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59节

四川的大小军阀,在各自防区滥发纸币,用当时的话来讲,这种行为“影响之大,十倍于匪祸”。

四川财政早在1934年就崩溃了,刘湘只能请求老蒋帮忙。

老蒋趁机介入四川军政事务,以中央大义和强大武力做后盾,打破四川军阀的防区制,把刘湘捧上了“四川王”宝座。并以中央行政命令,整顿四川金融,统一四川币制和税务——这就是四川部分工商税需要上缴中央的原因所在。

川军先天不足,说起来就一个字:穷!

穷代表弱,代表没补给、没武器,只能任人欺负。

换成财大气粗的粤系和桂系,老蒋就绝对不敢轻易打散他们的编制,因为人家粤军和桂军枪硬炮粗。

川军派系林立,老蒋能扶起来一个四川王,当然能扶起来第二个。所以刘湘病重的消息传出,川军的前线和后方同时有人跳反,前线唐式遵搞事,后方王瓒绪搞事,都想着在刘湘死后自己能上位。

这就是军阀,这就是政治,光明背后总是藏着阴影。

四川军阀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在于,他们虽然明争暗斗,但打起鬼子来绝不含糊。大部分的川军将领,包括范哈儿这种人,都是用尽全力在抗日,不知保存实力为何物,绝少有临阵脱逃或投敌当汉奸者。

刘湘即便被老蒋坑到死,留下的遗言也是:“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到此时,刘湘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川军领袖,成为数十万川军集体认可的精神领袖。就连一向亲近老蒋、敌视刘湘的杨森,也强烈要求为刘湘举行国葬。

这些川军被欺负惨了,现在总司令也死了,全都变成没娘的孩子,全都变成了哀兵,必须用日寇的鲜血来洗刷耻辱。在刘湘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前线川军每天都要同声朗诵刘湘遗言,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他们只剩下死战报国这一条路。

中央和四川的弯弯绕绕太多,周赫煊不想掺和,也无力掺和。等东路和北路川军誓师出发后,他便默默返回重庆,终于等来了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好消息。

开办磺胺药厂所需的机器设备,以及随行的十六个英国佬,已经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这些人在广州登陆,走粤汉线至汉口,再转乘江轮逆流而上。

第八百三十七章 人才

“呜~~~”

“轰隆隆隆!”

从广州驶来的火车,渐渐在汉口车站停下。

黄鸣龙摘下眼镜擦了擦,提着随身行李,风尘仆仆地走下火车。他1924年就获得柏林大学的博士头衔,两年前又在维次堡大学的化学研究所进修,并担任该大学的访问教授。

按照原本的历史,黄鸣龙直到1940年才回国,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并兼任西南联大的教授,建国后当选中科院院士。

但就在一个月以前,黄鸣龙接到恩师赵炳黄的电报,说周赫煊要在重庆开设磺胺制药工厂,急需化学制药的专业人才。他立刻中断在德国的进修,风急火燎的赶回中国。

黄鸣龙还没走出站台,就看到人群当中有块牌子高举,纸牌上写着他的名字。

“你好,我是黄鸣龙。”黄鸣龙走过去说。

对方是个年轻人,微笑道:“黄博士你好,我叫赵墀熊。”

黄鸣龙立即问道:“赵嫡黄先生是你什么人?”

“族叔。”赵墀熊说,“叔叔让我来接你。”

听说赵墀熊是恩师的族侄,黄鸣龙顿时对他亲切了许多,点头道:“有劳了。”

两人坐黄包车来到一家旅馆,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化学和医药学的精英,足足有30多个,待到人员聚齐就要前往重庆。

这些人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范旭东拉来的,以化学研究为主。另一派是赵嫡黄拉来的,以药物研究为主。

周赫煊这次召集化学制药的专业人才,没有广发英雄帖,而是直接拍电报请范旭东和许冠群帮忙。

范旭东在南京兴建的永利硫酸厂,生产出中国的第一批硫酸铵产品,可以为中国自产化肥和炸药提供原料。可惜硫酸厂刚刚建成不久,七七事变就爆发了,如今正忙着工厂搬迁。

而磺胺类药物的制取,需要大量酸性原料,正好可以跟范旭东合作。

范旭东深知磺胺药对抗战的重要性,接到周赫煊的电报后,他立即调派专业人手过来支援,并发动关系为周赫煊招募相关化学人才。

至于许冠群,则是中国第一家西药厂(华资)新亚制药公司的老板,著名祛暑药品“十滴水”就是这家药厂研发的。

许冠群没有离开上海的打算,把招募人才的任务交给了合伙人赵汝调。

恰好,由于受到华北战乱影响,赵汝调的哥哥赵嫡黄在北平研究院的工作中断。赵嫡黄是中华药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接到弟弟的电报,立即联络门生故旧,还带着周赫煊的忘年交钟观光先生一起去帮忙。

钟观光虽然是植物学家,但也涉猎药物学,这两年在跟赵嫡黄一起采集验证中药。

未来的中科院院士黄鸣龙,早前也是赵嫡黄的学生,一封电报就把人从德国叫回来了。

至于到火车站接黄鸣龙的赵墀熊,未来也是个厉害人物,此人是日本帝国大学的药物学硕士,后在台北创办新生制药公司。他还是未来美国华生制药公司的董事长,21世纪全美第三大药厂华生制药的老总,正是赵墀熊的儿子赵宇天。

当然,此时赵宇天还没出生,因为赵墀熊还没和许华结婚。

恩,这次许华也来了。

许华是新亚制药公司老板许冠群的妹妹,中法大学药物学专业毕业,美国华生制药的“华”字,就是许华的“华”。顺便一提,许冠群的儿子、许华的侄子许庆瑞,未来将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众人坐着江轮前往重庆,一路上,许华的目光都停留在赵墀熊身上,爱慕之情溢于言表。

许家和赵家是世交,又是生意合伙人,赵嫡黄对两个小辈之事乐见其成。

江轮甲板上,赵嫡黄对张辅忠说:“僿无,这次要多靠你了!”

张辅忠道:“齐心协力,为国尽瘁而已。”

张辅忠曾经也是赵嫡黄的学生,此君利用业余时间,自修德、英、日三国外语,还热衷于参加罢工罢市罢课活动,在老蒋“清党”之后就脱离了国党,前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导师是德国化学家曼涅希。

张辅忠现在担任五州药厂的第二制药厂厂长,并在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中法大学任教。就算没有周赫煊帮忙,他也会带领学生成功仿制磺胺嘧啶,还先后仿制了维生素B1、痢特灵等30多种西药——当然,这都是后话。

为了请来张辅忠,周赫煊拿出20万元补偿五洲药厂,若非看在为国为民的份上,五洲药厂那边根本就不放人。

说到五洲药厂,就不得不提项松茂先生。

首节 上一节 859/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