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7节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这首诗很长,朱湘朗诵起来热情澎湃,抑扬顿挫,其中蕴含的激情把周赫煊听得汗毛直立。

那些嘲笑现代诗没水准的朋友,你们是没有遇到好的朗诵者。特别是郭沫若的《天狗》等作品,全无韵律和格式可言,但遇到优秀的朗诵者,能把你心脏都听炸了。

“啪啪啪啪!”

朱湘朗诵完毕,众人齐声鼓掌。

徐志摩起身说:“赫煊的这首《回答》,在《诗镌》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咱们今天聚会的主题,就是来讨论这首诗。”

周赫煊苦笑,《回答》确实引起了很大反响,甚至被一些进步刊物过度解读。

他们认为开头四句,是在祭奠已经牺牲的革命者。“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竟?”这几句当中,“冰川纪”代表清朝,“好望角”代表中华民国,连起来就是推翻了满清社会仍旧黑暗,“死海里千帆相竟”暗讽军阀混战不休。

还有“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则被认为在支持革命,诅咒军阀死后下地狱。“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封顶”,是歌颂人民有自己选择政府的权利。至于“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则被视作周赫煊坚信革命必将成功。

这首诗已经传出去了,在后世他的网络百科资料中,肯定少不了一个“爱国诗人”的评价。

周赫煊看到那些解读文章时,脸都特么绿了。他之所以还逗留在北平,就是想亲自去拜见张作霖,免得哪天被反动军阀当成革命宣传者给咔嚓掉。

梁实秋首先评论说:“赫煊的这首《回答》,跟一多去年那首《死水》,在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等手法,来表现诗歌的主题。”

饶孟侃道:“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一多的《死水》偏向直白,而《回答》里的意象更加朦胧。”

周赫煊心想,能不朦胧吗?这首诗就是后来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朱湘说:“我最喜欢第五节和第六节: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水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封顶。这几句直抒胸臆,读起来痛快,朗诵时有酣畅淋漓之感。”

“我新月派又添一员干将啊。”徐志摩高兴道,“等一多先生回来,你们定要好好聊聊。上次他写信说,非常喜欢你的写诗风格。”

周赫煊笑道:“我也希望能认识闻先生。”

徐志摩说:“这首诗除了开头两句蕴含哲理,我最喜欢的就是冰川纪和好望角的意象。这是新诗创作的一种尝试,也是对诗人的保护,遇到军阀也可以辩解自己的诗歌含义。”

辩解个屁,军阀要是讲理,那还叫军阀吗?周赫煊对此哭笑不得。

一直聊了大半天,众人留在徐志摩家吃过晚饭才离开。

周赫煊在路边叫住朱湘:“子沅,听说你的诗刊停办了,不知最近在忙什么?”

“呃,那个,我还在找工作。”朱湘颇为尴尬道,他已经快吃不起饭了,就靠写诗的几个稿费度日。

周赫煊趁机道:“我打算办一个副刊,如今正缺人手。子沅弟大才,不知可否屈就,随我去天津做副刊编辑?”

朱湘有些意动,天津离北平很近,随时可以回来跟老朋友聚会。而且《副刊》编辑的工作也体面,不用担心没饭吃,对现在的他来说是个好去处。

“我再考虑考虑吧。”朱湘没有立即答应。

周赫煊激道:“还考虑什么?大好男儿,去就去,不去就不去,给个痛快话。”

朱湘这种愤青就吃激将法,气血一冲脑门儿,当即答应道:“好,我就答应周兄!今晚我回去收拾行李,随时可以出发。”

周赫煊暗笑不已,人还是单纯点好啊。

其实朱湘这种眼睛里不揉沙子的性格,适合去做教育基金会的监事,负责监督教育善款的流向,他绝对不会中饱私囊。周赫煊根本不相信张学良的人,吃拿卡要太常见了,那些善款鬼知道他们吞了多少。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看有没有用对地方。周赫煊就打算把朱湘弄进教育基金会,当然,事先要得到张学良的支持。

第八十九章 清华讲课

张学良要过两天才能回北平,到时候就会带着周赫煊去拜会张作霖。

所以周赫煊还得等,他除了跟徐志摩等一群诗人交游外,还顺便认识了清华的其他名人。比如刚刚创办清华哲学系的金岳霖,以及中国近代哲学界的超级大拿冯友兰。

剩余时间,周赫煊便在创作《神女》。

故事一出场便是女主人公入狱,恍惚中跟监狱里的鬼魂对话,鬼魂说她是被杀人灭口的,还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紧接着时间线猛的急跳,突然闪回辛亥革命那年。某劣绅纠集土匪响应革命,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杀进城里宣布起义。女主人公的父亲本为城中吏员,却在这场混乱中丧生,小小年纪便颠沛流离。

接着是地方大旱,新社会的督军带领百姓祭祀祈雨。年仅10岁的女主人公,被当成献给龙王的祭品,在人们虔诚的欢呼祈祷声中,她随着蔬果、牛羊一起沉入大江。

半梦半醒间,她见到了河神。河神说洋人军舰太厉害,坏了他的降雨法术,还带着女主人公畅游江河。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被江上渔民救起,成为渔民的养女。

时间线再次跳转,渔民的傻儿子娶女主人公为妻。成亲第二天,便遇到军阀混战,渔船被一炮打沉,养父和丈夫都淹死于水中,婆婆把她卖给了人贩子。

几天内周赫煊便写出四万字,拿给梁启超一看,梁启超对这本小说的评语说:“荒诞无稽,毛骨悚然。”

因为书中女主人公的遭遇虽然悲惨,但每个场景都非常欢乐,甚至连军阀打仗的描述都幽默有趣。不管是军阀、土匪、贪官、百姓、渔民、人贩子,各自生活在自己世界中,他们把坑害女主人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

这天上午,周赫煊又在写小说。

梁启超冲进来拉着他便走:“别写了,你那小说让人瘆得慌,快随我去开讲座。”

民国时期讲座很流行,各所大学也热衷于请名人讲座,而且酬金不菲。周赫煊如今住在清华园,清华大学自然不会放过他,早就邀请他讲课了。

周赫煊随梁启超来到历史系,见教室里人头攒动,惊讶道:“清华历史系这么多学生?”

“其他系的学生也有来听讲座。”梁启超笑着解释道。

清华历史系创建者兼主任陈懋德热情地和周赫煊握手说:“周先生,久仰大名,早就想一睹风采了。”

“陈主任客气了。”周赫煊笑道。

陈懋德说:“清华历史系初创,许多方面准备不足,还请周先生不吝赐教,传授一些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

周赫煊道:“传授不敢当,一定竭尽全力。”

清华大学是在一个月前,正式设立各系的,其中就包括历史系,甚至连考古等学科,都被算在历史研究中。也即是说,今天来听周赫煊讲课的,很多都是清华第一届历史系学生。

首节 上一节 97/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