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56节

纽约,百老汇。

当费雯丽走上舞台的瞬间,全场近半的观众突然起身欢呼:“薇薇安!薇薇安!”

费雯丽念完一段口白,轻挥衣袖,美国观众顿时喝彩:“好!”

恩,这个“好”字是用中文喊出来的,美国佬们已经学会了。

宋子文坐在观众席跟着鼓掌,低声对周赫煊说:“明诚兄,果然不出你所料,委员长已经下定决心跟美国合作。”

周赫煊问:“你没有劝他做两手准备吗?”

“两手准备有屁用。”宋子文忍不住爆粗口,“罗斯福根本用不着耍赖皮,只需要一个‘拖’字诀,把白银交易拖半年,那就什么都完了。我估计,南京那边至少要被拖三四个月,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才能真正的跟英国展开实质性谈判。”

周赫煊又问:“南京政府的币值改革准备得如何了?”

宋子文说:“几年前就准备好了,只可惜国库空虚,一直拿不出足够的准备金。事实上,我在1929年就准备货币改革,当时是国库最有钱的时候,结果一场中原大战全打没了。我只能零敲碎打慢慢来,前两年的‘废两改元’,就是我在为货币改革做准备。”

周赫煊道:“也就是说,只要有了准备金,中国就能马上进行货币改革?”

“是这个意思。”宋子文点头道。

周赫煊笑问:“有没有兴趣,跟我去英国走一趟?”

宋子文惊讶道:“你有把握说服英国人?”

周赫煊点头道:“就现在的局面来看,英国和中国有太多利益共同点,估计他们已经拿出了实质性的方案。只不过嘛,英国必须顾及日本和美国的感受,所以他们也想拖一拖。”

“拖?”宋子文有些不明白。

周赫煊道:“就是拖,拖到中国的经济进一步恶化,那时英国再站出来,日本和美国就不能说什么了。特别是,现在日本和美国已经掐起来,美国虽然在骗中国,但同时也得罪了日本。等局面僵持不下,就是英国入局的时机,英国人会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既能赢得中国的友谊,又缓和了美国和日本的矛盾。”

宋子文吃惊地看着周赫煊,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他心悦诚服道:“明诚真是外交天才,这么复杂的局面,都被你抽丝剥茧分析透彻。”

“知道归知道,可惜我不能做主啊。”周赫煊摇头苦笑,“蒋委员长和孔祥熙虽然走了一招臭棋,但总体情况还没彻底偏离轨道,跟我们原本的计划相差不大。罗斯福想拖延时间,英国人也想拖延时间,蒋委员长答应白银交易,正好同时符合美国和英国的策略。而中国这边是甘心被骗,只有日本有苦难言,我估计嘛,现在最着急的就是日本人了。你可以拍个电报给蒋委员长,让他借此机会,好好的敲日本人几竹杠。”

宋子文笑道:“这种好事,委员长肯定愿意做。”

周赫煊说得那么潇洒,其实心里很苦啊。如果一切按照他的计划,中国至少能比历史上提前六个月解决白银危机。现在被老蒋那么一胡闹,能提前三个月就算烧高香了。

周赫煊还不能甩手不管,至少要尽力而为,即便只比历史上提前一个月,也能挽救许多中国工厂,减少中国的损失。

宋子文笑着说:“既然明诚有把握说服英国,那么就跟你一起去伦敦走一趟。”

“哈哈,有宋兄在,事情就更好办了。”周赫煊说的是实话,他需要宋子文的专业知识。

京剧演出结束,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在演员谢幕的时候,那些有头有脸的观众,一个个排着队上去跟梅兰芳、孟小冬和费雯丽握手。又是拍照,又是献花,又是要签名的,三人已经有了国际巨星待遇。

宋子文自个儿悄悄离开,他要回去给老蒋拍电报,劝老蒋趁机敲诈日本人。

周赫煊默默坐在小轿车上,脑子里想着如何在英国搞事。好吧,这次他不想搞事了,直接去说服英国财政大臣,劝一直在观望的英国早点入局落子。

剧院门口,梅兰芳、孟小冬和费雯丽被记者团团围住,快门声咔嚓咔嚓响个不停,镁光灯闪得人无法睁眼。

费雯丽早就摆脱了产后抑郁,根本不需要看心理医生了。这两个月,她在美国受到万众瞩目,参加各种上层酒会,她非常享受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在演出途中,费雯丽和孟小冬一直同房而眠,今晚也不例外。

只不过嘛,现在多出了一个周赫煊。这家伙进来就不走了,拉着孟小冬和费雯丽聊天,不管两女的反对,终于体验到大被同眠的滋味。

让人脸红的疯狂过后,周赫煊左拥右抱靠在床头,说道:“我过两天要去伦敦,你们要一起去吗?”

孟小冬倚在周赫煊身上:“我无所谓啊。”

费雯丽扭捏道:“好莱坞那边,有人找我拍电影,我想去试试看。”

“随你吧,如果需要帮忙,就跟我说一声。”周赫煊只能顺着她的意思,免得又憋出病来。

元旦过后,周赫煊启程前往英国,取消了原本拜访罗斯福的打算。他知道自己空口白牙毫无作用,顶多也就以朋友的身份跟罗斯福吃顿饭而已。

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食腐秃鹫

轮船甲板上,周赫煊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的喝着咖啡。

宋子文则有些心神不宁,他考虑的事情更多。比如他在离开美国以前,收到常凯申发来的一封密电,老蒋让他回去接掌中国银行,将这家银行强行国有化,从而方便货币改革的顺利施行。

历史上,宋子文的骂名正是由此而来。他控制中国银行的吃相太难看,完全可以用巧取豪夺来形容,从此宋子文就成了“官僚资本”的代言人。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大清户部银行”,后来成为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自创办之初,就写明了“官商各占股50%”。从清末到北洋时期,中央权力式微,大部分股权落到了商人手中,官方占股比例远远低于50%。

此时此刻,中国银行的总裁,正是徐志摩的前任舅子、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

从常凯申刚刚开始北伐那会儿,一直到中原大战期间,张嘉璈前前后后帮着筹集了许多军费,功劳和苦劳都大得很。但是嘛,只要这次宋子文回国,立刻就要让张嘉璈滚蛋,中国银行从此就要“姓宋”了。

1935年的白银危机,对中国的民族资本家来说度日如年,而在“四大家族”眼中却不啻为一场饕餮盛宴。

无数银行倒闭、无数工厂破产,“四大家族”却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那些银行和工厂轻易谋夺,堂而皇之的变成私产或公产。

或许,常凯申和孔祥熙两人,未必不清楚罗斯福设下的圈套。但他们却甘愿一头钻进去,美国人想拖延时间,英国人想拖延时间,四大家族估计也想拖延时间。等中国经济继续恶化,他们就能出来捡便宜了,把众多的银行和工厂掌握在手中。

这么阴险的心思,应该是老蒋最近才想明白的,或许背后还有孔祥熙撺掇的结果。

因为在老蒋看来,如今日本人已经入局,英国人也想帮忙,美国人那边不可能置之不理,中国白银危机是肯定能够度过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既然没了危险,既然大局已定,那么为什么不趁机做点其他的事情?

这就跟罗斯福的新政一样,刚开始大家齐心协力,等美国经济稍微缓过劲来,各大财团都立即生出别的想法。

老蒋当初肯定很慌张,请周赫煊到美国搞事也是诚心诚意的,他确实想要解决白银危机。但周赫煊做得很好,成功把英美日三国搅进来,于是老蒋觉得后顾无忧了,可以不慌不忙的割麦子。

首节 上一节 656/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