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21节

朱绍良属于中央军出身,跟哪个派系都不沾边,他只忠于常凯申。他不敢彻底倒向哪一边,但又同时交好各方势力。若非周赫煊早就已经结婚且妻子就在身边,估计家宴当晚,朱绍良的小女儿就会摸进周赫煊的房间——周赫煊是学术界泰斗,这种联姻也是极有效果的。

抵达兰州的第三天,周赫煊见到了“新西北五马”之一的马鸿逵。

这位老兄也惯会拍中央马屁,他一个堂堂的集团军总司令,前段时间居然扔下部队不管,亲自率卫队护送于右任考察西北。鞍前马后服侍了两三个月,把于右任伺候得妥妥帖帖,用石头砸掉敦煌壁画外层,就是马鸿逵的亲兵干出来的事情。

听说周赫煊带了“义民”投军,并想加入骑一师,马鸿逵当即拍胸脯保证他来办,并无偿赠送给“义民”们200匹战马。他还和朱绍良商议讨论,决定给马永奎一个营的编制,任命马永奎为骑一师新编独立营营长职务。

马永奎大喜不已,直把马鸿逵当成了伯乐,发誓赌咒要为党国效力。

事实上,周赫煊和马永奎都不知道,他们成了老蒋和马步芳争夺兵权的工具。

老蒋如今正想着把马彪的骑一师给吞掉,而马鸿逵既想交好中央,又想压制军阀马步芳,朱绍良则完全听老蒋的命令。三人通过电话商量之后,立即决定把马永奎的新编独立营当沙子掺进骑一师,马鸿逵的心腹也被特地安排进独立营做副营长。

在不知不觉当中,周赫煊把西北大军阀马步芳给得罪了。

不过知道了也无所谓,反正周赫煊跟马步芳没啥交集。就算周赫煊独身一人跑去马步芳的地盘,这个超级大银魔也不敢贸然杀他。

说起来让人很无语,马步芳虽然号称“生我、我生者外无不奸”,但却把自己的外孙女给奸了。人家没有违背誓言啊,他没有奸“我生者”,只是奸了“我生者”的女儿。

正所谓,女儿的女儿的儿子,还是我的儿子——马步芳亲手把这个儿子给掐死了。

部下的妻女,家族的胞妹、侄女、兄嫂、弟媳都难逃马步芳的魔爪。后来旅居中东的侨胞向台湾当局控诉,包括汉、回、满、蒙、藏、哈、撒在内的各族女性,被马步芳蹂躏过的超过5000人。这家伙后来跑去开罗居然还敢向埃及的女人下手,更是把追随他去国外的部下女眷全睡了。

这货带着一大群姨太太去麦加朝圣的时候,当地阿訇都不准他进天房,认为这是对真主的亵渎。马步芳也是厉害,立即把姨太太们就地送人,还为此倒贴钱。等朝圣结束后,他又跑去硬讨回来,沦为当地的笑料。

这混蛋在沙特当大使(台当局)期间,把堂弟的老婆和三个女儿全睡了,并逼着她们一起生活。母女四人难以忍受折磨,在使馆参赞的帮助下把事情闹大,最终被沙特警方给解救出来。

这一国际丑闻曝光之后,把台当局的脸都丢尽了。

更扯淡的还在后面,台当局派去调查团,劝说马步芳以国事为重。马步芳居然隔楼与侄女儿对骂,还时常夹杂着阿拉伯语,引来沙特近千市民围观,乃至造成交通堵塞。

当马步芳获知骑一师要新编独立旅之后,立即跑来兰州找朱绍良讨说法,此时周赫煊早就已经带着随从到西安了。

至于马永奎和那些土匪们,将留在兵站里集训两个月,然后搭着运兵专列前往口内。师爷庞攸没能在省府谋到职务,但被周赫煊带去了西安做公务员。

周赫煊心急火燎的赶回重庆,起因是他接到电报,《大公报》总编张季鸾病危了。

而随着日寇对香港的步步紧逼,周赫煊立即电令解散《大公报》香港分社,并让主持香港事务的胡政之回重庆接替张季鸾。

这些年《大公报》一直小骂大帮忙,让常凯申非常满意,且由于报纸影响力极大,常凯申这次亲自下令派专机去接胡政之回渝。

然而让人愤怒的一幕发生了,《大公报》副总编王云笙在接机的时候,没有看到胡政之的踪影。从飞机上下来的,是宋霭龄、孔令伟以及大量家仆和行李,外加十多条西洋宠物狗。

老蒋特地派去接胡政之的专机,竟被十几条狗占了空余座位,导致胡政之因此滞留在香港。

报界大师不如狗……

王云笙气急之下,立即写文章登报揭露。

CC系不知怎么又跟孔祥熙闹了矛盾,陈立夫立即配合大肆宣传。于右任又站出来添把火,亲自弹劾孔祥熙,顿时民怨沸腾,党内热议。

孔掌柜的日子不好过啊。

第一千零六章 历史事件

重庆,西南医院。

“周先生,快请进。”陈孝侠将周赫煊请进病房。

陈孝侠是张季鸾的第三任妻子,年轻貌美,是五年前嫁给张季鸾的。张季鸾的第一任妻子姓高,早年病逝;第二任妻子姓范,和平分手。前两位妻子都生不出来子嗣,张季鸾才娶了陈孝侠延续香火。

周赫煊点头踏进房门,看到病床上的张季鸾正在昏迷当中,已经瘦得只剩下骨架子。他把礼物放在床头,问道:“嫂子,季鸾兄一直没醒吗?”

陈孝侠说:“昨晚醒了一阵,说了些胡话。”

“医生怎么讲?”周赫煊道。

“没得治了。”陈孝侠黯然神伤。

历史上的张季鸾早在九月份就病逝了,如今拖到十二月已是难得。他夏天的时候便已病重,《大公报》事务都交给副主编王云笙代理,前几天老蒋还亲自来医院探望过。

周赫煊感慨道:“让他早点戒了鸦片,他就是不听。”

陈孝侠说:“他也想戒,可就是戒不掉。”

很少有人知道,常在报纸上写文章呼吁禁烟的张季鸾,其实自己也是个鸦片鬼。

张季鸾曾写过一篇社评《烟禁与足禁》,把裹小脚和吸鸦片放到一起比较。他说禁烟是国民保健之本,吸鸦片比裹小脚、留辫子危害更深,国民政府应该全力禁绝鸦片。

可见张季鸾是深知鸦片之害处,但他生性跳脱、毅力欠缺,戒了半辈子鸦片都毫无效果。

张季鸾属于那种放荡不羁的旧式文人,经常请朋友逛窑子,《大公报》的很多社评他都是在老七(一名雏妓)房里写出来的。日本朋友矢原谦吉也常劝张季鸾戒鸦片,他回答说:“阿芙蓉亦如老七,我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矢原谦吉是个常住北平的医生,张季鸾、张恨水、管翼贤等北方文人,以及许多军政要员,隔三差五就会到矢原谦吉家聚会。这位日本友人已经远走美国了,原因是被日军发现他帮助中国朋友逃离沦陷区。

“砰砰砰!”

敲门声响。

进来探望的是张恨水,他朝周赫煊点头打招呼,又问道:“季鸾兄怎样了?”

周赫煊摇摇头。

“唉。”张恨水一声长叹。

两人在病房坐了半个钟头,张季鸾依旧昏迷,他们只能起身向陈孝侠告辞。

离开医院,周赫煊和张恨水找了家茶馆坐下。

首节 上一节 102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