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61节

周赫煊笑道:“内容我大致想好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叫《闯关东》,第二部叫《日俄战争》,第三部叫《辛亥风云》,第四部叫《五四革新》,第五部叫《九一八》。我对东北的风土人情所知不深,所以需要向京平你请教。”

“没问题,我保证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说出来。”端木蕻良兴奋道,他对于能够参与这种巨著的创作非常荣幸。

周赫煊虽然把全书五个部分的标题说得那么大,其实真正描写的,却是三个家族在东北数十年时代变迁中的遭遇,甚至大致内容构架他都想好了。

刚开始是1850年代,山东地区闹大灾荒。当时的清政府还没有开放东北,两户山东的穷困家庭被迫闯关东。

这两户人家本是邻居,一户姓钟,一户姓马,关系非常好。

在闯关东的路上,由于饥寒交迫,钟家人杀死了马家两兄弟,抢走对方仅剩的食物而逃。

钟家人后来靠淘金发迹,渐渐的开垦荒地,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并掌控着数百人的护矿队武装。而马家人冻死饿死只剩下一对孤儿寡母,被东北的马匪所救,寡妇成了马匪头子的压寨夫人,每天教育幼子要为父亲和叔叔报仇。

这就是本书中的两个家族,钟家和马家。

另外一个家族则是关家,原为瓜尔佳氏,满族八大姓之一。

关家本是驻防东北的将军,刚开始奉命剿灭淘金的钟家。后来清政府开禁,允许关内百姓向东北移民,关家迅速地和钟家勾结起来,甚至提携钟家的人做了官。

在第一部《闯关东》的内容当中,就是钟家的发家史、马家的血泪史,以及关家的统治史。

故事的结尾,是一心复仇的马家儿子长大,结果喜欢上钟家的女儿。而钟家的女儿,又被许配给关家的儿子,最终马家子带着钟家女私奔。

关家怒不可遏,带着官军和钟家的护矿队,全力剿匪,杀死了马家子的养父和生母,三个家族从此结下解不开的仇怨。

第二部《日俄战争》里边,私奔的马家子和钟家女,他们的儿子已经长大了。由于接受了新思想,不愿继续窝在山林里当马匪,瞒着父母东渡日本留学。结果他在日本受尽歧视,听到日俄战争爆发,毅然决然地返回东北,怂恿父亲帮着俄国人打日本人。

而钟家因为被俄国人坑惨了,自发地给日本人帮忙,组建团练队伍扶日灭俄。关家人则严守中立,任由日俄欺压,结果还是引起了“外交矛盾”,被慈禧严厉斥责,家道迅速中落。

在这一部的结尾时,马家接受朝廷招安,从土匪摇身变成了官军。而钟家虽然一直给日本人帮忙,却被获得战争胜利的日本人,把自家金矿给洗劫一空。

接下来小说的三个部分,三个家族因为种种矛盾互相敌视,又因为血缘姻亲关系互为纽带,各自走上了军、政、商的不同道路。

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关家和钟家不约而同的投日做汉奸。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厂和矿山,也被日本人蛮横“征用”,只能流着泪继续剥削穷苦百姓,想要在百姓身上把失去的找回来。

钟家的一对儿女满腔爱国情怀,毅然决然地宣布脱离家族。儿子带着十多个警察,加入东北抗日义勇军,战败受伤后被马家所救;女儿则加入了地下党,结果被伪满政府逮捕就义。

关家由于卷入伪满洲国的“帝位”之争,直接被抄家流放,上百年累计的家业被溥仪和关东军瓜分。而钟家人因为帮关东军征粮,忍无可忍的农民加入红枪会,将钟家的大庄园一把火烧个干净。

三个家族都因为东北沦陷而败落,马家和钟家的爱国子弟,依旧驰骋在敌后抗日战场上。关家和钟家的残余份子,一部分继续做汉奸,一部分入关投靠张学良,一部分南下投靠中央政府。

投靠张学良的关家人,发了疯想要复仇,最后转投了29军大刀队。而南下投靠中央的两个家族的人,因为热河之战的原因,所乘轮船被日本军舰所劫,全部都被抓去黑龙江做苦力修筑防苏工事。

周赫煊这次的创作野心很大,他就是要写一部东北近代史诗。通过三个家族、四代人、80年的兴起和衰落,勾画出一部东北变迁图,其中不仅包括国仇家恨、感情纠葛,还要展现东北的富饶、东北的穷困、东北的灾难,以及官僚、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各个阶级的精神面貌。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全书写下来至少有200万字以上。

周赫煊甚至都不敢马上动笔,他必须先写出完整大纲,以及三个家族的传承谱系,还有各个阶层、各种配角的背景资料。他不但要向端木蕻良求助,了解许多关于闯关东的故事,还要了解东北的其他各方面情况。

好在,张学良就住在周赫煊家里,身边的副官和侍卫出自东北各个阶层,完全可以成为周赫煊的故事库和资料库。

第五百四十五章 罗素伯爵

周赫煊为什么瞬间就能想出大致的小说情节?

很简单,可以借鉴的作品太多了。

比如整体的构架创意上,他有些模仿《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的味道。开篇部分的故事内容,创意来自于电视剧《闯关东》。关于东北马匪绿林的篇章,他准备借鉴姚雪垠的《长夜》写法。另外还有多部经典作品的特征,他都准备融入其中。

当然,这些都是借鉴而已,完全谈不上抄袭。

比如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就在许多细节上模仿《红楼梦》。但这两本书的内容毫不相同,再怎么鸡蛋里挑骨头,也只能说端木蕻良在致敬《红楼梦》。

同样的,林语堂以后那本《京华烟云》,也是《红楼梦》的民国高仿版。

你能说《京华烟云》是抄袭的吗?

不可能。

周赫煊打算写的闯关东篇章,跟电视剧《闯关东》相比,都是山东移民,都有淘金情节,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重合的内容。

至于姚雪垠的《长夜》,周赫煊只是挪用其角度呈现方式。就算一字一句的拿来比较,也完全看不出有类似的地方。

还有《白鹿原》,这部小说周赫煊非常喜欢,他直接模仿了整体的创意,甚至还会借鉴其中一些桥段。

说干就干!

周赫煊整整一个月都待在家里,请教端木蕻良以及张学良的秘书、副官,记录下他们所说的一切有关东北的风土人情。接着他又跑去北平,找东北大学、冯庸大学的学生们聊天,然后又去找东北流亡群众扯淡,光是关于东北的故事、风俗、传说就写纪录了20万字。

周赫煊还专门学习了山东和东北方言,准备加入许多地方特质的土话,这样写出来更贴合东北民情。

仅仅只是小说的前期准备工作,周赫煊就耗费了三个月时间。

张学良知道周赫煊要写关于东北的巨著,主动提出帮忙。在他离开天津之前,给周赫煊找来了许多东北的相关资料,比如军事地图、矿产分布、地方县志、历年物价、灾害年表等等。

直至六月中旬,周赫煊才真正开始动笔,并把小说名字暂定为《黑土》。

在此之前,最郁闷的可能是那些英国读者——《银河英雄传》连载完存稿后,整整停更四周,一副老子可能要太监的衰样。

混蛋啊!

……

伦敦大学学院,“奥德里奇—科里”实验室。

奥德里奇认真翻阅实验数据,叹息道:“唉,又失败了!”

“我们会成功的。”吉恩·科里自信地说。

首节 上一节 56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