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42节

周赫煊点头道:“这是肯定的,所以张学良出于压力,可能最近几个月都不会选择易帜。他必须压住内部的反对意见,完全掌握自己的军队后,才能做出公开决定。”

常凯申有些惊讶地看着周赫煊,他本以为周赫煊是只会空谈的书生,大不了能耍点嘴皮子搞外交,没想到对政治也比较熟悉。

常凯申现在是真的惜才了,他说:“东北那边我能等,但最迟不要拖过明年元旦。明诚,不如你到外交部来吧。无论东北易帜能不能谈妥,我觉得你适合搞外交。”

“以后再说吧。”周赫煊抱拳道,“常司令,告辞!”

“慢走。”常凯申亲自把周赫煊送到门口。

回去的路上,哈雷特·阿班问道:“你跟常先生聊了些什么?”

周赫煊神秘地笑道:“到时你就知道了。”

而常凯申则在周赫煊离开后,对自己的侍从说:“世爵,通知南京那边,把北大的教育经费尽快发过来。还有,让大学院(教育部)给周赫煊留个委员的位子。”

周赫煊虽然说不要什么,但常凯申却必须给,这种人情世故他精通得很。

……

周赫煊的当务之急,不是去东北做说客,而是搬家!

孙家兄弟喜滋滋地收拾行李,孙永浩还指着书架问:“先生,这个要搬过去吗?”

“不用,家具都留在这里,新房子那边什么都不缺。”周赫煊说。

张乐怡建议道:“周大哥,海大道地方有点偏,是不是该买辆小轿车代步?”

周赫煊想了想说:“买两辆吧,再请两个司机。”

“那好,我这就去安排。”张乐怡喜道,以后出门终于不用坐黄包车了。

婉容看着众人忙活,她心里有点不愉快。因为周赫煊一搬走,大家就离得远了,见个面都不方便。

“周大哥,我……”婉容欲言又止。

周赫煊看了看张乐怡,张乐怡表情有些无奈,随即笑着主动说:“婉容也一起过去住吧,咱们也好有个伴。”

“我去好像有些不方便。”婉容纠结道。

周赫煊见张乐怡已经开口,顿时笑道:“有什么不方便的,随外人怎么说,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好。”

婉容这才吞吞吐吐地答应:“那……那我就去了。”

至于廖雅泉,则站在旁边一直没说话。

今天周赫煊去见了常凯申,廖雅泉非常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可惜这年头又没啥秘密窃听装置,想要探明情况,都得靠人力来操作。

要不要把情况汇报上去呢?

廖雅泉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

当天下午,众人便来到海大道的小白楼。

刘吴氏一到地方就惊叹道:“这里可够大的。先生,你还得请几个佣人,每天至少要三个佣人负责打扫房间。”

婉容倒是带了好几个丫鬟仆从过来,她笑道:“还得请花匠,这里的草坪也需要有人打理。”

张乐怡说:“请佣人的事明天再谈,先给房子取个雅号吧,这才符合周大哥学者的身份。”

周赫煊开玩笑道:“这房子一片白,叫白宫正好。”

“你还想当总统啊。”张乐怡没好气道。

“躲进小楼成一统,我就是这里的总统。”周赫煊哈哈大笑。

“没正形!”张乐怡白了他一眼。

廖雅泉眼珠子一转,试探道:“不如在这院子里栽几棵苹果树,叫苹果园!”

可惜,周赫煊对此毫无反应,让廖雅泉有些气馁。

梁启超在天津的房子叫“饮冰室”,取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达的是自己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周赫煊搜肠刮肚的想半天,终于做出决定说:“这房子,以后就叫‘三乐堂’。”

张乐怡傻眼道:“三乐堂,你要开药房吗?”

“以后多读点书。”周赫煊在张乐怡头顶轻轻一拍,“孟子说,君子有三乐。我父母兄弟俱无,以后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愿大家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此一乐也。我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此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虽没有门徒三千,但也能写点书影响世人,此三乐也。”

孟子的原话是说,君子有三种乐处,以德服天下(也有说统治天下)不在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是第一种乐趣;无愧于天地良心,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教育他们,是第三种乐趣。

这段话,正好符合周赫煊的心境和追求。

第二百二十六章 说客

张学良临危受命,接掌东北大权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现实问题——

自治,还是易帜?

周赫煊带着常凯申的手令,带来东北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底了。

奉天,帅府。

“岂有此有,日人欺我太甚!”

张学良粗红着脖子,犹如一头狂怒的野兽,发疯般把信纸撕得粉碎。

这封信是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名义写来的,内容选摘如下:“特别是我首相个人(田中义一),对年轻的学良怀有恻隐的深情,抱有父子般的情义,将一定给予亲族般的支持……现在,为使满洲新政权的基础日趋稳固,日本政府准备尽十二分的努力提供援助。”

首节 上一节 242/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