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55节

而这在民国是不可能的,就算现编户籍,编到抗战结束都编不出来,因为缺乏可靠的基层官僚。编户人员必须会写字和算术,这就是个大难题,文盲率太高了,找不出来那么多念过书的统计人员。就算统计人员到位,那还得挨家挨户去调查,还得配向导和武装护卫人员,还要严防公务人员与地头蛇勾结。

其次,即便有了户籍信息,那还得有人认真执行。如何动员,如何征兵,如何运兵,如何保障兵员的衣食住行……这些都需要一套新的公务员系统,凭空是变不出来的,组建这套系统又牵扯到太多其他的东西。

就算以上这些全部实现,但依旧从技术上无法执行——因为皇权不下县!

从明清到民国,官府顶多控制到县一级,就算征税都需要地方士绅、乡老、小吏来执行。等于是把收税任务承包下去,怎么收、收多少、向谁收,都由地头蛇说了算,县长只需要看到收上来的钱粮即可。

抗战时期征兵也是这样,国府命令发到县长、市长那里,再承包给乡长、镇长、保长、甲长。

收税,地头蛇们要从中吃一层;征兵,地头蛇们同样要吃一层。

若想绕开地头蛇直接收税征兵,那就是跟整个地方势力为敌,到时不知会发生多少“民变”事件。

想要有所改变,只有一个可行但不切实际的方法——消灭地主阶级!

而且,就算把地主阶级消灭了,还得整肃军队,整顿送兵和接兵的那些人。绝大多数的壮丁死亡,都归咎于那些喝兵血的家伙,他们把不断的送兵接兵当成敛财手段,弄死一批再来下一批,反正每个死去的壮丁都有财政拨款。

即便换周赫煊来当国家元首,在征兵一事上,他也不见得比老蒋做得更好。所以他不想劝谏,也懒得反映情况,因为就算老蒋给他最大的权力,让他来负责处理此事,周赫煊也绝对束手无策。

还是那句话,国民政府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不过虽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作为穿越者,周赫煊还是心有不甘。至少,他必须做些什么,让糟糕的情况稍微变得不那么糟糕。

第九百四十章 派出记者

自武汉沦陷以后,《大公报》总部就搬到重庆,由张季鸾主持工作,而胡政之则担任香港分社主编。两人的职务没有高低之分,同样都很要紧。重庆总部主要关注国内之事,香港分部则主要关心国际新闻。

周赫煊还在成都的时候,就给张季鸾、成舍我、张恨水、史量才打了电话,约他们在3月10日于重庆周公馆聚会。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传统农历中的“青龙节”,也是传说中的“土地诞”。不管是龙神还是土地公的生日,反正今天是要祭祀的,古时皇后送饭、皇帝亲耕,以保证一年的农业丰收。

周公馆附近就有几块农地,小麦郁郁葱葱,油菜花已快凋谢,看那模样就是个丰收之年。

成舍我和张恨水走在山间小道上,一路欣赏着盎然春色。

“心远,你说周先生约我们有什么事?”成舍我问。

张恨水笑道:“普通聚会吧。”

成舍我摇头说:“我看不像,他电话里的语气有些着急。”

“管他那么多呢,周家的伙食好,今天又能够美餐一顿了。”张恨水乐道。

两人从周公馆后大门进入,来到会客厅时,才发现史量才和张季鸾也在。

史量才笑着招呼道:“二位快来看,这是明诚从富顺文庙带回来的照片,简直匪夷所思。”

“什么照片?”张恨水凑过去。

“裸童。”张季鸾说,“崇圣祠房顶上的,多稀奇啊。”

几人传阅着照片阵阵惊叹,对裸童的来历各种猜测,但终究还是没能破解这一谜团。

闲聊片刻,张恨水突然问:“明诚兄,你今天约我们来就是看照片的?”

周赫煊突然收敛笑容,摇头道:“不,另有要事,我需要诸位先生的帮助。”

“请讲……咳咳咳!”张季鸾连声咳嗽,他的身体不是很好。

周赫煊把抓壮丁的情况详细诉说一番,郑重道:“我打算做一份调查报告,派记者分别前往云贵川湘豫粤各省,搜集国府征兆壮丁的详实数据。”

早在1939年的时候,抓壮丁就已在各省激起数次民变,但总体来说还不算太糟糕。

特别是抗战初期的两年,新兵以自愿参军为主。1939年前后开始抽丁,就是各家抽签决定谁参军,除了少数急于立功的地区,大部分的情况都比较正常,而且壮丁死亡率也很少超过一成。

但这玩意儿是愈演愈烈的,因为国府对基层和军队控制力奇差,导致许多人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始把抽丁参军作为谋利工具。加上1940年征召兵额突然变多,而且法币贬值、物价飞涨,国府拨发的征兵款本来就不够用了,被层层侵吞后所剩无几,连壮丁一路上的饭钱都不能保证,于是壮丁死亡率呈几何倍增加。

根据蒋梦麟的回忆录来看,他1941年夏天访问一个壮丁收容所,700名壮丁从广东曲江走到贵阳,竟然死得只剩下17个——途中无人逃跑,因为赤地千里,就算逃了也是死。

蒋梦麟遇到的应该是个特例,毕竟97.5%的壮丁死亡率也太恐怖了(送兵的懒得给他们烧开水喝,也不准他们自己生火,于是路上喝生水集体患了痢疾,得了病自然更不可能给药医)。

在座的都是报界人士,他们对壮丁情况有所了解,但都只停留在前两年的老印象中,还没对今年的情况有新的认识。

成舍我说:“《立报》的记者不够用啊,别说是外省,就是川内也没几个记者。”

张恨水笑道:“我亲自到湖南或广西走一趟吧,就当是沿途采风了。”

史量才说:“这个新闻视角有点意思,《申报》可派三名记者采访。”

张季鸾道:“《大公报》也派三名记者。”

显然,这四人都还没引起重视,因为国家需要士兵打仗,抓壮丁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周赫煊也不刻意说服他们,等记者采访回来就知道厉害了。他说:“我是这样计划的,每省派去三名记者,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名义,沿途采访壮丁收容所。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能暴露记者身份,把所见所闻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回到重庆来进行汇总。”

成舍我苦笑道:“《立报》真没那么多记者可派。”

周赫煊说:“记者不够就另外再招,但派出去的记者一定要可靠沉稳。”

“行吧,你也是股东,你说了算。”成舍我没再拒绝。

张恨水道:“我亲自去湖南。”

“记者们的红十字会身份我来解决。”史量才道,他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那就拜托了!”

首节 上一节 95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