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159节

“哈哈哈哈哈!”

袁黄也大笑一阵,之后这一老一少就结伴前往了明军军营。

还没到军营,袁黄就瞧见了一队一队的士兵正在军营外结阵演习,不止这些,还看到了铳卒持枪列队,一排一排的正步走,口号喊的震天响,袁黄抬头瞧了瞧天色,发现时间已经快到正午了。

“怎么?清晨练,上午练,下午练,一整天都在练兵?这般的练兵强度也太大了些吧?”

萧如薰解释道:“清晨主要是体能训练,让他们增加体能,熟悉气候,项目繁杂,多为个人训练,而现在的演练才是战橱战的演习,刀盾枪手演练大阵,铳卒也要演练三段射,然后就是演练大阵,训练士卒令行禁止之能,为战术演练,两者同样重要,所以便分开来演练,再者,袁公,看到这附近的那些西夷没有?”

袁黄扫视了一圈大营军队周边,的确看到了不少红头发金头发棕头发的洋人。

“这里怎么那么多佛朗机人?”

袁黄是不清楚这些洋人的国籍的,只知道佛朗机人,遂有此问。

“这些西夷都是暹罗王雇佣来帮着训练军队的火器战术,以及征战沙场的,不仅是暹罗王,洞武王手下也有一支西夷组成的火枪队,这些西夷投效于这些絮,帮他们打仗赚钱。”

“这些佛朗机人真是有点意思,好好的家乡不要,不远万里跑到这里来,还是来打仗的,他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萧如薰摇了曳。

“什么主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西夷都和大明打过仗,所以肯定不会是善茬儿,这样练兵不仅是为了锻炼士卒,也是为了震慑这些西夷,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军量盛,绝对不是易于之辈,这些人看到了大明如此强盛之后,也就不敢起妄念,自然的,对暹罗人也有一样的效果,您看,那些人就是暹罗人。”

萧如薰给袁黄指了一个方向,袁黄看到了不少棕色皮肤的对大明军队指指点点的暹罗人。

“原来如此,震慑敌军啊!的确很有必要,老夫这一路来,似乎也没有见到什么海盗,中途停靠的一些小国看到是大明船队就连忙上来讨好,送这送那,买东西都不要钱,季馨,你这一路走来没少军事演习吧?”

看到袁黄调笑的样子,萧如薰也笑道:“自郑和以来,大明甚少向这些小国展示武力,以至于这些效果都快忘记了大明的存在,如今这些地方风起云涌,情况复杂,正是大明重新介入的好时机。”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三百四十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上)

袁黄说的都是实话,他乘着一艘船,还有一艘船为护卫船,两艘战船从天津卫港口一路南下,到了南洋的地界之后,有时候需要靠岸补充物资,然后一靠岸,那些听不懂说话的小国的人一看是大明船只,上面还有大明士兵,顿时就面色大变,慌慌张张的跑走不知道去干什么。

因为彼此之间语言不通,袁黄甚至以为这些人是害怕自己要攻打他们,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状态,弄得他也有些哭笑不得,刚准备解释,就看到一群一群穿着和周边百姓明白不同的人出现,操着熟练的汉话,喊着什么“恭迎天兵,不知天兵来此有何贵干?”

船上的士兵和袁黄一样都是莫名其妙的,说出自己的来意之后,这些大概是官员的人立刻对着周边人大喊着什么,然后立刻就有人组织把一大堆一大堆吃的用的喝的给他们送上来,袁黄愣了一下,就让士兵赶快付钱,谁知道白花花的银子和沉甸甸的铜钱递过去,这些人一脸正经的推辞了这些银钱。

“天兵此来是为了帮助我们除掉那些凶恶的蛮夷,这些是我们用做的,还请天兵天将不要推辞,全部收下,当作是我们的一番心意。”

这样的事情在沿途遇到了三次,袁黄的船队从进入南洋以后就没花过钱,这小日子过得还很舒坦,一个个吃得膘肥体壮,他带来的这两百多卫队简直可以直接投入战斗了。

这种事情的发生让萧如薰哈哈大笑不止,大挟余,也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大明这两个字对于这周遍整个地区的小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大明的存在在这个时代的这个地区到底是什么意义,中国这两个字到底蕴含着先人何等的能量和骄傲。

三万军队下南洋,竟有如此声威,周边小国争相投靠讨好,一边倒的站在大明这边,支持大明讨伐缅甸,缅甸一时间成为公敌,周边邻国全部翻脸,国土上狼烟四起,之前被压迫的不敢反抗的人听说大明派兵要来讨伐缅甸之后,一个跟着一个竖起反旗,态度最温和的也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再给莽应里提供军费军粮。

东征西讨数十年,自持军力无双、打遍周边无敌手的莽应里做梦也想不到,仅仅是两个字和三万军队,就能给拥有十几万精锐军队的自己带来那么大的麻烦,仗还没开始打,两军还未面对面交锋,整个世界包括自己内部的有些部下在内,都认为自己已经输了,三代人的心血建立起来的东吁王朝支持不住了,逃避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最可怕的不是面对一个强敌,而是墙倒众人推,现在的莽应里就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种被世界所孤立的痛苦。

之前每一次起兵,都是大量的人跟随,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亲族,其他各族的人也因为自己的威名和勇武纷纷派兵跟随自己,哪个不服打哪个,打到最后谁也不敢不服,庞大的国土上,从未有过如此雄心壮志的人们,莽应里豪气万丈,立刻就把目光投向了北边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的传说已经很久了,久到莽应里对它不屑一顾,挥兵北上,连破大明十数个土邦,占据大片大明领土,更加志得意满,向着大明内地冲锋而去,后来总算是遇到了明军的正规部队,几次交手,双方互有胜负,就算是后来孤军深入的部队被打败了,明军也无力追击,他看着能打就打过去,打不过就撤回来,明军根本拿他没办法。

久而久之,他愈加狂傲,最初的一点点心谨慎也不复存在,不断的率兵挑衅大明王朝,他以为大明王朝根本没有能力对他发动反击,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以前,一个来自五百年后的灵魂附着在了大明西北边陲的一名将领身上,他的突然出现,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轨迹,他煽动自己的翅膀,把不可预知的未来带到了每一个人的身边。

他将提前终结东吁王朝的命运。

而莽应里不知道,他麾下的将军们和士兵们也不知道,这个狂傲的战争狂人和他的战争集团满脑子都是战争战争战争,从来就没有和平发展的想法,而无数历史实例告诉我们,只有会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拥有辉煌的历史,战争狂人所带来的永远只是昙花一现的战争帝国。

中国人会打仗,但是中国人最辉煌的并不是打仗的战绩,而是文明的存续。

莽应里茫然的四顾,望见自己昨天还风平浪静的国土上,到今天便狼烟四起,昨天还不可一世的军队今天就惴惴不安,昨天还拍着胸脯说要打到北京去的将军今天就称病不出,他的雄心仿佛在一瞬间就被冻结了。

心里凉飕飕的,背后也凉飕飕的,刚刚和南部诸多土邦签订了君子协议的莽应里马不豌地组织军队,争分夺秒的准备战备物资,等着自己的主力从北面撤回来,就可以带兵奔赴泰缅边境,准备一出定自己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的战争。

但是越准备就越是心寒,他以往的战争模式,是准备打仗,征收粮食和钱财,准备妥当,出击,战胜,掠夺,大赏功臣,准备下一次的战争。

这样的一个流程下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维持体系,他也从来不去在意自己本族的男都被抽调去打仗,那么耕地谁来耕种,粮食谁来提供,他的钱粮都是从别人那里争抢来的,不是自己种地经商得来的,所以他没有那个搞基建的意识,他和纳瑞宣不同,纳瑞宣就很懂得利用华人的力量搞基建,所以暹罗的统治比莽应里的统治要稳定得多。

而莽应里这种纯粹的军政府,完全靠的是军队武力和个人威望来维持,并不是靠规章和制度,一旦遇到紧急状况,个人威望受损,军队武力后继无力,他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就是现在的这个局面了。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三百四十一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中)

莽应里内心的担忧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

他十三岁随着自己的父亲莽应龙上阵杀敌,继位国王的时候已经四十六岁,随着登上王位继续征战,他的威望不减反增,逐渐掌握了西接尤东到越南北抵大明南临大海的东南亚第一王国,占地面积堪比二分之一个中国江南,各种意义上都不能算作小国。

就是这样一个国度,却有着他最为致命的弱点,以至于当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到来的时候,莽应里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大的错误,但是错误已经铸成,无法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征召自己全部的军队,派出自己最强大的将军,带着最精锐的武器,和强大的敌人决一死战。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只有最堂堂正正的正面决战,一战以决生死。

十万缅军主琉步聚集在了缅甸国都,莽应里每天都会检阅自己的部队,检查他们的军事装备,检查他们的战斗面貌,检查他们的身体情况,每天都和自己的士兵待在一起,他现在感觉,只有和自己的士兵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是他自己,其他时候的他都不是他自己。

如果不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复之前那么雄壮,如果不是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承担一崇烈的战斗,他一定会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军队出征,但是很可惜,他衰老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持他再一次的倔强了,他已经快要六十岁了,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土地这样的时代,他已经是难得的长寿者,他已经无法承担一次高强度的战役了。

于是,他疡把这一次的拯救自己的国家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最得意的儿子,缅甸王太子闵启德室拉,这是他最得意的儿子,和他自己一样,也是一直跟随着自己的父亲,也就是他自己征战沙场,也是十三岁上了战场,当时莽应里自己还在莽应龙的带领下征战沙场,闵启德也活跃在战场上,祖孙三代一起征战,被当时的缅甸军队极大拥护。

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莽应里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指挥了,因此,他决定把这辰斗交给他的儿子去指挥,借此作为考验闵启德能否成为挽救国家命运的英雄王,如果他做到了,那么缅甸的王位就是他的,谁也抢不走,如果他做不到,那么缅甸就会灭亡,王位也不复存在,这是很直观的等价交换。

闵启德自己也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考验,也是最严峻的考验,自上战吃来,就没有如此艰巨的考验,和之前历次的战斗相比,他都没有如此紧张和激动过,十万军队,放眼周边的国家,有几个国家能组织十万军队暂且不说,又有几个人可以指挥十万军队作战呢?那个明将萧如薰也就只能指挥三万人作战,但是他的手下,却有实打实的十万战兵。

除了十万战兵之外,还有十万杂役军随着他的主力部队一起前往,给战兵服务,给战兵当炮灰,这炽国之战,莽应里已经集中了自己全部的军队和全部的财富,把所有的家当都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子,他自己身边只有两万人不到的卫队,他给这支主力部队筹集了足够使用半年的粮草和军需供给,这几乎是把他的家底都给掏空了。

王都的人们的家里面能用的东西全部都被征用了,他们也在翘首以盼自己的子弟兵可以带回来比他们付出的十倍百倍更多的战利品回来,这不是第一次了,以往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奉献出他们的全部支持军队战争,打赢之后,他们会得到数倍于他们所付出的,只有他们是和这个军政府休戚与共的。

这炽国之战,缅甸付出了全力。

首节 上一节 159/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