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75节
曾忠荣环顾四周,摇头说:“怕不是庆功宴,你看有些省队一个拿奖的都没有,但他们的领队和运动员也被请来了。”
高顾或愣了愣,随即笑道:“还真是这样。管他呢,反正有人请吃饭,大家敞开了吃就是。”
这年头练体育的,可没有科学饮食的概念。大家公认的是吃肉就好,而且还要多吃肥肉,因为肥肉油重,吃得多了才有体力,比赛才能取得好成绩。即便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许多运动员,依旧还保留着吃肥肉的优良传统。
说白了就是国家太穷,运动员们的伙食太差,需要靠吃肥肉来维持巨大的热量消耗。
“来了,来了!”
“不止有周先生,褚秘书长和王主席也来了!”
“……”
众人纷纷起身望去,只见周赫煊、褚民谊和王正廷联袂而入。
褚民谊做为行政院秘书长,他微笑着抬手说:“诸位健儿都请坐下,今天是周先生掏钱举办的庆功宴,同时还有一些事情要宣布。”说着,他笑道,“周先生,请入座!”
周赫煊笑道:“褚先生是长者,你先请!”
褚民谊也不再推辞,笑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赫煊又对王正廷说:“王主席请!”
“一起坐吧。”王正廷拉着周赫煊过去坐下。
褚民谊属于汪兆铭的心腹嫡系,更是汪兆铭的头号谋士,后来跟着汪兆铭一起做了汉奸。
周赫煊本来不想和这种汉奸胚子打交道,但想要支持体育事业,就根本无法绕开褚民谊。褚民谊不仅是行政院秘书长,还是全运会的负责人,名义上主管着中国的体育竞技。
至于王正廷则是外交官出身,曾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署卖国条约,又代表中国政府接收了胶州租借地行政权,前几年更是主持了改订新约运动。南京政府收回的许多租界主权,都是王正廷亲手负责的,并因此当上了外交部长。
然而,如今的王正廷已经引咎辞职,他是“九一八事变”最大的背锅侠。
常凯申所推行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做为外交部长的王正廷首当其中,他不背锅谁来背锅?
这年头中国的外交官很难做啊!
就拿13年前来说,王正廷耗时五个月时间,跟日方进行了71次谈判,终于收回胶州租借地的行政权,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可山东权益虽然被收回,但日本仍旧拥有各种特权,结果导致王正廷遭到无数国人的痛骂,就差没直接喊“卖国贼”了。
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当时主持谈判的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同样遭到日本国内的痛骂,甚至被指控为奉行“屈辱外交”。可见王正廷是真的尽力了,没有让日本的全部意图得逞,但他该挨骂还是要挨骂。
周赫煊今天为什么要邀请一个已经下台的外交部长?
因为王正廷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奥运之父!
王正廷一直担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会长兼主席董事,这个协会对内是主管全国体育的,对外则代表“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说得更通俗一点,王正廷是中国体育主管官员,以及中国奥委会主席。同时,王正廷还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属于中国第一位、远东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现在王正廷已经辞去外交职务,把精力渐渐转到体育事业上。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的两届国际奥运会,王正廷必然担任中国代表队的总领队。
庆功宴很快正式开始,饭店服务员端上来一道道菜肴。为了迎合运动员的饮食习惯,这些菜都是重油重盐的重口味,而且肥肉极多,把运动员们乐得眉开眼笑。
褚民谊身为现场最高官员,他起身说了一番官面话,然后又给全场敬酒。
随即就是王正廷发言了,他说道:“我做了20年外交官,说的都是外交辞令。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我就开门见山,不讲客套话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国奥委会),正式邀请周先生担任名誉会长兼董事。周先生非常热爱体育事业,他决定个人出资,每年给各省体育队捐赠一万元,注意,是每个省队捐一万元。这些钱,将用于购买体育训练器材,以及改善运动员的生活条件。同时,周先生还决定捐赠10万元,用于组建国家队!这个国家队,是每届国际奥运会开幕前一年组成,挑选各省体育精英集中训练。奥运会期间,所有运动健儿的一切费用,都由周先生负责解决。在此,我代表中国的全体运动员,感谢周先生慷慨解囊!”
每年每个省队捐一万大洋?
还要捐十万大洋组建国家队?
奥运期间运动员的所有费用全包?
在场的各省领队、教练、运动员们面面相觑,片刻安静后,大家集体爆发出吼声:“周先生万岁!中国体育万岁!”
第五百五十九章 体育报国
宴会现场共有29个省(市)代表队,不过由于东北四省被日寇占领,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的运动员都流亡到了北平,运动员人数不多,可以统归为东北代表队。
也即是说,周赫煊每年捐给省(市)队的钱,就足足有26万大洋。或许以后还会更多,因为这次的全运会,有好几个省没派代表来参加。
就按每年30万元的捐款来算吧,这些钱多吗?
答案是:很多!
这些钱放在中原大战时期,足够收买一支数万人的军阀部队了。
然而平摊到30个省市、几千名运动员那里,则显得非常少。即便中间没人贪污,也顶多用来购买些体育器材,略微修缮训练场地,每顿饭给运动员们多加几块肥肉而已。
体育事业如同教育事业一样,属于非常烧钱的领域。周赫煊能做的,也仅仅只能改善一下运动员的生活条件,这玩意儿本来就需要国家来推动。
可此时的南京政府会大力支持体育吗?
当然不可能。
花85万元修建一个中央体育场,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此时偌大的中国,连一个国家体育总局都没有,只在某些部门设立了体育管理机构。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国奥委会),竟然只是一个民间机构,南京政府一分钱都不会投到体育事业。
就说去年刘长春参加奥运会吧,这可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可刘长春比赛结束后,连回国的船票都买不起,还需要当地华侨帮忙筹款。
至于各省(市)队的运动员,也并非哪个专门的体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他们基本上都出自于大学的体育系。比如刘长春,就是东北大学体育系毕业的,他的专业训练来自于大学体育老师,训练场地也仅是大学的操场。
因此周赫煊不怕自己捐出的钱被贪污,各省领队、教练和运动员并非从属关系,他们可以私底下自行协商分配资金。
周赫煊觉得这些钱很少,属于杯水车薪,但在运动员们的眼中,无疑是一笔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