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313节

这座大营根本没有四万骑兵,北虏主力早就趁夜撤离,这里留下的只是小猫两三只,基本上都在前面被杀光了,这座大营已成空营,但是或许会有大量给养缴获,令李如松火速拿下大营,保护被缴获的物资,不允许纵火焚烧。

李如松顿时就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欺骗李如松的下城很可怜的。

到中午该吃午饭的时候,李如松已经把整座北虏大营拿下了,并且搜捕出了五六百藏起来试图躲过一劫到晚上再逃跑的北虏余孽,李如松请示了一下萧如薰,萧如薰只是摆摆手,让李如松自己看着处理,李如松瞬间就明白了萧如薰的意思。

全部斩首。

萧如薰没心思去管俘虏的问题,他所有的精力都被这堆积如山的粮草给吸引了,根据戍卒交代,这些粮食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

明明这些北虏攻打她们所在的城堡的时候还在到蠢粮食,就像饿极了眼的狼一样,可是没过几天,居然就有了那么多的粮食,这实在是不正常。

大同宣府太原榆林等军镇全面遭灾,遭遇粮荒的不止大同一个,既然当地驻军都没有东西可以吃,那么这些北虏是从哪里弄来的那么多的粮草?难道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还有,那三万五千北虏骑兵为什么要趁夜离开?他们去了什么地方?目的是什么?

重重疑惑包闻萧如薰,他觉得心神不宁,但是却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他如此的心神不宁。

“提督,我看了,军中有些屯田多年的老兵也来看,这些粮食都不是新粮,都是陈粮,新粮没有这样的,今年也的确长不出多少新粮,所以,这些不可能是北虏从大同城堡中搜刮来的粮食。

据末将所知,今年年初以来,大同太原宣府,包括末将镇守的蓟镇在内都要靠江南稻米度日,大同军手上的粮食用都是去年今年江南的稻米,北虏的粮食却基本上都是麦子,只有极少数稻米,这很不正常。”

柴国柱走到萧如薰身边向萧如薰汇报自己所观察到的问题。

“麦子,陈粮就算是陈粮也不会那么多,天气变冷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遭灾也不是一家一户,如果这些陈粮的年份超过两年,那又是何等巨富之家才能储存那么多的陈粮?

百姓们肯定不可能,百姓们都是靠老天爷吃饭的,一年到头绝无可能有多少存粮,够吃就很不错了,怎么会有那么多存粮呢?若有存粮也不会大规模被朝廷送去缅甸,他们没有存粮,那这些存粮是谁的?”

柴国柱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提督,有些话,末将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萧如薰皱眉道。

“诺,提督,据末将手下有个屯田多年的老兵说,这批粮食里面,有不少都是四五年份的陈粮,甚至还有更久的陈粮。”

“四五年份的陈粮?这怎么可能?别说百姓了,一般大户手里怕是都没有那么久年份的陈粮吧?他们把那么多陈粮囤积起来干什么?有什么”

忽然间,萧如薰想到了什么,恍然大悟,转头看向柴国柱。

“难不成你想说的是”

“是的,提督,此时此刻,在此地,只有那些人才可能有四五年以上的存粮,也只有他们才能存的住,才有地方存,除此之外,末将想不到任何其他的人可以办到。”

柴国柱面有难色的小声说道。

很多想不通的问题,现在,萧如薰都想通了。

除了晋商大家族之外,山西大同这片区域内,又有多少人可以拥有如此数量的四五年以上的存粮呢?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五百四十一 为皇帝亲信者勿忘晁错

要说这些晋商大家族,或许现代声名不显,但是在明中叶到清晚期这四百多年里,那可都是鼎鼎大名的中国豪族,甚至曾经主导过历史的走势。

在明清之交推动满清入主中原的各方势力里面,出钱出粮出兵器出人力的晋商豪族就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他们从明中叶开始发家致富,然后就开始了漫漫的助学路,这些晋商大家族的掌门人以特有的毒辣眼光洞悉了中国政治游戏的根本,意识到在重农抑商的时代,若要保证自己的财富不被政府轻松拿走,就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上面没有保护伞,下面怎么能安生的生活呢?

刮风下雨都挡不住,只有家破人亡,为了保证家族的长期昌盛长期掌握财富,晋商大家族们一合计,开始了助学行动,到处捐助贫困书生读书学习,然后和举人和进士结亲。

通过这种方式,在百年间,晋商集团成就了一个横跨军政商学四界的庞然大物,无论那一界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横竖都不怕,谁来都敢怼,几乎成就不败金身。

最牛逼的时候,内阁首辅张四维就是晋商子弟,宣大总督王崇古也是晋商子弟,朝中最可怕的疯狗言官集团中,也有相当多的属于他们的喉舌,为他们发声。

这些晋商子弟都有非常好的家族传统,即发达之前家族出钱出粮照料你,还帮你娶媳妇儿带孩子,等你发达之后,要用你手中的权力,来回报家族。

他们得到的绝对比付出的要多的多的多。

当然了,他们后来也不是无敌的,因为其他地区的商帮也学会这一招了,开始在自己的地盘助学,排挤晋系商人,逐渐形成了各大地区商帮同心同力捐助本地寒门读书人,然后再得到他们的回报,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政商联合的地方派系。

晋系后来就被各大地方派系党联合起来怼,逐渐失去了当初的优势,为了发展,更为了存活,他们逐步勾搭上了在辽东声威日益强大的努尔哈赤,从此开始了他们的辉煌之旅.

满清入关之后的八大皇商清一色的都是晋商,可见晋商对满清入关的帮助之大。

他们有钱到了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留下多少资料给后人参详,但是就眼前这些四五年甚至更久远的陈粮的存在,萧如薰大概就可以估计出这些家伙到底有多少粮食,到底有多少财富。

明政府收不上商税,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摊开来说能说很久,目前的共识就是官员的阻挠,官员为什么阻挠,因为收商税就是在收他们的钱,为什么收商税就是收他们的钱,因为只有他们可以利用手里的权力和商人勾结在一起赚钱。

皇帝要是收了商税,不就等于是从读书人老爷的口袋里掏钱吗?那怎么行?

可怜的自耕农,数千万自耕农一力承担起了一个两亿多人口的大帝国百分之七十五的税收,而肥的流油富可敌国的官商阶层却只需要承担百分之十左右的税收。

朱翊钧真不糊涂,还知道派太监到地方上和这些读书人老爷抢夺财富,而崇祯就是给忽悠瘸了,废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不说,还要给自耕农加赋,穷者愈穷,富者愈富,明帝国终于在这样的内因和李自成多尔衮的外因的联合打击之下崩溃了。

晋商团体就是挖空明帝国根基的一个重要团体。

其实不只是柴国柱听说过晋商走私铁器和日用品去蒙古赚取高额利润的说法,就连萧如薰这样常年镇守南方的将领都听说过,可见这根本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他们所谓走私,其实也是光明正大的做生意,只要给边关守将一点钱就可以安全的走私了。

这还叫走私吗?

晋商团体通过这种走私生意还有盐铁的生意积累了海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都是不交税的,朝廷没办法从他们手里扣出哪怕一两银子,这些人到死都紧紧着自己的钱袋子,宁可献给满清丢给李自成,也不愿交给明政府。

他们不是毒瘤,他们是癌细胞,大明的癌症到了什么程度,萧如薰已经不敢想象了。

首节 上一节 313/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