“这不就是老子天天叨叨的事吗?”
郑阿公突然转身冲沙滩吼。
“栓子!把你那套观云识风的法子写下来!县里要考这个当官!”
正在补网的栓子傻了。
“爷爷,咱知道法子,可、可我不识字啊......”
“请那些读书人代笔,之后再慢慢学识字啊!”
郑阿公恨铁不成钢,踹了一脚这个榆木脑袋。
“总比那些旱鸭子官强!”
浪花拍岸。
渔民们围着告示叽叽喳喳,有人突然嘀咕。
“要真让咱渔家子当官......海税会不会减?”
陕西。
窗外,几个汉子正围着告示吵嚷。
“考治沙?额能写三万字!”
“放屁!写你娘的三万字,你三个字都认不全!”
“额长了嘴,你不是认字吗,考上了这个官额们对半分!”
驼铃叮当。
黄土高原的风卷着沙粒,把不拘一格取人才的布告吹得猎猎作响。
1637年。
红袍缔造百姓天下的第一年,许多人称之为红袍元年。
也正是这一年的春风里,匠人放下铁锤,渔民收起渔网,商贩合上账本。
他们第一次发现,那些被士大夫嗤之以鼻的贱业,竟成了登天之梯。
而某些深宅大院里,八股文集正被愤然掷入火盆。
火焰腾起时,旧时代最后的体面似乎正在隐入尘埃。
晨光熹微,魏昶君在奏疏上朱批商议完成四字。
科举新制、世家迁徙、边疆开发......一道道政令如箭离弦。
直到正午时分,魏昶君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桌案上摆放着刚刚送来的饭,一叠炒白菜,一叠炒鸡蛋,一碗粥。
如今虽未出了上元节,但他也恢复了和昔日一样的饮食,红袍军将士们吃什么,他便吃什么。
桌案上,许久不曾打开的《大明事感录》被风吹开,新的字迹浮现。
「殖民全球非善策,当先固本......」
他嗤笑一声,知道好友在害怕什么。
之前他们回信的时候,已经说过,时代在改变,当世除了参与穿越者后盾小组的人,许多人印象中的明末,大清的历史都没了。
一部分是在恐惧未知和无参照的历史走向。
至于另一部分。
想必是在畏惧,历史在向好的方向走,他们希望自然发展到四百年后,时代应当也能免去屈辱,至少不应该冒着可能被全球围剿的风险去做出改变。
但他不想。
若是他们这一代将要打的仗打完了,子孙后世,当不可能有丝毫屈辱!
于是这一刻,魏昶君放下粥,提笔在旁批注。
「我会打全球,但是堂堂正正地打,稳稳当当地打」
「现在,我要先碾碎南北各地的一切蛀虫」
墨迹未干,窗外已传来驿马疾驰声。
新的时代,正轰然降临!
第479章 牌匾
随着南北世家土司大迁徙,京师东讨论的红袍军宣传也正式开始。
魏昶君站在京师城墙上,远远看着信使沿着新修的一段水泥路远去,目光平静。
现在是发展的时候,技术很重要。
宣传也是为了鼓励,鼓励更多的技术人才出现。
他知道任何一个行业的未来,都不可能靠着现有的领先技术一直吃老本。
所以接下来,他们必须让百姓看到,自发的,踊跃的投入各行各业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去。
只有这样,这盘建设的棋才能渐渐盘活,让时代开始飞速发展。
蒙阴。
“柳小二!柳家小二!出来接匾额!”
作坊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锣鼓声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柳小二一愣,手里的木勺掉进锅里。
他胡乱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推开门,刺眼的阳光让他眯起了眼。
他现在是真正的蒙阴大商,也是山东诸府食物生产的监察,开设的粉条厂,货物远销江南塞北,除了土豆粉,还有红薯粉,绿豆粉等多类品种。
前段时间他甚至还亲自去了一趟京师,教导当地新建的厂进行粉条研发。
但他还是喜欢待在作坊,这样会让他想到许多年前带着弟弟妹妹流亡的自己。
那时候遇到里长,那是他唯一能活下去的希望。
里长也将他们兄妹几人从绝望的深渊中捞出来了。
他本来也应当是和岳豹等人齐名的红袍军高层,但里长告诉他,土豆粉能让很多人活命,所以他便放弃了一切,一脑袋扎进粉条的研究和推广中。
街道上,县衙的民部官吏们抬着一块朱漆金字的匾额,红绸披挂,上书改良惠民四个大字。
蒙阴民部官吏站在最前面,笑容满面,身后跟着几个伙夫,挑着担子,里面装着酒肉、米面,还有两匹崭新的棉布。
“这......这是?”
柳小二有些茫然地问,手在衣角上蹭了又蹭。
“那还能有假?”
民部官吏哈哈大笑。
“里长亲批的!说你让山东粉条产量翻了三倍,百姓吃得饱,商路也通了!”
柳小二眼眶一热。
许多年前,他还是个带着兄妹流亡的逃户,饿得皮包骨头。
而现在,他的名字被刻在匾上,被县衙敲锣打鼓地送到家门口。
这不是一顿酒肉能比的。
这是红袍军和这个承认了他。
柳小二举着牌匾,胸腔热血滚烫。
许多少年看着如此一幕,莫名觉得昂扬又亢奋。
原来只是生产粉条,也能获得这样的荣耀。
与此同时。
玉皇庙乡。
曲肖恩蹲在猪栏里给母猪接生。
腥味混着草的清香,猪崽正滑溜溜地钻出来。
这时圈门突然被拍得砰砰响。
“曲大哥!快开门!”
是隔壁张寡妇的声音。
“县里民部官吏带着锣鼓队到你家去了!”
曲肖恩疑惑抬头,胡乱在草堆上擦擦手。推开自家院门时,差点被一阵锣鼓声掀个跟头。
只见院子里站着六个穿红挂绿的鼓手,屋檐下挂着崭新的红绸,民部官吏正捧着个木匣子站在鸡窝旁,那里还晾着他刚调配的草药。
“曲肖恩,恭喜啊”
官吏一开口,鼓乐骤停。
“因推广分栏养殖法与防疫药方,获得红袍军畜牧业杰出贡献奖......”
曲肖恩的耳朵嗡嗡作响。
这些年他是跟随着红袍军一步步起家,但他只是个养猪养牛,饲养鸡鸭的。
从古至今,这样的人能获得一国荣誉吗?
他不知道,耳边还在传来声音。
“经过民部研究,将全国范围推广你所撰写的《禽畜医方》专业书籍......”
民部官吏递来的蓝布包里,竟真有一本医书。
曲肖恩翻开扉页,看见右下角盖着红袍军的朱印,顿时心头一颤。
这可是读书人才能碰的东西,现在自己也能出书了。
院外围观的乡亲越来越多。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