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89节

周赫煊翻开来一看,只见小说名字叫做《春梦》,很俗套的名字,应该不是啥有名作品。

直到周赫煊阅读了正文,发现书中人物的名字叫觉民和觉慧,他才猛地抬头望向巴金:“敢问李先生的笔名是什么?”

巴金笑道:“巴金。”

果然啊!

周赫煊哭笑不得,他说怎么小说稿读起来像《家》,只是初稿的书名和内容都有许多不同,一时间才无法确定。

周赫煊把书稿放下,说道:“李先生,你的作品我会细细拜读。好像《小说月报》前段时间连载的《灭亡》,也是你写的吧?”

“正是。”巴金笑道,“那本小说是我在法国时动笔的,留学太无聊了,只能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

“这两年的中国文坛比较衰落,好多作家都精神倦怠疲惫了,《小说月报》也很难看到好作品。”周赫煊毫不掩饰地赞叹道,“如今中国文坛,除了老舍的《二马》,只有李先生你的《灭亡》最耀眼。”

以周赫煊现在的名气和地位,巴金受到夸奖后,颇有些不好意思,他搓着手道:“跟老舍的作品还是不能比,他的作品风趣幽默,特别是那股独特的京味,我本人是极为佩服的。听说他正在齐鲁大学教书,我还想着去拜会一番,谁知遇到了山东打仗。”

周赫煊说:“那不如就在天津多呆些日子,等仗打完,再去山东也不迟。对了,李先生现在除了写小说,还有其他工作吗?”

“以前兼做杂志编辑,去年底就辞了。”巴金道。

周赫煊发出邀请道:“不如去我的《大众》副刊吧,不会耽误你写作的。”

巴金为难道:“我这个人爱自由自在,恐怕干不了多久又想辞职。”

“哈哈,没事的,去留随意。”周赫煊说。

巴金这才答应下来,又跟周赫煊聊起《大国崛起》,继而热火朝天的开始讨论法国大革命。

巴金最开始属于无政府主义者,到法国留学后又迷恋上大革命,喜欢研究和阅读法国革命史。既然遇到了周赫煊这个史学家,他自然不会放弃探讨法国大革命的机会。

两人一直聊到傍晚,廖雅泉、崔慧茀都下班回家了,婉容也参加完沙龙回来,巴金才不顾挽留告辞离开。

周赫煊把巴金送到大门口,说道:“过两天有位作家朋友结婚,也是你们四川的,而且跟你一样姓李,到时候一起去喝喜酒吧。”

“这么巧?那我可一定要去。”巴金笑道。

巴金和李寿民,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想来应该会很聊得来吧。

第三百六十六章 战争与贫困

天津英租界,马场道的一栋小洋楼热闹非凡。

李寿民在《新天津报》、《大公报》、天津电话局、天津警备司令部秘书处的同事,以及他在天津的亲朋好友,再加上女方邀请的许多宾客,足足坐了近50桌宴席。

由于《蜀山剑侠传》卖得很好,李寿民也算有些积蓄,大概存了一万多元。这些钱用来摆婚宴绰绰有余,但想在英租界买花园洋房,那是绝对不够数的。

孙仲山比较爱面子,非逼着女婿准备婚房不可,而且房子还不能太寒酸。李寿民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孙仲山干脆自己买了一栋,但屋主写的是女儿的名字。

李寿民对此感到很屈辱,犹如寄人篱下,他宁愿自己出钱租房子住。

本来定于5月初的婚礼,就因为房子的事情谈不拢,一直拖到5月底才互相妥协。孙仲山允许李寿民的母亲搬进新房,但李寿民的两个弟弟却只能继续租房住。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交拜!”

“齐入洞房!”

婚礼是传统中式礼仪,因为李家和孙家都不信教。

说实话,传统婚礼发展到民国时期,已经非常简化了,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再加上新郎新娘都是四川人,拜宗庙祖先等仪式完全省略。

“拜高堂”时,新人向双方父母奉茶跪拜,公公婆婆说了些祝福语,并送给新娘首饰礼物(家传镯子之类的)。新娘收到礼物后必须立即戴上,然后新人向其他亲戚长辈奉茶。

“夫妻交拜”结束,新人直接被送进洞房,并没有再出来陪酒敬酒。

李寿民穿着件红色丝织短褂,下身是一条红色襦裙,他牵着新娘子,被一群闹洞房的小青年簇拥着上了二楼。

“芾甘,不上去闹闹?”周赫煊笑问。

“我就算了,跟新郎新娘都不熟。咳咳咳……”巴金说着说着突然大声咳嗽,咳得整张脸都胀红了。

周赫煊问:“怎么了?”

“没事,老毛病,现在已经好了很多。”巴金摆手道。

巴金从小就体弱多病,以至于连小学都没读过,只能请先生到家里授课。14岁时好不容易考入英语补习学校,只读了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7岁时终于养好身体,读了两年中学便去报考北大,结果体检时又查出患有肺病。

满打满算,巴金在学校只读了三年半,其中两年是中学,剩下一年半则在法国留学。

可就是这么一位体弱多病的自学成才者,居然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文豪,并且活了101岁高寿。

周赫煊说:“我认识一位天津名医,改天找他来帮你看看。”

“不用了,我这毛病只能慢慢养。”巴金倒是挺看得开。

事实上,巴金被肺病折磨得非常痛苦,他的小说作品中,主角常常患有肺病或者其他疾病。比如《灭亡》的主人公杜大心,就因为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的念头,希望以此来解脱疾病痛苦。

周赫煊对巴金的情况略有所知,他坚持道:“还是要请丁大夫来看看,帮你开几服药调养。”

“多谢。”巴金觉得周赫煊对朋友真是不错。

宴席已经开始,不时有人跑来给周赫煊敬酒,搞得好像他才是新郎官一样。

胡政之坐在旁边看了会儿好戏,笑道:“明诚,我准备下个月去沈阳,把《大公报》的沈阳分社开起来。”

首节 上一节 389/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