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92节

柯里说:“请余将军尽快安排火车,我们明天就要前往桂林。”

余汉谋巴不得把这几个赶快送走,但还是热情留客道:“韶关地方虽小,但美景却多,几位可以多留一段时间,我派人带你们到处去转转。”

“不了,我有职责在身。”柯里道。

海明威则说:“余将军,你这里离前线远吗?”

余汉谋指着北边说:“五里地外就是日军的阵地。”

海明威喜道:“那我想在韶关多留几天,在前线近距离采访中国战事。”

余汉谋顿时头疼无比,他生怕美国人在自己的战区出意外,敷衍道:“没什么好采访的,广东已经半年多没打仗了。”

玛莎立即抓住重点,确认道:“中日双方的阵地只有2.5公里远,却已经半年多没打仗了?”

余汉谋自知失言,连忙补救:“大仗没有,小仗不断,没什么好采访的。”

海明威道:“既然在打仗,那我们就该去采访,这是一个战地记者必须做的事情。”

“哈哈,采访的事情先不说,咱们喝酒,哈哈,喝酒。”余汉谋开始打太极拳。

一顿饭吃完,余汉谋悄悄找到了周赫煊,问道:“周先生,这两个美国记者到底想干什么?他们不是要去重庆吗?”

周赫煊点醒道:“罗斯福这次派来的人分两拨,柯里负责接触官员,那对记者夫妇负责考察战场和民间情况。美国估计是要制定规模更大的援华计划,所以想要先摸清中国的实际状况。”

“原来是这样啊。”余汉谋颇为烦躁。若是那两个美国记者在广东出问题,他肯定是担不起责任的,至少也会被老蒋停薪降军衔——毕竟那是罗斯福派来的钦差。

周赫煊没有跟着海明威夫妇瞎折腾,第二天就与柯里一起坐火车去广西,然后坐飞机直奔重庆。

至于韶关这边,余汉谋各种敷衍拖时间,派人带着海明威夫妇游览名胜古迹。足足耽搁了三天,海明威的暴脾气终于发作了,强逼着余汉谋送他们去前线指挥部,开始了他们历经数省的战地作死之旅。

第九百七十八章 顾问

余汉谋所在的粤北战场,之所以半年多时间没打仗,是因为日本华南方面军改变了进攻目标。

日寇在去年夏天进攻广九地区,秋天直接跑去打越南,现在又准备进攻雷州半岛和福州——无非是想打通南方海岸线,并占领东南亚,对中国进行彻底的海上封锁。

正因如此,广东的正面战场反而变得安静下来,国军甚至有闲心跑去围剿共党游击队。去年,国军186师纠集3000余地方武装,对东江地区游击队展开围攻,东江的两支游击队在突围后只剩下100余人。

虽然说中日战争早就进入相持阶段,但1941年初再次变得激烈起来。

这是由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刺激和鼓舞了日本政府。1940年底,日军开始调整对华作战方针,做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试图在1941年秋天结束中国战事,并把精力全部转向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元旦过后,第五战区率先爆发战役。

日本华北方面军以11军为主力,出动5万多兵力进攻豫南,中国方面由李宗仁指挥打响豫南会战。

抗战打到这个时候,稍微有点脑子的指挥官都已经调整了思路。李宗仁这次就打得很好,采取诱敌深入、正面防御和侧翼奔袭相结合的战法,成功把日军的进攻变成一次武装大游行。

不过很快日军就要进攻中条山,唉,中条山战役打得惨不忍睹,从老蒋到前线将领简直集体失智。

卫立煌还在玩那套古板的兵团防御战,甚至把中条山防线称为“东方马奇诺”,他也是不嫌晦气。这些都不说了,双方即将交手的时候,老蒋居然抽调部队去剿共,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的第四集团军几乎被全部调离战场。

国军内部矛盾重重且不提,采取消极防御态势也不论,卫立煌口中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居然连渡口工事都不加强,让日军轻轻松松过河。最搞笑的是,作为防御方的中国部队,被围以后居然断粮了,士兵们饿得枪都举不起来。

连粮食都准备不足,还敢自称“东方马奇诺”?

这一仗打下来,中国方面直接阵亡六个将军——共计一个上将,两个中将,三个少将。

唉,这事儿提起来就糟心,咱们还是来说点有趣的话题吧。

1月2日,日本陆军部公报宣称:中日开战以来,中国军队伤亡350万,日军伤亡10万。

国民政府对此很不服气,于1月4日发布公报反击:抗战以来,日寇死伤近180万。

这两组数据真是……

周赫煊和柯里飞抵重庆的时候,已经是2月6日了。老蒋决定在2月8日接见柯里,并在7日这天悄悄把周赫煊喊去云岫楼。

“明诚,辛苦你了!”常凯申颇为亲热的拉着周赫煊的手坐下。

周赫煊微笑道:“微末贡献,不足挂齿。”

常凯申说的辛苦,自然是去年重开滇缅公路之事,他因此对周赫煊愈发器重。

常凯申感慨道:“(居)亦侨已向我禀明了你们出使英国的经过,想不到明诚还会驾驶飞机,真乃文武全才。”

“勉强会开而已。”周赫煊问,“不知总裁召见所为何事?”

常凯申道:“明诚刚从美国回来,罗斯福到底是什么态度?胡适在电报里语焉不详,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周赫煊说:“美国肯定是愿意帮助中国的,但他们的视线首先放在欧洲,暂时还不可能跟日本撕破脸。”

“那3亿美元贷款有没有可能拿到?”常凯申问。

“恐怕不行。”周赫煊只能报以苦笑,同时也对老蒋的狮子大开口彻底无语。

常凯申真的是异想天开啊,他去年就在和英国讨论结盟事宜。英国一直打太极拳,推说只要美国愿意结盟,那么英国也愿意和中国结盟。

于是常凯申各种联系美国商谈结盟之事,并把结盟以后的要求都想好了,大家且听听——

第一,英美向中国提供贷款,帮助中国维持外汇和法币,这笔贷款的总额至少要2亿美元到3亿美元。

第二,美国以信贷方式,每年售给中国500到1000架战机,并在1940年底以前交给中国200到300架战机。此外,英美应向中国提供其他武器装备,装备规格和数量协商解决。

第三,英美向中国派遣军事、经济和交通使团,帮助中国建立远东合作机构,使团成员应由中国聘请为顾问。

这简直是活在梦里,老蒋还对此极为乐观,认为英美必将对华提供大规模援助。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此(中英美三国远东合作方案)为吾国外交史上极重要文献之一。”

首节 上一节 992/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