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宫廷

大魏宫廷 第1112节

孙叔轲闻言怒声斥道:“拿出这批财物会不会逼死你万氏一族,县公大人你自己最清楚!……我只奉劝你一句,待等魏军攻破了铚县,他们绝没有末将这般好说话!”

说罢,孙叔轲冷着脸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片刻后,在万氏的府门外,孙叔轲碰到了他的两位部将:三千人将干贲与同为三千人将的佘离。

干贲与佘离二人见孙叔轲黑着脸从万氏的县公府内走出来,遂疑惑地询问究竟。

于是,孙叔轲便将方才的事与两位部将说了一遍,只听得那两位部将亦冷笑连连。

这不,干贲全然不顾他们三人如今还在人家万氏一族的府门前,当场冷笑着嘲讽道:“将军还不知万氏一族是什么德行么?”

在继他以后,佘离喟叹着说道:“若是能有三百万刀币的激励,城内士卒的士气尚可以挽回……哎!”

孙叔轲皱了皱眉,他仿佛听出了什么,连忙问道:“眼下军中士气如何?”

“眼下,士卒们正在搬运掩埋敌我两军士卒的尸骸……”佘离隐晦地说道。

之所以他会这么说,那是因为作为一名在战场上掌握局面的将领,哪怕不清点战后的阵亡人数,将领们心中多少也是有数的。

比如孙叔轲,此刻就知道这场攻城战,作为攻城一方的鄢陵军,其阵亡人数不会比他们守军多到哪里去,充其量也就是两三千人的差距而已。

在一场动辄双方投入五六万士卒的战事中,两三千人是一个大数字么?

拜托,以往的守城战,守方一方的阵亡人数与进攻易一方的阵亡人数,那可是能够达到一比十的!

“这场仗不好打了,铚县需要支援……”佘离在沉吟了一番后,对孙叔轲言道。

但是这句话过后,三人都沉默了。

不可否认,他们所效忠的邑君、巨阳君熊鲤手中还捏着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可这支军队,这位邑君大人却命令死守巨阳,保护他的财富,岂会如此轻易就派出来?

而楚国正军,楚国的君王熊胥将多达五十万的大军部署在符离塞一带,除此之外,就是在王都寿郢一带部署了多达百万的军队,他们几人作为巨阳君熊鲤的家将,如何指挥地动那些楚国正军?

亏得楚王熊胥还清楚浍河的重要性,因此在铚县、蕲县等沿河城池部署了数万军队,否则,面对城外气势汹汹的魏军,孙叔轲还真没有丝毫把握。

忽然,干贲好似想到了什么,说道:“将军,城外西北的南门怀,不是还有三五千的军队么?”

孙叔轲闻言摇了摇头,冷冷说道:“相城在短短数日内便沦落,谁晓得南门氏是否私通魏军?……哼!单看他不敢孤身入城,我就知道他心中有鬼!”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其实他已经收到了消息:南门氏果然是反了,协助另一支魏军里应外合,谋夺了半个蕲县。

而他之所以不敢直说,只是为了怕打击到城内兵将的士气而已。

要知道蕲县一旦失守,就意味着魏军就有办法从蕲县那边渡过浍河,就意味着死守铚县,失去了原本的战略意义。

『看来只能等符离塞的援军了……项末将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他必定不会坐视铚县与蕲县落入魏军手中,以至于他符离塞受到后方的威胁……』

孙叔轲暗暗给自己打气道。

“干贲、佘离。”

“末将在!”

“今日你我辛苦些,到军中激励士气,否则这仗……真没办法打了。”

“是!”

干贲与佘离对视一眼,仿佛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苦笑。

事到如今,他们也只能尽人事、看天意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659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二)

铚县那边的状况不好,其实魏军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

正如汾陉军大将军徐殷此前的判断——今夜,对于鄢陵军这支年轻的军队而言将会是一个残酷的考验。

果不其然,当晚,鄢陵军的军营内,便出现了类似的征兆。

比如,吃不下东西、睡不着、相互打听此战的伤亡人数等等。

不过让赵弘润感到意外的是,鄢陵军的情况比较当初商水军,不知要好上多少。

记得那晚的商水军,士气低沉,军中士卒且开始迷茫,可谓说是军心涣散,倘若当时比塔图有像汾陉军大将军徐殷这般的见识,阻止一场夜袭,恐怕就将改写战局。

只可惜,比塔图错失了那个击溃商水军的最佳机会,以至于第二日,呈现在他面前的,就是一支脱胎换骨的军队。

“殿下。”

宗卫穆青撩起帐幕回到了帅帐,说道:“我已经将那东西交给晏墨了。”

他口中的『那东西』,指的就是今日战场上,赵弘润针对鄢陵军现今的不足与缺陷处所给予的建议,其中,还有徐殷对鄢陵军的建议。

“哦。”

赵弘润随口应了一声,随即继续吃着作为晚饭的炒米。

炒米就水,这算是魏军最常见也最普遍的军营干粮,尤其是在军队缺少火夫兵等后勤人员时,这种用油炒过的米,最能填饱肚子。

当然,也最是容易让人失去食欲。

这不,明明正在身体发育阶段的赵弘润,仅吃了两捧炒米,就感觉自己已经“饱”了。

『如何改善军营的伙食状况,这还真是一个难题啊……』

咀嚼着嘴里最后一口炒米,赵弘润随手将盛放炒米的小袋子扎起来,丢给宗卫长卫骄,随即拍了拍双手,在咽下嘴里的食物后,询问穆青道:“鄢陵军的情况如何?”

首节 上一节 1112/30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火线精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