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58节

七月底,周赫煊抵达南京,也即是此时中国的首都。

大学院(教育部)早在两个月前,就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那是北伐军还没收服北平和天津。在那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教育史上的许多重大举措。

比如规定小学为六年,中学分为高中和初中各三年,规定学校分为中学、师范和职业三种体系,这些内容或多或少都沿用到后世,史称“戊辰学制”。

既然两个月前已经开过全国教育大会,现在为什么还要开会呢?

周赫煊来到南京才发现,这次开会是专门讨论北方教育问题的,北大教授李书华等人也应邀前来参加。

至于北大如今的代理校长钟观光,反而直接被无视了。

这等于放出个信号——会无好会。

鸿门宴啊!

周赫煊到南京后,没有立即去开会,而是先拜访了胡适。

胡适再过一个月就要回上海,接任中国公学校长,此时还停留在南京。

“明诚兄,你不该来南京的。”胡适一见面就苦笑。

周赫煊诧异地问:“这次大学院开会有什么问题吗?”

胡适感慨道:“问题大了。北伐胜利前还好,北伐胜利后,争权夺利马上就开始。我已经从教育部(大学院)辞职了,也劝你别去蹚浑水,还是老老实实写文章好。”

周赫煊也不是神仙,他对民国教育部的内幕还真没研究,问道:“究竟是什么情况?”

“教育部……哦,不对,是大学院现在分为两派。”胡适解释说,“一派以蔡元培先生为首,是为英美派;一派以李石曾为首,是为留法派。如今两派就快打起来了,我在上个月帮蔡元培先生说话,结果被吴稚晖他们污为‘蜀洛党争’,你说这叫什么话?气得我一开完会,马上就辞职了!”

蜀洛党争,说的是北宋年间的事。

蜀党领袖是苏轼,洛党领袖是程颐。两党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走到一起,结果把王安石挤出朝堂后,蜀洛两党自己就闹起来。

如果比喻为现在的教育部,就是蔡元培和李石曾因为反对北洋军阀走到一起,北洋军阀一倒,二人马上开始争斗。

周赫煊还是没听明白,他说:“适之兄,你讲的详细一点。”

胡适没有细说,反而笑道:“明诚,你知道吗?两个月前,李石曾那帮人,就已经把北大更名为中华大学了,而且大学院内部任命李石曾为校长。所以说,北大已经不存在,你这个北大校长也是非法的。”

“啊?”周赫煊瞬间懵逼,随即心中生起一阵恼怒。

周赫煊确实不想当校长,麻烦事太多。但不想当是一回事,被人莫名其妙取消校长职务又是一回事。

胡适这才从头开始讲起:“好好的教育部,为什么要改名为大学院?因为蔡元培和李石曾两位先生,都想让教育独立于政府之外,从辛亥革命成功后,他们就一直在努力。大学院实行大学区制,每个学区的所有教育事务,都由大学院负责,跟政府无关。军阀林立的时候,这个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国民政府为了加强自身在教育领域的威望和影响力,也对大学区制表示支持,所以才有教育部改为大学院。”

周赫煊听明白了些,笑道:“所以说,北伐一胜利,政府就准备拿大学区制开刀了?”

“那是肯定的。”胡适说着感叹道,“我本来以为,大学区制可以办下去,没想到那帮政客翻脸无情。北边才刚刚占领平津,南边就开始反对大学区制了。”

不反对才见鬼了!

大学区制宣扬的是教育独立,教育事业不受政府掌控,这是一个集权政府所能容忍的?

“然后呢?”周赫煊问。

胡适说:“蔡元培先生为了保住大学区制,想用庚子赔款来充足教育经费,你猜结果如何?”

周赫煊笑道:“不会被政府挪用了吧?”

“正是被挪用了!”

胡适气愤道:“那些庚子赔款,可是专门用来发展中国教育的,就算是北洋政府都不敢挪用。现在的国民政府可厉害,竟把庚子赔款挪去搞地方建设!若真全部用于建设,那倒还可以接受,可谁知道被当官的私吞了多少?”

胡适的性格很平和,在政治上很天真,他经常把当权者往好的方面想。

可眼前的胡适如此激动,如此愤懑,显然南京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把他彻底刺激到了。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应该还有其他的事情。

1928年到1929年,算是胡适的思想转变期。他明年会逮着国党狂怼,公开写文章质疑孙中山的理论,结果被陈德征逼得出国避难。

至于原因嘛,胡适是自由主义者,国党的一系列政策践踏了他信奉的自由主义。

胡适又继续说道:“蔡云培先生见大学区制难有作为,已经渐渐屈服了。李石曾还想继续,他目前正在提议设立北平大学院(区),由他自己担任院长,统管整个北方的教育事务。如果是为了理想还无所谓,但李石曾任人唯亲,他提议的北平大学院负责人,都是留法派,都是他的亲信弟子和朋友。”

得,政府都在拿教育部开刀了,教育部自己的两派首领还在玩权利斗争。

周赫煊叹息道:“听你这么一说,我总算弄明白了。这次叫我来开会,就是讨论北平大学院(相当于大北平地区教育厅)的设立问题。李石曾既然自己当了北大的校长,我这个北大校长,估计只能听候发落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理想与现实

7月28日。

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特别会议,教育行政委员会的九大委员,今天只有四位(蔡元培、李石曾、韦悫、张乃燕)到场出席会议。

另外五大委员当中,汪兆铭如今在上海秘密搞事,没工夫讨论教育问题;许崇清和金曾澄两人,都在广东主持教育和党务工作;褚民谊刚刚出国去了欧洲,研究考察公共卫生问题;钟荣光则在岭南地区搞教育。

再来说说出席会议的蔡元培、李石曾、韦悫和张乃燕四人。

蔡元培、李石曾与张静江、吴稚晖并称“国党四大元老”,又称‘党国四老’。所以说前阵子蔡元培和李石曾发生矛盾,轮不到胡适这个小辈出来说话,他一开腔,立即就被吴稚晖倚老卖老地嘲讽呵斥。

张乃燕是张静江亲侄子,如今负责中央大学院(首都地区教育厅)的教育事务,跟蔡元培之间有些私人恩怨。

至于韦悫,恐怕现在还没人能猜到,这位先生乃我党秘密党员,只是未办理正式入党手续而已。

去年蔡元培积极策动“清党”,杀了不少的赤党和疑似赤党分子,却把真正的赤党韦悫从英国请回来做上海教育局长,后来更是推荐韦悫担任教育行政委员会的九大委员。

防不胜防啊!

参加会议的四位委员当中,蔡元培和韦悫是一派,李石曾和张乃燕是一派。至于“国党四老”中的张静江和吴稚晖,此时都跟随常凯申去了北平,但他们是支持李石曾的。

首节 上一节 258/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