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85节

借着清乡剿匪,韩复榘这个西北军出身的军阀,已经完全控制了山东全省,其势力甚至渗透到各个县城乡镇。

虽然韩复榘主政下的山东依旧有苛捐杂税,但由于他的疯狂剿匪行动,让山东的治安迅速稳定下来,老百姓确确实实得到了很大实惠。

……

“这是我的妻子张乐怡。”

“这是我的妻子婉容。”

“这是我的妻子……”

随着周赫煊的一个个介绍,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已经目瞪口呆。特别是费雯丽的出现,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居然有这么漂亮的英国女人,愿意嫁给中国男人做姨太太。

自从费雯丽怀孕以后,就搬进了三乐堂方便安胎。她面对费正清夫妇的惊讶,显得非常自然镇定,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情况,主动握手开玩笑道:“费先生,费太太,两位好。真是有缘啊,我也姓费,按照中国的说法,我们都是本家。”

“看来是这样的。”费正清不禁莞尔。

大家寒暄一阵,费正清随周赫煊来到书房。

周赫煊穿越到民国已经快10年了,他的书房非常大。最下层几个柜子,里面放着名人书画、古董文物和孤本古籍,书架中层是各种重要的地方史料,上层则是密密麻麻的中外名著。

如果未来要搬家,只这书房里的东西,就需要十几口大箱子来装。

费正清看得两眼放光,特别是书架中层的那些地方志、海关志,正是他最想要接触的资料。当下忍不住搓手道:“周先生,我想借阅你的一些藏书。”

“当然可以。”周赫煊笑道,“你和夫人可以在这里先住下,等查阅完资料再南下也不迟。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或许你们还能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

“真是太感谢了!”费正清激动地握着周赫煊的手说。

费正清只是一个美国在读博士,他来中国以后,却受到包括周赫煊、梁思成、林徽因、胡适、蒋廷黻等一大堆中国顶级学者的无私帮助。这让费正清万分感慨,同时也让他爱上中国,他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国家。

五十多年后,《费正清中国回忆录》出版,其中第二部分第九章“我们的中国朋友”里,关于周赫煊的内容足足有6000多字。费正清在回忆录中写道——

“周赫煊先生是个有趣的人,他有着开明的思想、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但他骨子里却非常传统。从他的家庭关系就能看出,当我第一次登门拜访时,他向我介绍了五位妻子。一位是富商的女儿,一位是戏剧明星,一位是清朝末代皇后,一位是日本女间谍(关于廖夫人的身份,我直到70年代才知道),还有一位就是后来的好莱坞巨星费雯丽。

我很难想象,这些美丽的女人如何才能和平相处,其难度恐怕不亚于管理好一座城市。这种情况在当时的中国非常普遍,有权势和金钱的男人,往往家里有许多妻子。一个是法律承认的妻子,其他的则被称为姨太太,相当于清朝时候的妾。

不过中国的进步学者,是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娶姨太太的。就比如我的朋友胡适先生,我知道他有好几个情人,但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妻子。这似乎有关名誉,纳妾娶姨太太是落后反动的表现,是要被进步知识分子谴责的。

周赫煊先生却对此并无顾忌,他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刻意隐瞒自己娶姨太太的事实。中国元宵节的那天,他带着几位妻子公开逛街,还陪她们在海河边放了花灯。我也亲手制作了一个花灯,可惜似乎技术不好,只放了几米远就倾覆在河水中……”

第五百六十九章 元宵节与新生活

西历2月28日,元宵佳节。

料峭春寒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洋租界,这天晚上都人山人海。街头巷尾到处人挤人,沿途摆着各种小吃摊,灯市上既有传统的蜡烛纸壳灯,也有现代化的玻璃电灯。

青年学生、白领职员、土豪富翁、平头百姓……全都走出家门来到街上,甚至还有不少入乡随俗的洋人。当然也少不了小偷混混,趁着节日热闹,扒窃拐卖的案子层出不穷。

小灵均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指着远处兴奋大喊:“爸爸,爸爸,你快看那边的灯会动!”

“那是走马灯。”周赫煊笑道。

小灵均一脸好奇:“为什么叫走马灯呢?”

周赫煊解释道:“因为这种灯每一面都画着一匹马,转起来就像马儿在跑,所以叫走马灯。”

小灵均又说:“可我看到的那个没有马啊,画的是孙悟空,应该叫孙悟空灯。”

周赫煊狂汗,也懒得再解释了:“叫孙悟空灯也可以。”

孟小冬、婉容、廖雅泉三女走在一起,各自手上提着盏花灯,叽叽喳喳的不知在聊什么。崔慧茀、崔慧梅姐妹,则跟费正清、费慰梅夫妇一伙,用英文帮两个洋鬼子科普元宵知识。

至于费雯丽,此时小腹已经微微隆起,待在家安心养胎呢。

张乐怡抱着儿子维烈,边走边讲关于元宵的神话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猛兽到处害人,于是人们就组织起来反抗。有一天,一只神鸟迷路,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以后非常生气,让天兵天将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要把人和牲畜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看到百姓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消息告诉了百姓。人们听到这个故事,就想出一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里,每家每户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花。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被烧死了。”

“哦。”小维烈不像姐姐那样刨根问底,而是评价道,“天帝真笨。”

众人很快聚在一起猜灯谜,摊主热情的招呼道:“猜灯谜嘞,一角钱猜一次,猜中了有奖品,几位先生太太要不试试?”

周赫煊掏出一块大洋,笑道:“大家都试试吧。”

张乐怡走到一盏花灯前,只见灯面写着:湖畔疏篱边,花前有人家。猜一植物。

她冥思苦想好半天,对摊主说:“是柳树吗?”

摊主笑道:“太太猜得有些不准,还要再试试?”

张乐怡扭头问周赫煊:“煊哥,你能猜到吗?”

周赫煊笑着说:“葫芦吧。”

摊主立即拆开灯下纸条,果然谜底是“葫芦”,他递给小维烈一根冰糖葫芦,恭维道:“这位先生好学问,一猜就中。您刚才给了1元钱,还能猜八次。”

“我也要,我也要糖堆儿(糖葫芦)!”小灵均抱着老爸的额头直摇晃。

周赫煊走到旁边那盏灯,只见上头写道:重阳近,秋波横,外嫁他乡今归宁。猜一蔬菜。

周赫煊有些拿不准,想了想说:“萝卜?”

摊主竖起大拇指:“先生,您真是绝了,这都能猜中!这个谜题特别难,奖品是两根糖堆儿。”

小灵均接过两根冰糖葫芦,顿时高兴得拍手:“爸爸好厉害,爸爸好厉害!”

就在大家乐此不疲的猜灯谜时,费正清问道:“周先生,为什么中国的元宵节比春节还热闹?”

周赫煊苦笑:“可能是政府不准过春节吧。”

首节 上一节 58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