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52节

但卢作孚不仅仅只搞航运,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是他建的(正在修建中),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也是他建的(正在修建中),还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也即将动工。

再过几年,卢作孚还会创立民国时期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西部科学院,并在四川架设乡村电话网络,在重庆开辟温泉公园等等。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设医院、建图书馆、建博物馆、建学校、建体育场、搞旧城改造……这位卢先生样样都来,而且全都办得很好,实业兴国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太祖曾说:“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张之洞和张謇,想必不用多说,大家都比较了解。

范旭东则是天津久大精盐公司的董事长,自行摸索研发国产纯碱和硫酸铵等化学产品。周赫煊即将创办的搪瓷厂,其中许多化学原材料,都需要向范旭东的久大集团购买。

卢作孚能够与张之洞、张謇和范旭东齐名,可想而知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贡献。

“哎呀,周先生,久仰大名!”卢作孚高兴地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笑着说:“作孚兄,彼此彼此啊。”

卢作孚哈哈笑道:“我跟周先生不能比,周先生的全套学术专著,现在还放在我的书房里。”

卢作孚最开始并非是商人,他是搞教育的,曾担任地方公署教育科长,主张“教育救国”。卢作孚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崇尚“通俗教育”,他曾在成都创建了诸多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

可惜因为军阀混战,卢作孚的教育事业两度夭折,心灰意冷之下才跑去经商。

所以说,卢作孚面对周赫煊时的热情,并非假意客套。他面容严肃地说:“周先生,你写的那本《菊与刀》,我反复读了十几遍,真的是句句如金啊!我去年春天到东北考察,亲眼目睹了关东军的种种行径,小日本狼子野心,早晚要武力入侵中国!”

卢作孚显然也预料到了东北危局,他去年从东北考察归来,立即向公司员工和学校师生做爱国演讲,揭露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还写了本《东北游记》印刷成册,送给四川的军阀政要、社会名流和亲朋好友,并在重庆《星搓》周刊和《青年世界》杂志连载。

可惜,没几个人愿意相信,就算有人相信,也顾不上未来之事。

卢作孚反复阅读周赫煊的《菊与刀》,书中将日本侵华的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甚至还预测了中国的抗日局面。卢作孚对此深感佩服,虽然他没有跟周赫煊见过面,但却早已引为知己。

两人没有谈生意上的合作,而是聊起了东北问题。

周赫煊说:“日本入侵东北,可能就在今年。”

“这么快?”卢作孚惊道。

周赫煊点头说:“如今正是日本入侵东北的最佳时机。第一,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军国主义分子趁机叫嚣对外扩张,日本社会舆论已经倾向于进攻中国,这些舆论对日本政府和军方影响很大;第二,日本在东北的租借地即将到期,他们必须抢在租界到期以前出兵,否则就会失去出兵的借口;第三,东北军精锐此时尽在华北,东北防御力量空虚;第四,国内刚打完中原大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军阀,都负债累累,没有那个财力出兵抗日。综合这四点,只要日本不是傻子,都必然会选择尽快入侵。”

卢作孚认为日本会入侵东北,只是目睹关东军行径后的凭空预测。现在他听到周赫煊这么有条理的分析,顿时更加肯定这种预测,担忧道:“那可如何是好?听说周先生和张副司令私交颇深,你有提醒过他吗?”

“提醒了。”周赫煊无奈地说,“但没用,东北军精锐都布防在华北,用来震慑那些怀有异心的军阀,暂时无法抽调军力防御日本人。”

卢作孚说:“日本人是外敌,地方军阀只是内寇,怎可顾内而舍外?”

周赫煊苦笑道:“但对张副司令来说,日本人暂时只是假想敌,地方军阀却是摆在面前的敌人。”

“军阀误国!”卢作孚气愤道。

卢作孚没理由不生气,他年轻时追求教育救国,但前后两次兴办教育事业,都因为军阀混战而流产。

如今卢作孚已经妥协了,只能选择跟他最厌恶的军阀合作,在获得刘湘的支持后,果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周赫煊低声说道:“一旦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恐怕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这些地方挡不住,四川是国家民族最后的希望。”

“真有那么糟糕吗?”卢作孚忍不住悲观起来。

“中国是肯定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但可能会丢失大片国土,中央政府都要迁都到重庆来。”周赫煊说。

“中央政府迁都重庆?”卢作孚难以想象,中国危险到什么情况,重庆才会变成陪都。

周赫煊点头道:“是的,迁都重庆。所以,我才会提前选择在重庆建厂,搪瓷厂只是个开始,以后会建更多厂矿。希望作孚兄能够帮忙,咱们合股做生意,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

卢作孚虽然不相信重庆会变成陪都,但还是郑重地点头说:“放心吧,如果真的有那天,我卢某人肯定竭尽全力。至于周先生的搪瓷厂,我会联络潘市长,你最好再给刘司令一些股份。”

“这是自然。”周赫煊说。

第四百三十章 前往重大

刘湘公馆。

周赫煊拿着一封电报,喜滋滋地说:“刘司令请看!”

刘湘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毕竟从小读书,认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拿过电报一看,顿时傻眼:“怎么全是洋文?”

“美国发来的越洋电报。”周赫煊解释道,“我托美国洪门的司徒美堂先生,帮刘司令物色兵工厂和发电厂的机器,他已经有所眉目了。发电机组有240千瓦、276千瓦、320千万、448千瓦、720千瓦、856千瓦等好几种,司徒先生问我们要哪种?”

刘湘没有立即回答,反问道:“价钱如何?”

周赫煊解释道:“由于美国经济危机愈发严重,很多中小型的发电厂都停产了。500千瓦以下的发电机组,价钱只有两年前的三成不到,相当于半卖半送,但属于美国人用过的二手货。500千瓦以上的机组,那就要贵得多了,最多只能够打六折。当然,不管哪种功率的发电机,价格都还可以谈。”

“恁个便宜啊。”刘湘喜出望外,“那就全部订400多瓦的,二手货也可以,只要机器没问题就行。嗯,就先买个10组发电机,我要建四川最大的发电厂!”

周赫煊又说:“兵工厂的机器,情况也差不多。美国的国内经济很糟糕,虽然由于治安恶化,手枪的销量不降反升,但步枪却属于滞销货。美国的多家兵工厂都在减产,他们愿意出售春田步枪的生产线。但也是二手货,有些机器都用了20年了,可能会经常出现故障。”

“春田不是日本枪吗?”刘湘询问。

周赫煊狂汗:“日本的是村田步枪。”

刘湘又问:“咋就不能买新机器来生产?”

周赫煊说:“步枪生产线属于管制品,十年内的机器根本别想买到。就算是这些快要淘汰的老机器,都必须靠偷渡手段运出来。”

“我明白了。”刘湘继续问,“机关枪呢?”

“机枪生产线买不到,美国佬怎么也不愿卖。”周赫煊说。

刘湘琢磨道:“价钱呢?”

周赫煊说:“价钱很贵,即便是20年前的机器,美国人也要卖新货的五成价格。而且他们还不保证质量,今天把机器买来,就算明天坏了也不负责。”

首节 上一节 452/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