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12节
“哈哈哈哈哈哈!”
相声还在继续,众人不时发出起哄和笑声,热闹得就像在开堂会。
等把这一出相声听完,袁三儿猛地发现已经天黑了,他猛拍脑袋喊道:“给我打半斤烧酒,快点儿,我还要回家吃饭!”
“唉哟,我怎么把吃饭忘了。”
“叔,你还不走?”
“不急不急,我再听听。你先回去吧,叫你婶儿给我留完饭。”
“……”
店铺里的人瞬间就走了一大半,剩下那些则舍不得离开,一直守到店铺打烊才意犹未尽而去。
老板心里非常高兴,这些来听广播的家伙,怎么也要表示表示。比如连续听个三五天,那得买些东西才过意得去。有了这台收音机,他的杂货店人气比周围其他店高得多。
老板已经决定,等一个月免费试用期结束,他就要真正掏钱买自己的收音机。
最恐怖的还是中原百货公司那边,每天都至少有五六十人,专门跑来听免费广播。百货公司不等试用期结束,就直接花钱买下来,而且是买50元的高档收音机。
这种高档收音机的外壳是木质的,而且声音质量比最低级的矿石收音机好得多。
对于天津人而言,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收音机和广播都属于新鲜玩意儿。如今有许多前清遗老,早晨出门一手提鸟笼,一手提收音机,那属于身份的象征。
……
洋人俱乐部。
“哈哈哈哈!”
戴维斯放声大笑,对周赫煊说:“周,你猜这半个月来,我卖出多少台收音机?”
“多少?”周赫煊喝着啤酒问。
“北平和天津,以及周边地区,整整卖出506台。”戴维斯伸出五根手指说。
周赫煊微笑道:“这很正常。特别是天津租界,当寓公的遗老遗少、军阀政客就有好几百个,他们有的是钱,属于收音机的理想用户。”
戴维斯拍着周赫煊的肩膀说:“不过还是要谢谢你。周,你是做广播的天才,上海那边的几家电台,节目就做得没你好。”
周赫煊白了他一眼:“老兄,你倒是赚钱了,我还一直亏着呢。6000元的前期投入不算,如今每天都要净亏30元以上,等播音员和技术员工从兼职转为正职,亏损得就更多。”
“我也还没赚啊,免费送了一套播音设备给你。”戴维斯诉苦道。
周赫煊琢磨道:“等收音机卖出1000台的时候,麻烦你通知我一声,广告费该涨价了。”
戴维斯说:“天津的商人一定乐意,你这个广播的效果非常好。”
“但愿吧。”周赫煊举杯说,“来,为了你的收音机,我的广播电台干杯!”
“哈哈,干杯,合作愉快!”戴维斯乐得不行,端起啤酒一饮而尽。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识抬举
天津百货大楼的经营模式非常先进,下面几层是卖东西的,第五层是剧场,第六层是影院,第七层是可供游览的屋顶花园。五、六、七层的娱乐场所,统称中原游艺场,最近刚刚开业。
“周先生,快请上座!”剧场经理林斌来殷勤地招呼周赫煊。
周赫煊走到最前面的位置坐下,旁边的老家伙见了他冷哼一声。看那模样估计是前清遗老,对周赫煊颇不待见。
剧场的舞台边缘,录音人员已经守着机器正在准备了,这是要来现场录京剧的。
说实话,20年代的录音设备非常原始,再加上嘈杂的剧场环境,录出来各种噪音,而且音质的失真很严重。
但没办法啊,周赫煊总不能专门出钱,请戏班子来单独录制,那成本太高了。
眼下这场戏的录制,周赫煊不但不用给钱,中原游艺场反而倒贴钱。
就在前两天,周赫煊的中华广播电台,连续播出了两场天津劝业场的京剧,而且还是梅兰芳表演的。虽然音质比较差,但却赢得众多听众的热捧,毕竟不是谁都有空、有钱去听梅兰芳唱戏。
中原游艺场刚刚开业,把天津劝业场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自然不会错过广播电台这一新鲜玩儿。他们出资200元,请周赫煊在节目里,连续一周播放他们游艺场的戏。
不仅如此,周赫煊还另有要求,就是让中原游艺场,每个月必须请孟小冬的戏班子唱八场戏。
双方一拍即合,中原游艺场需要孟小冬这样的名角聚集人气,孟小冬也需要中原游艺场这样的大型剧场亮相赚钱。
第一场演出并非京剧,而是魔术。
演出还未开始,周赫煊旁边的老头儿没好气地说:“你就是那个斯文败类周赫煊?”
周赫煊不怒反笑道:“正是,不知这位老东西你又是谁?”
那老头儿捧着双手向北高举,回答说:“老夫郑孝胥,乃当代帝师!”
嚯,原来是溥仪的老师,难怪跟周赫煊说话这么冲。
郑孝胥是光绪八年的解元,当过李鸿章的幕僚,辛亥革命后便以遗老自居。此人再过两个月,便要跑去日本,帮溥仪策划复辟活动,后来官至伪满国的国务总理大臣。
不过郑孝胥的总理大臣只当了一年,就被日本人克扣工资赶下台了,原因是日方想要清除溥仪的党羽,更加方便他们控制傀儡皇帝。
至于郑孝胥今天为啥在中原游艺场出现,看看游艺场大门的对联就知道了。那对联就是郑孝胥写的,内容为:风云气少,儿女情多,命世才华空往事;忠孝劳生,功名灭性,悲歌慷慨几知音。
对联明面上是在写戏剧舞台,暗地里却是郑孝胥的悲叹,说自己满腹才华无处可施,忠孝两全知音难觅。
周赫煊不想理这家伙,对方却不依不饶,斥责道:“周先生,你也是个人才,怎可怂恿皇上和皇妃离婚?做此悖逆伦常之事!”
“诶,你可别泼我脏水,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怂恿刀妃离婚了?”周赫煊矢口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