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50节

  “七日后,吾解决铁料。”魏昶君点头。

  “刘方先生大才。”说完魏昶君行礼。

  “愧不敢当,实在是此地太好,吾不愿他人破坏。”刘方感叹,这么多年了,总算带家人找到清净之地,他厌恶厮杀,只想着陪伴家人,制作鸟铳,安稳度日。

  “以后不光是此地,还有各地,都如此地再无硝烟。”魏昶君握紧火绳枪,而后让洛水安排人带走。

  队伍疾驰,前往玉皇庙镇。

  该镇校场之前便进行筛选火绳枪手,两县之地,从红袍民卫,沂山铁军,巡山轻骑,夜不收,百姓,山民,各种筛选,最终筛选出百人。

  而后每人两个老旧鸟铳,开始反复练习一月有余,如今终得成果!

  玉皇庙镇前,红袍军卫列阵以待,军卫长莫柱竣率军迎接。

  副军卫长岳豹则率一百手持旧鸟铳的火绳军前来。

  “换火绳枪,而后更名为火绳军卫。”

  “岳豹,你为火绳军卫长,管辖百人,听我指令。”魏昶君下令!

  这一刻一百火绳军卒排列军列,井然有序领取火绳枪,每个人欣喜期待,激动无比攥着新武器。

  岳豹颇为激动,他自然之道该新军重要性,可谓是战力极高。

  在魏昶君身边,洛水颇皱眉,他感觉魏里长应该管辖每个军,防止出现叛变等情况。

  “而后,红袍军卫,红绳军卫,沂山铁军,巡山轻骑,夜不收等各部都将配备启蒙部训练的文臣,任何事情必须双将讨论,方可成型。”魏昶君忽然开口。

  洛水笑了一下,轻松吐了口气,里长手段惊艳,怎么可能会让武将彻底掌控军队,启蒙部赫然便是制裁防止武将一家独大,犯大唐武将旧事。

  若魏昶君知道洛水老道所想,他必然嗤之以鼻。

  启蒙部岂是古代封建王朝皇帝私人文臣能比的?

  大唐皇帝用太监混以军中,防止主将势大。

  宋朝是亢官制度,避免武将得势。

  明朝武将督权采用监军制度,文臣统军,所以明朝末年才有了不谙战事的太监统领大军奇观。

  而启蒙部是什么?

  是思想部门,部门将告知士兵为什么而战,将思想传递最基层士兵,每百人士兵有百人卫,百人卫便有百人师,类似指导员一样,负责思想指导。

  这才是启蒙部的强大。

  所以不存在军队会被武将控制,这些士兵自上而下都有一个一个的启蒙部成员,教导士兵,指引士兵,所谓主将只有指挥和作战权,士兵只听魏昶君一人,通过启蒙部直接掌控基层士兵。

  “列阵!”魏昶君忽地大吼。

  轰轰轰——肃然锐雷,地面像晃,红袍军卫五百人轰鸣列阵,阵容井然有序,红绳军卫百人持枪列阵,阵容凛寒。

  崇祯元年末就开始杀匪,杀流寇,多次和地主厮杀,军姿从早到晚,阵容配合校场不休,才有眼前一支令出如山,阵若动雷般的铁卒。

  魏昶君第一次感受到古代大将气吞山河豪迈之感,这不过才六百人,便已气场浑雄,若数千,数万人,又当怎样!

第89章 政体建设

  “红袍军卫,保民护地,接民善民,庇护一方,驱奴铲辱,所以披红袍,战时肃敌,闲时威武,伤时擦血,死时裹尸,这便是红袍军卫!”

  在校场,红袍军卫列阵训武后,魏昶君例行训话,他披着红色斗篷,本就身材高大,衬托的斗篷巍峨昂起,腰间跨的长刀葳蕤惊猩,给兵卒一种无上威严感。

  “列阵!”

  伴随着魏昶君一声怒吼,地面微微晃动,五百红袍军卫,其中两百刚招收的新兵,三百老兵开始拍着胸膛大喊:“不坠红袍!”

  “不坠红袍!”

  砰砰砰——魏昶君再次踱步走到火绳枪军前,这一百人肃然无声,在之前他们每天训练就是手持老旧鸟铳,一次次按照标准军姿反复射击,分五排,一排二十人,一排射击后,一排前进,反复推进,做到火力覆盖碾压饱和打击。

  所以才有眼前铁一般寂静威严推进的军阵之姿。

  “红袍火绳枪军,尔等军容当肃,杀伐要狠,震慑敌人,保卫同胞,哪怕敌人近身于前,刀斧加身,亦不可退,而是持枪瞄准,继续轰击。”

  “这便是红袍火绳军。”

  魏昶君扫视火绳枪兵卒每一个人,郑重开口。

  这一支军队一旦战起将冲在最前方。

  所以必须对心理抗压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有老兵心理,无畏敌骑冲锋。

  “岳豹,每人每天贰佰发射击弹丸瞄准,同时阵容必须严格训练,其中十人卫,五十人卫必须选出最服众之人。”

  魏昶君看着岳豹,昔日他是左营乡被地主欺负的农户小子,选择对抗地主被提拔成左营乡守田隶,而后守田隶解散开始训练红袍军卫,现在岳豹正式有了实职——红袍火绳枪军总长。

  “若一人退,吾愿一死矣!”岳豹抱拳,神情凛冽。

  魏昶君离开前,身后两军训练喊杀声滔滔震天,甚是雄伟。

  玉皇庙镇昔日是白莲万佛匪患扎堆之地,如今成为了真正肃杀校场之地,而在玉皇庙外则是养猪坊,那些猪倌兴奋展示猪仔。

  猪倌总长叫曲开恩,一口陕西口音,为流民,擅兽学,所以成为猪倌之长:“里长且看,如今猪总共有八百七十头,预估若无大疫,明年夏时,猪可突破千余头,介是一县之地家家户户皆可吃肉。”

  魏昶君眼神亮起:“汝责任重大。”

  经济建设极其重要。

  尤其是在明末的经济体系发展。

  如今除了南直隶江苏等一带有着繁荣经济,其余地区毫无经济可言,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此地才会真正充满可持续战力。

  那群流寇却不懂,但也不能怪他们,陕西实在太乱。

  如今张献忠李自成要被逼到山西了。

  从崇祯元年到二年,最初治理陕西流民是山西三边总督军务杨鹤,他还是兵部侍郎兼职,面对流寇杨鹤主张推行相机招安,也就是不使武力说服流民归家。最初流民配合招安,杨鹤对朝廷申请经费,但有时不允,于是流民愤怒无粮,再次叛变。

  朱由检虽不追往年赋税,但面对招安之地,他再次催加今年赋税,导致流寇愈发痛恨招安,于是总督陕西三边杨鹤多次上书请求改换他人,但崇祯坚持让他收拾烂摊子。

  但陕西无法收拾了,小冰河世纪,灾寒贫瘠,朝廷催税,匪患愈多,这导致最终杨鹤崇祯三年被贬小州,洪承畴担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御史陕西总督,他和杨鹤针对山西流寇态度浑然不同,他倾向于杀。

  面对穷黄凋敝,匪患次灭彼起之姿,洪承畴开始对流寇张献忠李自成之流在崇祯二年末进行围剿追杀,看似杀了不少,但最终将流寇驱赶到了河南,山西,山东,于是流寇大军在崇祯三年开始东南西北互相驰骋。

  流寇从地方性问题变成全国流寇肆虐,这便是——流寇主义。

  崇祯三年才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想到此处时,魏昶君叹然,此局对大明朝来说,实属无解。

  皇帝缺钱,无法赈灾。

  百姓缺粮,只能造反。

  权贵缙绅勾结趁机兼并,鞑子趁机窥探,宛如毒蛇找机会出击。

  大明藩王,冷眼旁观。

  相当于所有人都在看戏,唯独百姓在苦苦挣扎。

  可谓是绝路。

  魏昶君思索时便骑马来到陈良镇堡前,陈铁唳在此训练巡山轻骑,如今每一名轻骑兵卒都披上了红色披风,骑马冲锋起来,宛如红色劲火,其声猎猎,甚是浩荡。

  “里长!”一百巡山轻骑兵卒纷纷抱拳行礼。

  “里长。”启蒙部,楚意,南道嬴,保庵录率领几十新生行礼。

  “启蒙部如今训练启蒙师约莫百人,大约于明年三月即可开始分配各军,思想启蒙,教导兵卒。”保庵录递交训练成果和名单。

  训练都按照魏昶君指导,这些人将真正是明朝版的参谋,深入基层,配合基层官员以参谋身份指导帮助,让红袍军卫成为第一支脱离古代封建形式的军队。

  魏昶君点头:“善。”

  他思索,在解决完鞑子危机之后,就该和现代正式讨论关于政体建设。

  现在自己军队文臣部等很分散,没有官衔,等级,名号。

  崇祯三年初旬,政体必须建立。

  随后魏昶君和众人登上堡墩阙门,左右阙门架设两门洛水从青州艰难购置而来的红夷大炮。

  洛水拍打红夷大炮,感叹:“里长请看,此夫西洋炮者,乃香山澳西夷之所造也。其制巧妙,且铜铁极其煆炼,大小相称,厚薄得宜,鐀眼有方,无一不善,其制火药之法更极其工,而放炮之人皆惯习之士。”

  “正可炮分三号——壹号者长一丈,炮口稍昂,能至十六里。贰号者长八尺,炮口稍昂,能至十二里。叁号者长六尺,炮口稍昂,能至八里。此号可用之行阵,皆能一毙多命,贼闻无不胆寒,亘古以来未尝有此最上之器,有志疆场者宜熟筹之。”

  洛水感叹,这还是两门三千五百磅,29口径的最小红夷大炮,但哪怕如此也散发着热武器时代轰鸣之气。

  “此乃炮弹之法,分硝六斛,磺十二两,炭一斛四两。又方硝一斛,磺夏月二两冬月二两二钱,炭三两七钱。俱照后方制法制捣万余槌者为妙。”洛水讲炮弹要领。

  魏昶君抚摸炮身,两门小口径红夷大炮,一百红袍火绳枪军,一百巡山轻骑,五百红袍军卫,一座陈良乡堡墩,还有沂山铁军,夜不收等未曾调动。

  就等待鞑子前来,野战一场!

第90章 军队宣传的重要性

  陈良镇堡上,洛水拍打红夷大炮,甚是自信:“里长,吾等和鞑子怕是能一战,虽不过几百军,但胜过边军千人。”

  “如此神威大炮。”洛水颇为期待。

  魏昶君摇头,而后发声:“天启元年七月,有官员陈台对火铳事宜对皇帝见疏,说古之远器不过弓矢,五代以来变为石炮,胜国以后变为火器,每变而愈于猛烈,则火器者今之时务也。辽左再败之后,贼则昔无今有,有而且多;我则昔多今少,少而且劣。”

  这些话翻译意思就是,五代十国便有投石器,石炮火药之威物,而大明在辽东一而再战败,很多火器被鞑子缴获,鞑子开始学习我们的火器,而我们则荒废火器,贪墨横生,以至于鞑子每次作战前都是先看似和大明军队肉搏战,实际上当开始野战时,鞑子掏出火器,鸟铳齐射。

  同时鞑子还用虎蹲炮轰射城墙,城墙破裂厚趁机云梯攻城,同时鞑子野战时也不再弓箭远射,每次骑兵冲击之前都会部署大大小小的火器先行轰击,而后骑兵阵容整齐冲来,这些鞑子未来会是大隐患。

  这是天启元年策论,几乎说中了鞑子未来依火器而起,但这番策论没人在意。

  这还是现代发来资料,现代都记得,但如今崇祯二年却无人知晓,可见大明很多人早就忘记,根本不愿意为大明出谋划策。

  魏昶君说道此处时,洛水也神情凝重起,意识到鞑子绝非那么简单。

  如今陈良镇堡墙上,启蒙部,巡山轻骑,夜不收王旗,夜不收洛水都在,魏昶君索性开口,他必须让手下知道鞑子的军事规模,不然手下太小觑敌人。

  知己知彼,方才善战。

  “努尔哈赤于万历二十九年创黄白红蓝四旗,而后在万历四十三年增四旗,于是八旗兵现。”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上位,而后增强八旗军事职能,同时又增加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步兵营,司禁卫,云梯布阵等各军队之,甚至在前几旗还设置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神机营。”

  “该八旗甚看重摔跤,射箭,刺虎,操练检枪,枪炮武功,野骑作战,而这些兵卒类似大唐募兵,但也浑然不同,他们少数族群耕作,战时为兵,战力颇为凶残。”

  “八旗军卒排列和汉人不一样,他们三百人有官长叫牛录额真,五牛录听令一甲喇额真,五甲喇听令一固山额真。”

首节 上一节 5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