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宫廷

大魏宫廷 第1941节

秦魏结盟,这是已经注定的大趋势!

因此,无论那些咸阳贵族不客气地对待赵弘润与杜宥,亦或是赵弘润也毫不客气地对那些咸阳贵族冷嘲热讽,都不会影响秦魏结盟的大势。

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无论秦国或者魏国,彼此双方都不想再打仗了。

带着雀儿与宗卫长卫骄,赵弘润与杜宥一同在那名谒者的指引下,来到了隔壁不远的小殿。

在小殿的入口处脱了靴子,赵弘润一行人走向小殿的深处。

而此时在这座小殿内,秦王囘与大庶长赵冉、左庶长卫鞅,还有两名虎背熊腰的秦王近卫,早已在殿内等候。

“秦王陛下。”赵弘润与杜宥一行人参拜道。

相比较秦王囘方才在大殿内时的深沉,此时,这位秦王陛下显得更为亲和,抬手说道:“贤侄与尊使不必拘礼,请坐。”

『贤侄?』

赵冉、卫鞅、杜宥等人眼眸中闪过几丝诧然。

就连赵弘润本人也是满心惊讶,毕竟据他所知,前几日秦王囘还恨不得亲手斩下他的头颅哩。

待在席位中坐下之后,杜宥率先为赵弘润方才在大殿内的言语无礼向秦王囘道歉,借此试探秦王囘的态度。

没想到秦王囘却很干脆地说道:“寡人不想听那些,寡人要听的,是秦魏结盟后,贵国能给予我大秦的实际帮助。”

『这……这也太直接了吧?』

杜宥摸了摸胡须,心中着实有些哭笑不得。

记得上一次他说说秦王囘时,双方还是你虚我虚的一套外交用词,可这次倒好,这位秦王陛下连客套都懒得讲了。

不过这件事,倒也让杜宥对促成魏秦结盟一事更有信心。

想了想,他拱手说道:“秦王陛下,两国结盟之后,我大魏亦会向齐、鲁、卫三国传达此事,我大魏与齐鲁卫三国素有盟约……”

此番话的意义,在于魏国会帮助秦国在中原占名分,使天下人逐步认可秦国也属于中原国家。

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事实上,这件事对秦国的意义非常大,因为只有被认可是中原国家之一,秦国才有可能招收到天下那些在本国仕途不顺的人才;否则,仅凭秦国在天下人心目中那『蛮夷』的印象,那些有才之士怎么可能会投奔秦国?

“唔。”秦王囘满意地点点头。

虽然这样一来,秦国很有可能不会被韩国以及楚国认可,但倘若有魏国、卫国、鲁国、齐国、东越承认,秦国也能勉强跻身于中原国家。

“……除此之外,我大魏亦会向贵国派遣工匠,帮助贵国改进耕种收成,设法将荒地变成沃土。另外,还会将中原的文化传到贵国……”

杜宥列举了一桩桩能够协助秦国的例子,虽然零散,但不可否认正是秦国最需要的。

别看秦国频繁对外扩张,但事实上,秦国的基础国力很薄弱,全靠军功爵制支撑着国家的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却是畸形的。

打个比方说,同样是吃败仗,韩国、楚国、魏国能很快恢复元气,因为这些中原国家的底子厚,用一年的收成就能迅速再拉起一支军队。

但秦国就办不到。

上回秦国在赵弘润手中战死了二十万秦军,国内几近崩溃,花了三年时间,东凑齐凑才凑齐武信侯公孙起的那十几万人马。

是秦国缺少兵源么?

怎么可能!

想想前几日的丰镐之战,渭阳君嬴华在短短十日内,就凑出了将近十万的黥面军,秦国怎么可能缺少兵源?

根本在于在于,秦国缺少粮食,毕竟军队出征是要吃粮的。

倘若秦军不断得胜,那么,自然就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对外扩张,但倘若吃了败仗,秦国虽然有能力重新召集一支军队,却无法凑出相应的军粮。

这也正是渭阳君嬴华能在短时间内召集十万黥面军,可秦少君与武信侯公孙起,却只能携带二十万左右的军队出征的原因。

而相比较秦国,魏国在这五年内,从八万可征军队(驻军六营),一下子扩张到四十余万,先后创建商水军、鄢陵军、召陵军、魏武军、北一军、镇反军、北三军,还有河东五军,包括这次同时与秦、韩、楚等五方势力作战,虽说是被逼无奈,但这五方势力也并没有在短时内击败魏国,这是为何?

因为魏国有粮,有粮,魏军就有底气与这五方势力开战——至于是否能战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而对于底子薄弱的秦国来说,促进本国的农业发展,能很好地减弱军功爵制带来的负面效果。

说白了,就是当对外征战的秦军吃了败仗,无法掠夺足够的财富与食物时,秦国也有粮食养活国民,并且对前线军队持续提供军粮,也即是战争的容错率提高了,不至于因为一两场战事的战败而导致国家崩溃。

“善!”在听了杜宥的话后,左庶长卫鞅欣喜地点点头。

军功爵制是他提出来的,他当然明白这种制度的弊端,但是没办法,秦国的底子薄弱。

说得难听点,就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导致秦国自己种粮食没有去别人那里抢食物来的快,来得多,于是,秦国就不断对外扩张,掠夺其他势力的财富与粮食。

可问题是,在对外扩张的同时,秦人掳掠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并且本国内出生的人口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秦国需要更多的食物,于是秦国只能加快对外扩张的速度。

然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毕竟谁能保证秦军能不断打胜仗呢?

因此,加强本国的农业,这才是最根本的办法,可尴尬的是,秦国拥有大片空置的土地,但粮食耕种的收成却十分低下,尤其是旱涝虫害方面,往往一场灾难就能让很大一片土地颗粒无收。

倘若此番能得到魏国的经验,相信秦国的农业必定能有巨大提高。

而相比较卫鞅,大庶长赵冉则更加在意魏国军用方面的技术,他对杜宥问道:“贵使,不知冶造技术方面,贵国能否传授我大秦一二?”

“这个……”杜宥犹豫了,倒不是担心什么,问题是他没有这方面的权限。

作为礼部尚书,他可以做主将魏国的文化与民用技术传授于秦人,但军用技术,他就没有这个权利了,更何况,他对他魏国的军用技术,其实了解的也并不多。

想到这里,杜宥看了一眼身旁的赵弘润,毕竟赵弘润执掌着大梁的冶造总署,而冶造总署,如今早已成为魏国的军用、民用技术的标准,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是出自冶造总署。

首节 上一节 1941/30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火线精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