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89节

法国驻津领事也有从电车过路费里捞钱,他义正言辞道:“我立即发电照会南京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收到法国驻津领事的照会,外交官员们立即慌作一团。可他们对此毫无办法,因为包括常凯申、汪兆铭在内的所有政要,全特么跑去洛阳开会了,就连外交部的头头们都不在南京。

没办法,外交部只有一个字应对:拖!

天津电车涨价风波越闹越大,各租界巡捕甚至开始驱赶游行学生群众,造成3名学生受了轻伤。游行者对此更加愤慨,一些“爱国”混混趁机闹事,三五成群的打砸抢劫外国商店。

在天津定居的洋商和洋人,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因为他们联想到当年的“南京事件”。

天津各国领事扛不住了,工部局天天有洋人投诉,工部局官员又天天吵着要领事解决问题。南京政府那边的大官全在洛阳,剩下的根本不管事,这情况一时半会儿无法摆平。

随后的几天,电报在天津、南京和洛阳三座城市之间满天飞,各方都急得是团团转。

常凯申对此非常重视,电令外交部再次派来专员解决问题,同时勒令天津市政府和市党部停止排洋活动,电车业务的公开拍卖计划立即搁置。

在天津市政府的协调下,天津各行业不再罢工罢市,但游行活动却无法禁绝。天津电车公司想要重新铺铁轨,可头一天刚铺好,第二天就发现没了,不得不派人24小时分路段蹲守。

电车公司的总经理范本克四处奔走,终于有人给他支招:“想要解决事端,必须找周先生才行。”

范本克连忙带着礼物登门造访,可连周赫煊的影子都没见到,只得到佣人的一句回话:“很抱歉,周先生去洛阳开会了,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回天津。”

范本克的肺都快气炸了,把带来的礼物全扔进海河里,顿时引来几个路人跳河争抢。

稍微知道点内情的天津人,如今提前周赫煊都要竖大拇指:“周先生是天津的这个!”

第四百六十八章 国难?

“以大无畏之精神,作长期之奋斗,以黜暴力而伸张正义,以保国家之人格,为民族争生存……”

上面这段话,是常凯申决定迁都洛阳时说的,听起来似乎振奋人心,但背地里却糟糕透顶。不管是常凯申,还是汪兆铭,都巴不得早点结束“淞沪之战”。

中央政府已经彻底没钱了,国家主席林森甚至在2月初通电全国:“自即日起,所有在国府各机关服务人员,一律停止薪俸,每月仅酌发生活费若干,以维持个人生活。”

可怜那些没有外水的民国基层公务员,连工资都拿不到,甚至发基本生活费都要“酌发”。

中央政府连年打仗,接着又遇到全国性水灾,没存货、没税收,能有钱才见鬼了!

洛阳人民就更加头疼,好端端的突然祸从天降,中央政府莫名其妙就要迁都过来。一下子搬来那么多人,城市街道拥挤不堪,物资跟不上导致物价飞涨,底层百姓的收入根本买不起粮米。

迁都洛阳的馊主意,就是张继那老家伙提议的,常凯申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最开始的迁都工作,是在日军攻打上海之初就进行的。十九路军还在淞沪抗战,以常凯申为首的中央政府就开始跑路了,甚至可以用“仓皇出逃”来形容,连中央政府重要文件都来不及整理装箱,用麻袋一捆就塞火车运往洛阳。

这得多孬种啊,日军只攻打了上海几天,南京政府就一窝蜂的往洛阳逃跑。

近两个月来,常凯申、汪兆铭、宋子文等人,他们根本不敢长留南京,分别住在一节节火车上,在陇海线来来回回。今天洛阳,明天郑州,后天可能就到了开封、徐州,或者突然出现在上海、南京。

谁都不知道他们究竟忙些什么,有人干脆戏称为“火车上的国民政府”。

以中央政府的这种恐慌态度,如果日军不顾一切进攻,恐怕华东、华南地区会跟东北一样,轻轻松松就被日本给占领。

说张学良没有骨气,一枪不放就丢弃东北,其实常凯申也好不了多少。大哥不说二哥,大家都特么差不多。

幸好,日本鬼子没有充足的侵华准备。早在3月初,日军就在英法美诸国的调停下宣布停战,并没有进一步入侵上海。

即便如此,常凯申也不敢松懈——日军还没撤兵。他虽然隐约感觉到日本人的真实意图,但还是拿不准啊,生怕小日本疯了会不给列强面子。

于是乎,迁都洛阳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着。

如今中央机关都差不多迁过来了,挤在洛阳城里扎堆,南京只剩下何应钦维持军事和治安,罗文干主持外交,实业部长陈公博和卫戍司令陈铭枢等人处理相关事务。

至于国家主席林森,则安安心心待在洛阳,他年纪大了不想折腾,爱咋咋地。

说起咱们这位林主席,堂堂的国家元首,却精于“无为而治”。陈继承被林森任命为洛阳卫戍司令,高兴之下跑来谢恩,林森却避而不见,让秘书传话道:“武官直接去见常凯申,文官直接去见汪兆铭,别到我这里来。”

你看,人家林主席这甩手掌柜当得多好啊,深得黄老之学的精髓。

……

周赫煊沿陇海线坐火车来到洛阳,只见火车站人山人海,中央各级机关政府全往这边搬。南京虽然还是首都,但军政人员大部分都搬来了陪都洛阳,眼下的情况乱得跟菜市场一样。

周赫煊在火车站傻乎乎等了半天,都没有叫到黄包车。因为人实在太多了,好不容易发现一辆空车,立即就有十多个客人争抢,洛阳的黄包车夫倒是生意好得很。

“周老弟,你也来洛阳了啊!”突然有人喊道。

周赫煊回头一看,却是上海青帮大佬黄金荣,他立即笑道:“黄老板,好久不见!”

黄金荣笑呵呵地介绍身边的同伴:“周老弟,这位是全国商会理事长、上海各界抗日会常委,王晓籁王先生。”

周赫煊抱拳道:“原来是王先生,久仰久仰!”

“周先生说笑了,应该是我久仰您才对。”王晓籁哈哈大笑。

王晓籁是读书人出身,参加过光复会,后来又经商开了许多纱厂,成为上海商界的知名人士。然而他暗地里却是青帮大流氓,跟常凯申、陈其美等人交往密切,属于上海政商界和混混界响当当的人物。

这次在洛阳开的是国难会议,主要讨论救国和救灾问题,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有邀请,颇有些全国政协会议的味道。

只不过,像黄金荣、王晓籁这种大流氓都来开会,这特么开的是什么国难会议?

“咦,那个是孙秀才?”黄金荣指着远处说。

王晓籁回头一看,顿时有些不高兴,咒骂道:“这人也好意思来开国难会议?”

黄金荣所说的“孙秀才”,正是已经下野的大军阀孙传芳。王晓籁当初支持北伐的时候,曾被孙传芳下令通缉过,所以两人之间很不对付。

不止孙传芳来了,吴佩孚以及天津好多“寓公”都来了。他们名义上是来“共纾国难”,其实是打着爱国旗号,想要借机重新出山捞好处。

如今大军阀、大流氓齐聚洛阳,此地简直群魔乱舞,周赫煊倒生出些看好戏的兴头。

首节 上一节 489/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