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45节

不知有多少读者,联想到黑暗的现实,看得潸然泪下。

周赫煊放下手中的杂志,苦笑自语道:“梦人人都会做,为了这些美梦,不知要死多少人。”

周赫煊很快就遇到一个将死之人!

当他驱车来到戏院时,杨杏佛老远就喊道:“周先生,久仰大名!鄙人杨铨。”

“宏甫兄,幸会!”周赫煊热情地握手道,“想不到宏甫兄今天也来捧场。”

杨杏佛笑道:“适之先生写信给我,说尊夫人要在元旦登台,我就特意提前出发来天津,一睹冬皇的大家风采。”

周赫煊连忙介绍张乐怡、孟小冬和费雯丽,至于婉容、廖雅泉已经到了预产期,随时都可能生孩子,因此今天没有来观看孟小冬演出。

民国时娶姨太太的很多,杨杏佛见怪不怪,微笑着跟三女握手问候。

众人结伴走入戏院,孟小冬直接去了后台准备。

杨杏佛低声道:“明诚兄,北边的筹备工作还顺利吧?”

周赫煊说:“我写了50多封信,有大概30封回信说愿意加入,还有10多封表示支持。”

“那就好,那就好。”杨杏佛高兴地说,“再加上胡适之那边邀请了20多个,北平分会的规模很大啊!”

周赫煊看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提醒道:“宏甫兄,你为民主宪政多番奔走,可要当心南京那边来阴的。”

杨杏佛不屑冷笑:“老蒋也只会暗杀那一套,他要杀就杀,我死了还有别的人站出来。”

“唉!”周赫煊无奈叹息。

眼前这个人死定了!

杨杏佛是同盟会出身,早年担任孙中山的秘书,这些年频繁和共党接触,并积极营救被捕的共党人士。他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超强,民权同盟全靠他多方奔走,跟胡适喜欢打嘴炮不同,杨杏佛属于实干家。

所以杨杏佛必须死,只要他死了,刚刚组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就等于瘫痪。剩下的人再怎么呼吁呐喊,常凯申都可以不予理会,对当局的威胁而言,100个胡适都比不上1个杨杏佛。

周赫煊看着完全不顾自己死活的杨杏佛,突然生出无限感慨。或许正是中国有无数这样的志士,为了国家不惜付出生命,中国才有梦想可言吧。

第五百三十章 长城抗战

今天来看戏的名流很多,有一大半都是孟小冬自己请来的。

这年头,京剧跟麻将一样属于国粹,上至权贵下至黎民,个个都对此二物喜爱不已。

孟小冬在十多岁时就名满华东、华中地区,又在平津两地唱了好几年的戏,她认识的权贵名流并不比周赫煊少。整个天津的梨园、票友界名人,包括一些政客富商,都非常凑趣的跑来捧场。

北平也来了不少,其中就包括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

这位于大姐是资深铁杆戏迷,平时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属于北方鼎鼎有名的慈善家。她跟孟小冬历来关系不错,以前经常拉着张学良一起听戏,虽然周赫煊和张学良闹得不愉快,但两个女人的私交还是很密切的。

“明诚。”于凤至主动和周赫煊说话,“汉卿甚是想念,你怎么最近都不来家里走动了?”

周赫煊呵呵笑道:“平时太忙,改天一定拜访张司令。”

于凤至刻意缓和矛盾说:“何必那么见外,你称呼他汉卿就行。”

周赫煊只能说道:“汉卿兄近日军务繁忙,恐怕没时间搭理我了。”

“他能有什么事?”于凤至笑了笑,突然想起这几天张学良频繁召集军议,连忙问道,“明诚,是不是日本人又有动作了?”

周赫煊面容严肃地点点头:“日本人这次的目标是热河。”

民国时期的东北有四省,分别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热河。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只占领了东三省,只有吞下热河省才算完全控制东北。

如果不出意外,周赫煊他们在戏院看戏的时候,关东军已经在准备进攻山海关了。

这事儿不需要周赫煊提醒,张学良是早有准备的。

自从关东军攻陷锦州以后,就迅速调兵安营扎寨,日军的营地距离山海关仅有1里远。

就在半个月前,关东军悍然向山海关开炮,并于12月底完成海、陆、空军的集结。并公开疏散撤离当地的日本侨民,摆明了要攻打山海关,根本不怕暴露自己的军事计划。

张学良在丢掉东三省后被全国唾骂,他也想挽回自己的威望。当他得知关东军的动向以后,立即调兵布置长城防线,准备和关东军死磕——他已经退无可退了,只要关东军成功占领热河省,张学良的华北地盘将在关东军的铁蹄下暴露无遗。

热河省在什么地方?

就在后世河北、辽宁、内蒙三省的交界地带,比如承德、赤峰、葫芦岛等地区,此时都属于热河省管辖。

周赫煊无奈地看着戏台,大概就在今天晚上吧,山海关的守军即将打响长城抗战的第一枪。

长城抗战,可歌可泣。

然而此时的关东军,已经不是“九一八”时候的关东军。在海陆空的三军立体打击下,山海关仅坚守三天就被攻破。接下来几个月,中央军、西北军和东北军联合防守长城一线,依旧抵挡不住日本人的进攻,最终以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结束战事。而日军在攻陷热河以后,兵锋直指北平、天津,再次打仗就是全面抗战了。

当然,长城抗战也并非一无是处。全国百姓踊跃捐款捐物,前线官兵则英勇作战,经常以营为单位全军覆没,死战至最后一人都不后退。

这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死伤,也打击了日本军部的嚣张气焰,以至于日军不得不延后全面侵华的计划。

比较操蛋的就是常凯申了,他虽然派了一部分中央军来支援,但大致上依旧延续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不但如此,他还刻意压制民间的抗日救国活动,理由是避免彻底激怒日本。

……

不多时,胡适也带着朋友来了,坐在观众席跟周赫煊闲聊扯淡。

终于好戏开场。

音乐声响起,四个太监引着朱文逊上场。

一阵念白结束,太监甲面向内侧,念道:“花将军进宫啊!”

首节 上一节 54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