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35节

“周先生好。”梅兰芳和周赫煊握手道。

周赫煊介绍说:“这是我岳父张谋之先生。”

梅兰芳点头道:“张先生好。”

张谋之热情地说:“今日一睹梅先生风采,果然名不虚传。”

几人寒暄片刻,便一起走进演奏大厅,里面只有稀稀拉拉20多个观众。

大家素质还是很高的,进入演奏厅后都自觉闭嘴,没人发出噪音,只等着乐团演奏开始。

第一支曲子比较欢快活泼,演奏的是舒曼的《春天交响曲》。

马慕瑞夫妇正襟危坐,满脸陶醉的表情,似乎完全沉溺于音乐的美妙世界当中。

梅兰芳则双眼微闭,嘴角微微翘起,指尖在座椅扶手上无声拍打。这位京剧大师,也是非常时髦的,平常喜欢听交响乐和看电影。

《春天交响曲》只演奏了前两个乐章,接下来便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现场的演奏效果颇为震撼,即便是周赫煊,也被乐曲声激得头皮发麻,有一种想要和命运抗争的冲动。

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乐团演奏终于结束。

梅兰芳走到演奏大厅外,随口问:“周先生准备去哪儿?”

“纽约。”周赫煊说。

“那正好,我们顺路。”梅兰芳说,“我要先去一趟华盛顿,然后赴纽约百老汇演出。”

不管是去华盛顿,还是去纽约,都得坐漫长的火车前往,说起来还真算顺路。

马慕瑞建议道:“周先生如果有空,也一起去华盛顿吧。国务院的那些官员们,肯定愿意跟你聊聊。”

周赫煊估摸了一下时间,笑道:“荣幸之至。”

又过了二十七天,11月中旬,轮船终于抵达旧金山。

周赫煊已经完成《泰坦尼克号》初稿,大概有20多万字,顺便还抽空画了8副插图。

众人在旧金山休息两天,稍微缓解了一下旅途的疲惫。就在这时,中国驻美公使正式发来邀请,希望周赫煊能够去华盛顿一趟,大使馆为周赫煊和梅兰芳准备了欢迎宴会。

大使馆发函相邀,不去也得去了,否则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漫长的西部大铁路,众人坐了整整两天时间,居然都还没抵达终点。

周赫煊暗暗吐槽火车速度太慢,张谋之却感叹道:“真是工业杰作啊!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有这么长的铁路。”

“总会有的。”梅兰芳接话说。

不管是张谋之还是梅兰芳,二人都是首次来美国,旧金山的繁华完全把他们给镇住了。

那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繁华的市场、数量繁多的小轿车……随便哪方面,都可以把中国甩八条街。

梅兰芳以前去过日本,他忍不住把旧金山和东京、京都比较,发现完全不能比,东京在旧金山面前就属于城乡结合部。

最吓人的是汽车,中国流行的是黄包车,而旧金山居然把汽车当出租车!

旧金山已经如此繁华,那华盛顿和纽约该牛逼成啥样啊?

随行的中国人,都有种刘奶奶进大观园的感受。

第三百一十四章 洪门

9月20日。

中国驻美大使馆在华盛顿设宴,专门聘请了中国厨师,热情迎接周赫煊、梅兰芳等人。

“周先生好!”

“梅老板辛苦了!”

一个30岁左右的秃顶青年,笑容满面地跟周赫煊他们握手,此人正是驻美公使伍朝枢。他是知名外交官伍廷芳之子,从小随父在美国读书长大,毕业于伦敦大学,曾在伦敦大律师考试中荣获第一名。

第一期世界大战期间,不满20岁的伍朝枢,力主中国对德宣战,21岁便有资格参加巴黎和会。

这几年,伍朝枢还积极促成美国归还中国关税自主权,并在国联会议中,成功说服列强承认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

伍朝枢身边的驻美副使叫容揆,是容闳的族弟,年龄比较大,已经68岁了。他是晚清留美孩童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还写信给家人说要改信基督教,后来又娶了个美国老婆,是晚清时期大名鼎鼎的“逆子”。

大使馆的官员、梅兰芳及梅剧团成员,还有周赫煊、张谋之等人,全部坐下来足足三桌。

酒菜上齐后,伍朝枢举杯道:“我代表中国驻美使馆,热烈欢迎梅兰芳先生、周赫煊先生、张谋之先生,以及梅剧团的所有成员。祝各位旅途顺利,心情愉快!”

梅兰芳很会来事,说道:“我也代表梅剧团,感谢诸位大使的热情款待。干杯!”

周赫煊只举杯微笑,张谋之代他发言说:“他乡遇同胞,鄙人和小婿荣幸之至,感谢伍公使和容副使的款待,也感谢所有使馆成员的接待。祝大家为国争光,步步高升,在下先干为敬!”

“干杯!”

众人笑着大喊,宴会气氛颇为热烈。

伍朝枢亲自帮周赫煊把酒杯满上,接着说:“梅老板的酒,我就不劝了,他晚宴结束还要唱一场。”

容揆笑道:“梅老板的演出,可谓是一大盛会。老朽闲居美利坚几十年,终于能够大饱耳福了。”

“还要多亏两位公使从中帮忙联络。”梅兰芳举起装满清水的酒杯说,“我以水代酒,再敬两位一杯!”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洋人虽多,却认为进戏园子是丢身份、不体面的事情。

直到14年前,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在偶然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后大感震惊。后来他离任时,在宴会上说:“如果想加深中美两国的互相了解和彼此友谊,最好请梅兰芳到美国去,把他的艺术呈现给美国人民。”

首节 上一节 33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