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宫廷

大魏宫廷 第1760节

然而,温崎的回答却非常强大:我只要自己痛快就好。

听闻此言,何昕贤、唐沮、介子鸱三人无不目瞪口呆:感情你温崎豁出一生,不惜与朝廷这个庞然大物为敌,就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暗爽?

不得不说,读书人多奇葩,不乏有些人的想法天马行空,让常人无法理解。

这不,这儿就有一个。

在陪着温崎喝了几杯酒后,何昕贤笑着宽慰温崎道:“好了,温兄,虽说输了赌约,赔上了下半生,可这也是机遇,不晓得有多少人垂涎三尺呢。”

介子鸱闻言在旁暗暗点头,毕竟他就是非常渴望为那位肃王殿下效力的人。

他说回来,他还真没想到,此次在会试考场上结识的这些友人,居然是日后的同僚。

在旁,唐沮也劝道:“输给肃王殿下,不丢人,回想那份乙卷,纵观这次数千名考子,答对乙卷的能有几人?有些题,我连题目都没看懂。”

“对对对。”一拍脑门,何昕贤连忙说道:“客栈住客的那道题,几位贤兄答的是几人?我答的是六十五。”

温崎:“六十五。”

唐沮:“六十五。”

介子鸱:“四十六。”

“……”

在一阵死寂之后,何昕贤、温崎、唐沮三人皆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唐沮,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何是四十六?不是六十三减去十七再加十九么?”

“不啊。”介子鸱摇摇头,说道:“题中问的是『最初住在客栈里的人』,因此是六十三减十七,即四十六,跟那十九名在四月初一离开的客人没有关系的。”

“怎么会没有关系?”何昕贤吃惊地反问道:“最后的那六十三人,是在走了客人之后,又入住了一拨客人之后的人数,既然要算最初的入住人数,自然要加上那十九人啊。”

在旁,温崎与唐沮亦纷纷点头,表示不能接受介子鸱的这个答案。

于是乎,四个人展开了激烈的辨认。

其实不止何昕贤、温崎、唐沮、介子鸱四人,事实上其余考子此时也聚拢在一起探讨。

因为甲卷没什么可讨论的,无非就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陈年老题,可某位肃王殿下草拟的这份乙卷却不得了,不知有多少自诩才学过人的考子想破头都想不出来,最终为了仕途着想,只能违心地改答甲卷。

但是,在考场上知难而退选择甲卷答题,却丝毫不影响那些考子们在场外探讨那份乙卷的热情。

然而可恶的是,某位肃王殿下拒绝公布答案,而拥有答案的礼部,亦遗憾表示不能透露,以至于到最后,就连大梁的臣民都会这份乙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甚至于,有些官员亦聚起一起探讨。

在此期间,亦发生了许多好笑的故事。

比如说,刑部尚书唐铮在看到乙卷上『云游憎』的那题后,惊呼道:那县令大才,足可以代吾职!

而户部尚书李粱在看到『买卖猪』的那题后,亦在目瞪口呆之余,苦笑地表示他就是愚者之一——明明是户部尚书,却未曾考虑到利益最大化。

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对此,大梁的百姓笑嘻嘻地看待这件事,将这件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固然,连饱读诗书的学子与朝廷官员都答不上来的乙卷,百姓们自然也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热闹:咱们这些百姓答不上来,可你们这些学子甚至朝廷官员,不也同样答不上来么?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咱们肃王殿下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啊。

于是乎,肃王赵润在民间的威望再一次提到,取代『赵弘昭』、『何昕贤』等人原先的地位,成为了大梁百姓心目中的旗帜人物。

还别说,洪德十六年、十九年的金榜头名皆被『寇正』、『黄怀石』这两个外地的学子摘走,这让大梁百姓颜面大失。

而如今,这些外地学子皆折在某位肃王殿下出的考题手中,大梁百姓别提有多高兴了——那位肃王殿下,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梁本地人呐!

但是,大梁百姓对此感到高兴,那些参加会试的考子就不这么认为了,他们原以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没想到,在会试后与同伴集思广益的探讨会上,他们仍旧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次会试的乙卷,难度偏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偏高!

于是乎,那些坚持答题乙卷的考子们,联合起来到礼部抗议,让礼部尚书杜宥哭笑不得。

喜的是,有了某位肃王殿下闹出来的动静,这次会试的舆论已吸引了许多国人,盖过了前段时间渴望对外战争的国民情绪;

而忧的是,乙卷的难度明显比甲卷高那么多,这让他们礼部如何评定成绩呢?

正文 第1106章:乙卷热潮(二)

由于那些选择答题乙卷的考子联合抗议,礼部尚书杜宥只好派人将肃王赵弘润请到礼部本署,商议对策。

虽然在这次会试中,只有一小撮考子直到最后仍然坚持答题乙卷,但这些考子的愤懑,礼部却不敢不重视。

因为在礼部眼中,这些直到最后仍然坚持答题乙卷的考子,十有八九是有真正才华的人,若是失去了这些考子的拥护,这对朝廷而言是莫大的损失。

或许,其中有些学子还是他们日后的同僚呢。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礼部尚书杜宥还是决定让肃王赵弘润来解决。

其实对于这件事,赵弘润早有对策,他随手拿起一份乙卷,指着题目最后那些刻意标注的『分数』,对礼部尚书杜宥说道:“杜尚书,本王在草拟这份试题时,就已在考题上备注了分数,贵部只需遵照这个分数,对照答案批阅即可。”

说着,他对于杜宥大致解释了一下评分的标准:一,答案错误而计算过程正确,给一半分数;二,答案正确而缺少计算过程、或计算过程错误,则不给分;答案正确而计算过程也正确,则给予满分。

临末,赵弘润又对杜宥说道:“按照分数高低排名即可,朝廷按照分数高低择优荐官。”

听了赵弘润的解释,杜宥恍然大悟之余,对于这个评分标准暗暗称奇。

因为往年的会试,评分标准大致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类,所谓的分数,其实批卷官的主观占到极大的比重。

打个比方说,一篇考子的文章,倘若那名学子的字体或者遣词用语让批卷官不爽,后者总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漏洞,判你一个低分——周昪不就是么?明明有着媲美于骆瑸的才智,但因为文章不合批卷官的心意,以至于最终只得了一个后置位的名次,险些跌出金榜。

正因为这样,某些聪颖或者狡猾的考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颂德国家、颂德天子、颂德朝廷,说白了就是一个劲地在文章里拍马屁。遇到这种文章,批卷官就不好随意扣分了——人家颂德国家、颂德天子,明摆着是个「忠孝」之人,你给一个低分,你还想不想混了?

首节 上一节 1760/30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火线精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