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65节

辜望之一瘸一拐地在街上流浪,他饿得发慌,看到有人家倒馊水,顿时就恶狗扑食冲过去。结果他遇到两个乞丐,乞丐不仅抢了他的馊水,还要抓他剥皮吃掉。

辜望之好不容易逃出劫难,就快饿死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儿收养了他。

小女孩儿住在城郊的村子里,本来家中还有几亩薄田,但却被商人征用来建工厂,连小女孩儿的父亲都被官府抓走。这家人一贫如洗,母亲被村里的恶霸给强占了,小女孩儿也被卖进窑子,才十二三岁便开始接客。

小女孩每天都要偷偷给辜望之喂食,有次他在窑子门口苦等半天,结果小女孩儿还没出来。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小女孩儿染上花柳病,已经病入膏肓了。

辜望之冲进窑子想要安慰小女孩儿,却被龟公乱棒打出。

他瘸着腿继续流浪,又遇见自己曾经抛弃的发妻和恩师。恩师已经老迈病重,发妻40岁不到便头发花白,靠给人浆洗缝补为生。但他们还是收留了辜望之,让他难得有个安身之处。

可好景不长,地方打仗,督军下令征收苛捐杂税。连家里的锅灶都要征税,发妻只得把锅砸了,灶推了,每天去屋外搭石头做饭。

直到某一天,发妻进城给恩师买药,就再也没回来。辜望之去寻找时,发现发妻病死在路边,而当他返回家中,恩师也已经咽气了。

辜望之继续流浪着,以一只狗的视角,观察他曾经热血革命建立起的国家,贫穷、饥饿、战乱、天灾、瘟疫……

整部小说,就是一条狗在不断流浪,将民国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展现出来。

最后的结局是,辜望之被当兵的抓来吃掉,而那支军队的长官,正是他当初送去读军校的大儿子。

乱世之人不如狗,而好多狗却窃居高位做了人。

如果硬要将《狗官》和《神女》做比较,那么《神女》更加冷血诛心,而《狗官》多多少少带着些暖色调。比如灾荒当中也有温情,乱世当中也有好人,只不过这些好人往往没有好下场。有些好人为了活命,也被逼着去做了坏人。

周赫煊把写好的前几万字给张乐怡看,张乐怡看完只说了一句话:“以后我再也不读你的小说了,太吓人!”

“哈哈,不吓人怎么警醒人?”周赫煊把小说稿装好,去邮局寄往《小说月报》杂志社。

一周后,上海的郑振铎收到稿件,见署名是周赫煊,他顿时兴奋地拆开阅读。

因为小说名叫《狗官》,郑振铎还以为是讽刺官僚的,没想到一读下来,发现周赫煊居然真的在描写一只“狗”官。

“这个视角,真是奇妙绝伦!”郑振铎忍不住赞叹。

书中那条狗所经历的苦难,大部分是他自己造的孽。在郑振铎看来,周赫煊写此书的目的,就是想让当官的看看,他们都干了多少混账事,给人民和社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如果单独评价小说主人公辜望之,此君做人不如做狗。做人时不干人事儿,做狗了反倒还有些良心,知道报恩,知道维护主人。

不用说,下一期《小说月报》的头条小说,又是周赫煊的作品。

而当《狗官》一问世,所带来的轰动甚至比《神女》还大。因为《神女》写得比较乱,各种穿插倒叙和臆想幻想,脑子不够用的读者根本看不明白。

《狗官》却不同,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是线性描写,语言通俗直白,只要认识字的都能读懂。而书中所描述的一切,此刻正在全国各地真实的发生着。

第一百五十三章 学生们最痛恨的作家

沈雁冰是两个月后读到《狗官》的,他年初去武汉当军校教官,4月又在汉口任《民国日报》主编。周赫煊创作这部小说时,沈雁冰受阻于武汉至南昌途中,随即听到南昌起义失败的消息,他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九月初,沈雁冰回到上海,写了一部叫《幻灭》的小说,正式取笔名为“茅盾”。

《小说月报》,总编室。

叶圣陶见到沈雁冰后,顿时大惊:“雁冰兄,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上海到处都在抓红党!”

沈雁冰苦笑道:“只要没叛徒出卖,谁又知道我的身份?说实话,我已经与组织失去联系了,连我自己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党员。”

叶圣陶稍微安心下来:“那就好,那就好,最近得低调一些。”

沈雁冰问:“西谛(郑振铎)兄呢?”

“你不知道?”叶圣陶反问。

“我刚回上海,什么事情都不了解。”沈雁冰拿出自己的小说,“我这次是来投稿的,顺便见见老朋友。”

叶圣陶说:“振铎已经躲到法国去了,现在《小说月报》由我担任主编。你是知道的,他以前翻译过《国际歌》的歌词。几个月前,他又写信大骂国党叛变革命,结果就此遭到通缉,没办法只能出国避难。”

“唉!”

沈雁冰一声长叹。

叶圣陶接过稿件问:“你写的什么小说?”

沈雁冰道:“我打算把自己的革命经历写出来。”

“你疯了?”叶圣陶惊诧地看着他。

沈雁冰笑道:“放心,我还没那么傻。情节已经处理过了,不会触怒反动派。不过现在形势严峻,我本来想把小说情节写到今年,但看样子最多只能写到五卅惨案,这两年的事提也不能提。”

“你知道就好。”叶圣陶说。

沈雁冰问:“最近有什么好的小说?”

叶圣陶从抽屉里拿出一沓书稿,递给沈雁冰道:“你自己看吧。”

沈雁冰翻了翻,笑道:“哟,又是周赫煊的,他很高产嘛。”

叶圣陶说:“你先看《狗官》,我读读你的小说,看有什么地方还需要再掩饰一下。”

两人翻开小说稿认真品读,大半个小时过去,各自都把手里的稿件读完。

沈雁冰笑道:“这本《狗官》让我想起《变形记》。”

“什么《变形记》?”叶圣陶问。

卡夫卡此时在中国并不出名,就连叶圣陶这种知名作家、编辑,都只听过卡夫卡的名字,而对其作品没有丝毫了解。

民国第一个介绍卡夫卡的,正是沈雁冰,他四年前撰写过关于卡夫卡的文章,但没有引起任何重视。

首节 上一节 16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