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05节

“那怎么办?”阮玲玉有些恐慌,她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还没有病入膏肓,求助道,“周先生,你要帮帮我。”

周赫煊说:“有两个办法。第一,让他人间蒸发,绑着石头丢进黄浦江;第二,做个局让他蹲监狱,最好能判个十年八年。”

“这这这……怎么能行?”阮玲玉明显被吓到了。

周赫煊笑道:“看你怎么选了。你想被他纠缠一辈子的话,完全可以继续这样过下去。反正迟早有一天,他会害得你家破人亡,甚至把你逼得想自杀。你要为你的母亲考虑,她能受得了这种折腾吗?”

阮玲玉瞬间无语,良久才说:“我要考虑考虑。”

周赫煊继续道:“咱们换个角度来想,张达民这个人已经废了,迟早有一天横死街头。如果让他蹲监狱,他在里面没有鸦片抽,没有机会赌钱、没有机会嫖女人,几年过后说不定还能改过自新。”

阮玲玉听了这话,眼睛猛地一亮,拨云见日道:“那就让他蹲监狱!对,就是蹲监狱,只有这样才是好办法。”

“聪明。”周赫煊打了个响指。

能够解决掉困扰多年的烦恼,阮玲玉整个人都开朗起来,由衷的笑道:“周先生,谢谢你。”

“小事一桩。”周赫煊吩咐说,“你这几天别给他钱,方便我设局子。”

阮玲玉无奈道:“我也没几个钱了,如果再不开工拍电影,下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太够。”

“有困难可以来找我。”周赫煊说。

“谢谢。”阮玲玉笑道,“周先生,你人真好,不愧是大学问家。”

设局子把人关进监狱的,能是好人吗?

这种事当然不能亲自动手,得找专业人士谋划,杜月笙便是最佳人选。

周赫煊来了上海好几趟,都还没去找杜月笙拜过码头,这次正好可以借机跟杜月笙联系上。如果跟老杜搞好关系,至少在上海没有啥人身危险,那是一只顶好用的“夜壶”。

如今就连国党的上海党部,许多见不得人的脏事、烂事,都是请杜月笙出手搞定的。

第三百八十一章 青帮三大佬

杜月笙的杜公馆,位于华格臬路(后世的宁海西路)。

这天下午,杜月笙正坐在客厅喝着茶,手握折扇聚精会神地听《岳飞传》。

“到了七月初四这天,一切赴会应用的东西全备齐了,岳雷把进山的兵将聚在一起,千叮呤万嘱咐,不可小心大意。次日五更,岳雷带人出发,诸葛景和二爷牛皋率众相送十里方回连营。等上了大道,众人齐抖丝缰,乱撒嚼环,直奔盘龙山口……”

这个说书先生,是杜月笙从北方重金请来的,定期到杜公馆来专门给他说书。

杜月笙听评书并非为了娱乐,而是在学习知识谋略。他自幼失学,没读过什么书,现在身居“高位”,自然得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三国》、《水浒》、《岳传》、《七侠五义》这些大书,杜月笙都经常聆听,想要从其中学习历史知识,学习古人的气度和权谋之术。

不仅如此,杜月笙还每天让人读报,了解时政新闻和国内局势。他甚至坚持练毛笔字儿,几年下来,虽然没有练出像样的书法,但自己的名字却写得不错,能够到处给人签名了。

“衣食足,应当礼义兴了,不能再让人家一看到就讨厌害怕。”这是杜月笙经常对身边人说的原话。

上海青帮的三位大佬当中,黄金荣、张啸林的格局都太小。只有杜月笙最为上进,他不满足于只当一个帮会人物,而是积极谋求社会地位。

这几年,杜月笙介入工运、调解纠纷,甚至是为赈灾募集善款,只想获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可。两年前浙江遭遇台风,33县1市受灾,上海共募集善款40578元,其中杜月笙一个人就捐了11235元。

可惜杜月笙先天不足,又是帮会出身,他虽然努力做好事,但依旧臭名昭著,只贩卖鸦片一事就无法洗白。

“啪啪啪!”

一集评书说完,杜月笙拍拍手:“说得好,给尤三爷派赏!”

说书先生领到赏钱,不卑不亢地拱手道:“谢杜老板赏,告辞。”

等说书先生离开,杜月笙才转身问田鸿年:“说吧,又遇到什么难事?”

田鸿年咽了咽口水,难以启齿道:“杜爷,银行那边……我亏了50多万。田某有负杜爷嘱托,能力不足,我今天是来辞职的。至于银行损失款项,我会尽量补上。”

“怎么会亏50多万?”杜月笙惊讶道,他再有钱,50多万也不是小数目啊。

田鸿年解释说:“我挪用银行存款,拿去交易所投机去了。你是知道的,最近因为中原大战的关系,上海交易所行情一路狂跌……”

杜月笙去年开了家银行,由田鸿年、苏嘉善负责具体业务,赚得是钵满盆满。但前段时间苏嘉善病重,银行由田鸿年一人把控,他以为中央军能够轻松获胜,就想利用中原大战玩金融投机,结果可想而知。

搞明白了其中缘由,杜月笙恨不得把田鸿年弄死。但田鸿年和苏嘉善是他的左膀右臂,捞银子做生意的好手,如今苏嘉善病得快死了,杜月笙暂时还真离不开田鸿年。

“唉,罢了罢了。”杜月笙叹息道,“你好好打理银行吧,别想那么多。你如果辞职,我一时半会儿上哪儿找人做总经理?”

“那我就先管着银行,等杜爷找到合适人选,我再来赔罪辞职。”田鸿年尴尬道。他搞出这种事情,注定了不能在银行待下去,就算杜月笙原谅他,其他股东也会跳出来赶人。

杜月笙想了想说:“等你从银行辞职,我把你送进法租界商会,你帮我照应着那边。”

“鸿年惶恐。”田鸿年舒了口气,看来杜月笙没有真的弃用他。

两人正说着,一个佣人突然来到门口守着,默默站在那里不敢打扰。

杜月笙见状问道:“什么事情?”

佣人这才走进来说:“老爷,外头有人投名片。”

杜月笙接过名片一看,他只认识上面的“周”字,随即递给田鸿年问:“哪个姓周的找我?”

田鸿年笑道:“恭喜杜爷,是大名鼎鼎的周赫煊先生。”

“就是那个发明新式肚兜,又资助留学生的天津佬?”杜月笙问。

“就是他。”田鸿年是个读书人,他对周赫煊大加赞赏,“周先生可不简单,在美国,在欧洲也是鼎鼎有名的,乃当今中国第一名士。他写的书,连蒋总司令都喜欢读,听说最近蒋总司令还给他的书作序,要印刷出来下发给各级政府官员。”

杜月笙顿时有些得意了:“看来我还有几分面子,连中国第一名士也来拜会。”他高兴地对佣人说,“快去给送名片的人回信,就说明天中午我隆重款待,恭迎周先生大驾!”

首节 上一节 40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