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第2789节
没走多远,他便看到了一名他大梁府的小吏,后者正气喘吁吁地快步本向城门这边。
见此,褚书礼心下颇为纳闷。
只见那名小吏快步奔到褚书礼面前,拱手说道:“大、大人,西城门的将军李霖,带着十几名浑身是血的骑兵到了官署,说这些骑兵是雒阳那边派来的,带有急令。”
『终于等到了!』
褚书礼闻言精神一振,接过随从递来的缰绳翻身上马,火急火燎地赶往大梁府。
说实话,他并不敢肯定雒阳那边是否会派来援军,毕竟此番攻打他魏国的诸国联军,兵力实在是太过于浩大,浩大到纵使是三十几万北伐韩国的精锐此刻皆在国内,也不见得能够稳胜对方,更何况他魏国目前是精锐尽出。
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迫切希望得到雒阳那边的明确指示,倘若雒阳不发援军,那么,就像他在前几日与靳炬、周骥等将领商议对策时,当时靳炬、周骥等人所说的,他大梁这边只需竭尽全力即可,这样纵使最后城池依旧还是被攻破,他们也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君主。
当时褚书礼亦慷慨激昂地附和,但在心底,他还是忍不住幻想雒阳那边会派来援军,毕竟他魏国当前的君主,乃是魏王赵润——这可不是一位会被诸国联军那庞大的兵力所吓住的雄主。
骑着马一路狂奔到大梁府,褚书礼当即就瞧见驻守西城门的将领李霖正站在官署前,显然是在等待他的到来。
翻身下马,褚书礼朝着李霖拱了拱手,带着几许恭敬问候道:“李将军。”
驻守西城门的将领李霖,身份可不简单,并非是因为他亦是大梁禁卫军的将领,而是因为此人乃前皇长子赵弘礼的内兄,以及李氏一门目前的家主。
“褚大人。”李霖抱拳还礼。
在彼此打过招呼之后,褚书礼就立刻问起了那十几名骑兵的来意:“那真是雒阳那边派来的骑兵么?”
李霖点点头说道:“我已仔细问过,确实是雒阳禁卫军的骑卒……据他们说,他们从雒阳出发时,有好几个队伍,但眼下看来,似乎就只有他们顺利突破了楚军的阻碍,来到了我大梁……眼下他们正在官署内等候大人,请。”
“请。”
二人迈步走入官署,没过片刻就来到前堂,只见在前堂内,那十几名骑兵正在堂内靠着墙壁坐在地上,一个个手中都攥着一只水囊,时不时地朝嘴里灌水。
看他们的神色,异常疲倦。
不过在看到李霖领着一副官员打扮的褚书礼来到堂内时,这十几名骑兵立刻站了起身。
其中,那名背着一只包袱的队率朝着褚书礼抱拳问道:“大人可是大梁府的府正,褚书礼褚大人?”
“正是本府。”褚书礼点点头。
旋即,就见那名队率接下身上的包袱,将其递给褚书礼,口中正色说道:“这是朝廷命我等交给大人的。”
看着那只包袱上刺眼的血迹,褚书礼深深打量着面前那十几名骑卒,纵使这些骑卒并未提及,他亦能猜得到,对方为了将这只包袱送到大梁,必定是历经磨难,牺牲了许多同伴。
“有劳诸位”
褚书礼朝着那十几名骑兵拱了拱手,随即迫不期待地走到桌案旁,将包袱打开。
打开包袱后,他很意外地发现,包袱内竟是一叠檄文。
『这是……!!』
仅仅只是扫了一眼,褚书礼便震惊地瞪大了眼睛,一双眼睛死死盯着这叠檄文,激动地仿佛连整个人都在颤抖。
“褚大人?”魏将李霖感到纳闷,困惑地开口询问道。
只见褚书礼激动地接连喘了几口粗气,这才用笃定的口吻说道:“大梁无忧矣!”
『……』
李霖有些不解,他心下觉得,纵使雒阳那边派来了援军,也不至于让褚书礼激动到信口说出「大梁无忧」这样的话吧?
他越想越对那些檄文感到好奇,遂走上前瞅了两眼。
就跟褚书礼方才的神色一样,仅仅只是扫了几眼,李霖亦是满脸震惊,结结巴巴地说道:“陛、陛下他,御、御驾亲征?!”
说罢,他转头看向那十几名骑兵。
只见那名骑兵队率点头说道:“八月初六时,陛下就已率领五万雒阳禁卫,赶赴大梁。因其中陆续有当地的私军、民众加入,因此,陛下所率领的那支军队,行程难免受到影响……”
李霖与褚书礼面面相觑,心中泛起万般滋味。
曾几何时,他们以为雒阳朝廷会选择放弃大梁,退守成皋关与伊阙关,可没想到,朝廷最终还是倾尽了雒阳的所有兵力前来支援,更令人震惊的是,他魏国的君主赵润,竟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喃喃念叨着檄文中那豪迈的句子,李霖与褚书礼此刻俨然有种「虽敌军百万我亦丝毫无惧」的豪情。
见李霖与褚书礼二人各自盯着手中的檄文,激动地面色潮红久久不能自己,那名骑兵队率善意提醒道:“大人,当速速将将这些檄文张贴于全城,安抚民心……”
“对对对!”
听闻此言,褚书礼如梦初醒,他实在是太激动,以至于竟忘了这事。
“来人。”
当即,褚书礼便唤来署内的公吏,命其遣尽官署内的所有人力,将这些檄文张贴于全城大街小巷。
除此以外,他还专门留下了几份,专程派人送到靳炬、周骥等驻守城池的将军手中。
没过多久,这封檄文便送到了东城门的城楼。
当时,此地的守将周骥正在指挥魏卒艰难地防守楚军那如潮水般的攻势,情绪本来极为躁动,甚至于还暗暗有些怨恨雒阳朝廷的心情:为何不派援军,使我大梁孤军奋战?
“楚军攻上来了!”
一名魏卒惊呼道。
周骥下意识转头一瞧,果然瞧见距他大概十几丈远的地方,有大概七八名由粮募兵与卫国士卒混搭的敌军,顺着攻城长梯爬了上来,将原本负责防守那一块区域的魏卒逼地连连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