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02节

周赫煊笑道:“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乐意之至。”

两人乘坐轿车前往伦敦大学,第一站是艾德礼曾经担任讲师的地方,伦敦大学下属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车上,艾德礼颇为疑惑地问道:“周先生,你真的认为法西斯势力会向全球蔓延扩张?”

“从种种迹象表明,这恐怕会成为现实。”周赫煊说。

艾德礼此时还是一个反战和平人士,他积极倡导英国裁军,平时没事儿就搞搞罢工,跟十多年后英国首相的形象完全不沾边。此人的性格谦虚谨慎,即便日后当了首相也依旧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他说:“周先生,我阅读过你的学术著作,对你的超前见解还是很佩服的。但说实话,你的这个预言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周赫煊笑道:“或许,你再等两年就相信了。”

希特勒此时虽然在宣传纳粹思想,但还只限于国内政治整肃,大肆迫害并排除异己,确实还没有暴露对外扩张的征兆。

直到两年后,希特勒公开宣布扩军,严重违反《凡尔赛合约》。这才使得艾德礼警醒起来,他从支持裁军转变为反对绥靖政策,要求英国政府整军备战防止德国扩张。

这是一个目光敏锐、头脑清醒的家伙,早在希特勒扩军之初,他就意识到战争无法避免,而那时的英法政府首脑都还心存侥幸。

周赫煊暂时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虽然希特勒已经在德国政坛展露头角,但真正上台执政还需要再等半年。而在希特勒执政初期,其政治、经济政策也是混乱无序的,在公开宣布扩军以前,很难有人能觉察到他的疯狂野心。

像爱因斯坦这种长期居住在德国的聪明人,也只能下意识感觉到希特勒和纳粹的恐怖,因为那些家伙在上台执政以前,已经靠挑动民意和民心掌握了国家。

希特勒确实在叫嚣着要扩张,可许多人都认为,那只不过是独裁掌权的宣传手段。

周赫煊说道:“理查,你可以去德国和意大利实地考察一下,能够发现很多蛛丝马迹的。”

艾德礼点头道:“我会去的,纳粹也标榜自己是社会主义,但他们的理念太过激进了。”

两人一路闲聊,很快来到市中心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周赫煊刚刚下车,便看到20多个中国留学生在校门口等候,甚至还有些是其他学校的学生。

伦敦政经学院的校长威廉·贝弗里奇,亲自上前迎接道:“周先生,欢迎你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做学术交流!”

“校长先生你好,鄙人万分荣幸!”周赫煊连忙握手。

这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家伙,在二战结束以后,威廉·贝弗里奇为英国制定了福利国家的蓝图,后世英国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大都源自于贝弗里奇之手。

可以说,周赫煊此刻身边的两个人——艾德礼和贝弗里奇,联手为现代英国打下了基础。

“周先生!”

“周先生!”

20多个中国留学生热情挥手,周赫煊笑着对贝弗里奇说:“校长先生,我能和同胞们说几句话吗?”

“当然可以。”贝弗里奇点头道。

周赫煊快步走过去,打招呼道:“同学们好!”

“周先生好!”留学生们齐刷刷回应。

周赫煊问:“你们的学业还顺利吧,有没有什么困难?”

一个男同学说:“困难可以克服,国难却不能忍受,我们都想着早日毕业报效祖国!”

“报效祖国有的是机会,但前提是努力学习。”周赫煊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男同学激动道:“杨德翘,字羽尧,中央大学毕业生,目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我是考取周先生的留学基金来英国的,多谢周先生慷慨资助!”

“很好,继续努力!”周赫煊满意地点头道。

历史上的杨德翘,在民国经济学领域也算个名人。

此君1926年加入共党,第二年自首变成国党,属于我党叛徒。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捕入狱,获释后考取伦敦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并历任宁夏教育厅长和中央银行重庆分行总经理等职务,重庆解放时归附新中国,著有《经济学史》一书。

由于周赫煊带来的蝴蝶效应,杨德翘还没等到九一八事变,就考取周赫煊的留学基金出国,提前三年成为留学生,也不知道他以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但不管如何,周赫煊资助的那些留学生,很多在归国后都会成为宝贝,其中不乏身居要职之人,他这勉强也算门生遍天下了。

在留学生们的簇拥下,周赫煊跟贝弗里奇等人一起来到大教室。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白人,也有少数的亚洲人,甚至还有几个日本留学生。

“周,周!”白人学生喊起来,看来都是周赫煊的学术粉丝。

周赫煊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笑着说道:“很高兴来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我不懂政治,也不懂经济。你们的校长贝弗里奇先生,才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我就不在他面前献丑了。我今天就来讲讲国际形势,谈谈关于英国殖民体系如何崩溃的问题……”

“哗!”

台下瞬间哗然。

在英国的著名学府,讲英国殖民体系要崩溃?

瓦特法克!

校长威廉·贝弗里奇明显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笑容,他喜欢这种出人意料的演讲。

第四百八十四章 日落西山

难道周赫煊要在1932年说,英国在二战后实力大损,管不住手下的众多小弟,所以殖民体系走向崩溃吗?

当然不可能,因为那是占卜,不是学术讲座。

周赫煊从几百年前开始讲起:“当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初,大不列颠还只是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小王国,总面积不过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600万人,与现在的大英日不落帝国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个时候,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横跨大西洋,以及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侵略,英国毫无正面较量的底气,只能另辟蹊径将目标投入北方航路和非洲,捡一检西、葡两国顾及不到的残羹剩饭。直到尼德兰革命,英国抓住机会打败西班牙,终于进入快速扩张的殖民时期,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台下诸多学生没什么大反应,因为这属于历史常识,并不需要周赫煊来复述。

“为什么我说英国殖民体系要崩溃呢。”周赫煊笑道,“数百年来,英国对殖民地的管理非常混乱,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全权负责,而是由许多个不同的部门共同管理。英国国王是殖民地的最高统治者,枢密院负责殖民地最高法律事务和发布命令,南方部大臣负责委派殖民地总督,陆军部和海军部负责殖民地防卫,议会负责制定有关法律。这样一来,殖民地就变成了谁都不管,却又谁都能管的局面。每一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利益处理殖民地事务。各部门之间互不通气,甚至出现各部命令互相矛盾的情况。因此,英国统治殖民地的机构虽然很庞大,却是重叠和松懈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权力构成分散而混乱,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其实非常弱。”

一个英国学生突然举手道:“周先生,我想打断一下,英国政府为什么不设立一个专管殖民事务的机构呢?”

首节 上一节 502/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