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17节

“你的那部《狗官》还不错,至少把故事写清楚了。”霍尔斯陶穆毫不掩饰地说,“如果你的竞争者不是尤金·奥尼尔,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我宁愿把奖颁给你,也不给那个文笔粗俗的美国佬。”

“谢谢,看来我很幸运。”周赫煊面带微笑,其实想把这老家伙打一顿。

瑞典文学院是有正副院长的,但院长只是摆设,半年就要选一次。真正能做主的是常务秘书,而且最最可怕的是,此时的常务秘书是终身制,相当于诺贝尔文学奖的皇帝。

恰好,现任常务秘书霍尔斯陶穆是个老顽固,讨厌推陈创新,讨厌故弄玄虚,他的文学思维还停留在大仲马、雨果时代。

别说周赫煊和奥尼尔了,就连后来艾略特获奖都历经波折。

艾略特是谁?

但丁的继承者,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徐志摩那首《西窗》,就是模仿艾略特的风格创作的,他的诗歌粉丝遍布全世界。

就是这么一个牛逼的人物,差点被霍尔斯陶穆取消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不喜欢那种像谜语、像巫咒一般的现代诗。当时霍尔斯陶穆已经老得快死了,经过即将继任的厄斯特林苦苦劝说,他才终于同意让艾略特拿奖。

霍尔斯陶穆就像一只拦路恶虎,只有等他老死了,诺贝尔文学奖才开始颁给那些文学创新者。

如果大文豪马尔克斯生活在霍尔斯陶穆的时代,几乎没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谁让他的现实魔幻主义太故弄玄虚呢。

如果周赫煊只写了《神女》,而没有写平民易懂的《狗官》,那他也不能拿奖,霍尔斯陶穆绝对会将今年的诺奖作废!

这是个文学领域的大独裁者!

“年轻人,文学是神圣的。”霍尔斯陶穆开始了他的说教,“你很有文学天赋,但千万不要误入歧途。什么现实魔幻主义,那只是故弄玄虚的小孩子把戏。还有你那几首诗歌,简直狗屁不通。现代派是诗歌界的毒瘤!你如果继续写现代派诗,那你就完全把自己毁了。”

周赫煊还在笑:“或许吧。”

霍尔斯陶穆愤怒地说:“这是个最糟糕的时代,年轻人都盲目推崇什么现代派、意识流、先锋主义、魔幻主义,简直舍本逐末!真正的文学史什么?是雪莱,是雨果,是巴尔扎克!为什么我讨厌尤金·奥尼尔,因为他的文笔不但拙劣,而且展现的内容也浮华庸俗。你写的《神女》虽然也很烂,但至少要比他好一些。我知道,明年那些院士还会选尤金·奥尼尔,但我不可能让他获奖!”

看来明年的诺贝尔文学院要作废了……

奥尼尔先生,你还是转行打篮球吧,当剧作家没前途啊。

霍尔斯陶穆没等周赫煊说话,就把一本厚厚的《悲惨世界》拍出来:“年轻人,认真读读这本书吧,放弃你的现实魔幻主义。这才是真正的文学,真正的小说!”

周赫煊捧着《悲惨世界》哭笑不得,他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站在面前的明明是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诺贝尔文学奖的掌门人,但给周赫煊的感觉,却跟面对周璇的养母一样,都是生活在过去的思想陈旧者。

霍尔斯陶穆走了,只留下雨果的《悲惨世界》,他是专门来教训周赫煊的,估计是周赫煊获奖让他很不爽。

这老头儿可真顽固,周赫煊为全世界的文学家们悲哀。

第七百零四章 领奖

诺贝尔奖的正式颁奖日期为12月10日,因为这一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但从12月5日开始,“诺贝尔周”就悄然降临,各种讲座、演说、记者会、见面会、音乐会……五花八门。

到了12月10日,颁奖礼分别在瑞典和挪威举行。

挪威那边颁发的是和平奖,但获奖者奥西茨基无法亲自到场领奖。这位德国反战记者,早在两年前就被秘密警察逮捕,如今还关在纳粹集中营里面。

德国与挪威对此非常不满,希特勒公开抵制,命令所有德国人都不能接受诺贝尔奖。挪威国王也拒绝参加颁奖礼,挪威《晚邮报》批评奥西茨基是“攻击自己国家的罪犯”。

这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似乎成了闹剧,获奖者无法到场,颁奖者(挪威国王)拒绝到场,只剩下一堆记者大眼瞪小眼。

瑞典这边就要热闹得多,观礼者足有数千人,可惜中国人很少。

中国此时的驻瑞典公使是空缺的,由使馆二等秘书王念祖代任。整个瑞典公使馆的外交官只有三人,而且经常拿不到工资,简直寒酸得可怜。

国党经营的中央通讯社,如今还没有创办海外分社,一切国际新闻都需要向外国通讯社购买。经常跑国际新闻的大记者戈公振,两个月前病死了,否则他这次肯定要亲自来瑞典采访。

寒风萧瑟,雪花飘零。

二等外交秘书王念祖,带着两个使馆人员站在皇家音乐厅外等候。他们穿着崭新的西服,已经冷得直发抖,嘴唇苍白无血色。

没办法,他们太穷了,已经一年多没有领到工资,根本无钱置办着装。皮裘大衣什么的当然有,但破得不成样子,甚至还缝了补丁,不适合在正式场合穿出来。

就三人身上的西服,还是在出国前定制的,平时都小心藏在衣柜里,只有遇到大场合才穿。

“快……快到了吧?”吕兆新打着冷颤问。

王念祖跺脚呵着白雾,搓手道:“应该快到了,妈的,该多穿一双袜子。”

孙方突然朝前一指:“王秘书,有辆车过来了!”

三个可怜的外交官顿时踮脚张望,只见那辆轿车缓缓停下,车里出来了两个外国佬。

“是居里夫妇,不是周先生。”王念祖失望地说。

约里奥—居里夫妇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他们一露面,守候多时的记者立即扑上去,咔嚓咔嚓地照个不停。

吕兆新羡慕的看着居里夫妇,说道:“来瑞典工作三年多,总算是有盼头了。周先生是第一个,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人拿诺奖。”

“但愿吧。”王念祖无奈道。

使馆二等秘书就能代任驻瑞典公使职务,可见他们有多不受重视,早他妈被国内遗忘了,能一年拿一次工资都是奢望。

这尼玛算年薪了吧?说起来挺高大上的。

三人足足又等了十多分钟,已经快成冰雕了,终于看到下一辆轿车驶来。

于珮琛和女护士首先下车,紧接着是张乐怡扶着周赫煊现身。护士连忙递来一根拐杖,然后扶着周赫煊慢慢往前走,于珮琛用英语喊道:“各位记者朋友,请不要拥挤,周先生的伤口还没痊愈。”

王念祖连忙带着两个手下去迎接,被寒风一吹,浑身哆嗦着握手说:“周先生你好,我是中华民国驻瑞典公使馆二等秘书王念祖,代行公使之职。我代表驻瑞典公使全体外交人员,热烈祝贺周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咱们中国人争光!”

周赫煊感觉自己握着一团冰块,王念祖的手都冻得发青了。他解下自己身上的裘袍给王念祖披上,感慨道:“辛苦诸位了。”又转身对张乐怡说,“乐怡,快给三位兄弟找几件皮大衣来!”

首节 上一节 717/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