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79节
周赫煊也是恰逢其时,遇到张作霖这个不讲道理的军阀,不然他万万没有资格当北大校长。
刘文典跟北大的其他老师一样,刚开始看不起周赫煊。一个毛头小子而已,就算写了几部学术著作,但到了北大也得老老实实呆着。想当校长?呵呵!
但现在却不一样,周赫煊自己掏钱垫付北大教师薪水,此事让刘文典颇为感激,也对周赫煊的高尚情操钦佩不已。
说俗气点,刘文典还要靠周赫煊吃饭呢!
几人坐着黄包车出发,半路上周赫煊问道:“刘教授,学校现在情况如何?”
刘文典苦笑说:“还不是老样子。不止北大,现在北平所有的公立学校,老师们都过得很艰难。还有政府的那些公职人员,一个个也闹着要辞职,不发工资谁愿意白干啊!半个月前,上百名普通公职人员,联合跑去张作霖的官邸闹薪。张作霖感觉很没面子,勉强拨款补发了两个月薪水。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哪天也该去闹闹才行。”
章太炎颇为吃惊地问:“北平的情况这么糟糕?”
周赫煊解释道:“张作霖自己组建了军政府,军事、外交和财政大权,现在全部归军政府管。北洋中央政府就像是后娘养的,连教育部自己的人都发不起工资,更别说往学校拨款了。”
“这不是胡闹吗!”章太炎气愤道,“张作霖在自掘坟墓。”
周赫煊无奈地说:“现在直隶各地的许多公立小学都停办了,纷纷联系希望教育基金会,想把公立小学改名为希望小学,基金会那边正在酌情处理。”
章太炎摇头叹息,教育为国家之本,停办公立小学太过离谱。他本来还对张作霖很有好感,现在却失望之至,将其视为穷兵黩武的莽夫。
几人一路闲聊,很快便到了北大。
这次听说章太炎要来北平,北大虽然资金紧张,但还是勒紧裤腰带凑钱,邀请章太炎做学术演讲,还给章太炎安排了专门的接待宿舍。
他们不知道的,周赫煊这位校长也来了。
直到周赫煊走进校园,消息才迅速传开,但凡没有上课的教授和讲师们,纷纷过来拜见致谢。
“校长好!”
“周校长,你总算来学校视察了啊,我们都等得望眼欲穿了。”
“周校长,什么时候能发薪水?”
“对啊,我妻子生病都是借钱买的药。”
“……”
好吧,这些人当中,不仅有问候感谢的,还有要钱讨薪的。
周赫煊顿觉头大,发现自己不该来学校,有种想带着小姨子跑路的冲动。
私掏腰包不是长久之计,看来得想点办法,给北大弄点校办企业才能继续维持。
第一百六十七章 赚钱方案
这是周赫煊担任北大校长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召开校务会议。
参与会议者,除了钟观光、谭熙鸿、马衡、马裕藻、李书华等人外,还有周赫煊去年没有见到的周作人。
周作人戴着眼镜,嘴上留了一撇胡子,跟鲁迅长得有六七分相似,但身材要强壮许多。
后世对周作人的最大印象有三:一是他跟鲁迅是亲兄弟,二是散文写得很好,三是他在日本侵华时当了汉奸。
但很多人或许不清楚,周作人最开始也写杂文,他自己称之为“时事之文”。他不但写杂文,而且言辞还颇为犀利,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先进性。
只不过,从张作霖派兵包围北大,大肆抓捕进步人士后,周作人就认怂了。
后来在整理出版文集时,周作人把大量杂文旧作删掉,生怕过激文章会触怒当局。而且他的文风也渐渐改变,从热衷于批评时政,转而沉溺于风花雪月。
一个“斗士”,就此变成“隐士”,甚至最后当了文化汉奸。
周赫煊坐在主席位,笑着对众人说:“我这校长当得不称职,平时的校务工作,有劳大家辛苦了。”
“哪里,还要多谢周校长放手。”钟观光立即说道。
众人也纷纷附和,毕竟周赫煊自己掏钱发工资,大家都欠了他人情。
周赫煊又说:“今天开这个会呢,主要还是因为钱。实话实说,我没有能力从教育部要钱,庚子赔款暂时也弄不到。但学校还得办下去,又不能让老师们白干,所以必须想办法开源。”
“如何开源法?”马裕藻笑道,“总不能让大家做生意去吧。”
“如果能做生意,那当然是很好的。”周赫煊说,“北大乃全国知名学府,这是一大优势,赚钱也得在这上面想办法。我的想法是,咱们办出版社。”
钟观光接话道:“北大有出版部,但不怎么赚钱,能维持收支平衡就不错了。”
北大确实有出版部,不仅出版发行校刊,还出版了许多进步刊物,包括一些赤色宣传书籍。
正因如此,去年北大出版部主任李辛白遭到通缉,躲到妻子娘家避难一年之久,如今隐姓埋名在南京某中学当老师。
北大出版部为啥不能赚钱呢?
看看它出版的刊物就知道。
《中国国际法论》、《西洋伦理学史》、《文学音学篇》、《印度哲学概论》……都是一些学术刊物,销量不大,能赚钱才见鬼了。
北大的老师倒写了许多畅销书,比如以前鲁迅的作品就卖得好。但这些通俗、进步的刊物,被北大新潮社抢了生意,那本来是个学社团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知名出版社,总部设在上海。
周赫煊说道:“我提两个建议,想要发展北大出版部,一是坚持学术出版,包括教材出版。我回去就联系希望教育基金会,从明年开始,所有希望小学的教材,都由北大出版部来出版。大家谁有关系的,也可以联络各地大学、中学和小学,把他们的教材出版业务接过来。第二点嘛,就是发展通俗畅销书业务。管它是鸳鸯蝴蝶派,还是五四新文学小说,北大出版部都可以出版,这个是极为赚钱的买卖。大家都是学者,可能不屑于谈钱。但现在的情况是,北大度日为艰,必须要钱才能继续办下去。”
在座者皆默然无语,这是个很悲哀的事情,全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学府,居然要一群教授来讨论如何做生意。
钟观光是代理校长,他必须对此表态,当即说道:“我认为周校长的建议可行,不过得找个懂商业经营的专业人才,来担任北大出版部主任。”
“这个好办。”周赫煊笑道,“直接登报招聘,就说北大出版部主任虚位以待,只要有能力有经验皆可应聘。诸位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进行推荐。”
周作人说道:“李小峰把北新书局搞得不错,他也是北大毕业的,不如就让他兼任北大出版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