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390节

此期间,萧如薰召开分兵之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将自己担心的地方全部说出来。

“此番柴总兵和董总兵的进兵目的地是杀胡口,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关口,大明数次北伐出塞都是以此为出口,所以这里也是北虏所熟知的大明要塞,此番大同沦陷防线洞开,北虏数个部落南下,也难说在那之后不会有其他部落浑水摸鱼。

所以柴总兵和董总兵面对的北虏怕是数量很多,说不定还有特别具有战斗力的部族出现,人数怕是会有不少,你们要特别注意,我再次重复,万万不可分兵作战,万万不可!”

柴国柱和董一元抱拳应诺:“末将遵命!”

“恩,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与李总兵的这一路了,咱们这一路是主力,但是任务一样重大,咱们要去的不仅仅是大同城,还有阳和城,此疵是北虏重点进攻的地方,咱们可万万不能懈怠,若是遇到北虏主力,当谨慎对战。

更重要的是,一路上,咱们必须要看护好粮食,因为可能会遇到很多流民,遇到流民的时候,大军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口粮,然后让他们往南边走,但若是遇到恶意鼓噪抢夺大军粮食的,无论是谁,格杀勿论!”

萧如薰最后一句话说的是杀气腾腾。

众将凛然。

“诺!”

午后时分,大军再次饱食一顿马肉饭和马肉汤,吃的饱饱的,浑身暖乎乎的,稍事休息之后,大军开拔,七万明军兵分两路,柴国柱和董一元带领三万兵马出马邑,萧如薰和李如松带兵四万进发山阴。

大同反攻战正式开始,按照萧如薰的要求,大军每天都要相互联络,每抵达一处战略地方都要给对方通信,报告抵达地方,日期,粮食储备和战斗情况,还有地势周边环境。

派遣相当数量的传令骑兵和哨骑确保双方的通讯顺畅,如果有超过三天无法相互联络的,那就意味着出事了。

无论是哪一边出事了,问题都很严重。

现在,就看大同有多少北虏了。

梅国祯,麻贵,他们还安全吗?

萧如薰不知道,也不敢揣测。

但是他很清楚,无论是梅国祯还是麻贵,在这辰事之后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最大的那枚苦果已经被王世扬给咽下去了,但是剩下的朽果总要有人去咽,否则那么大的损失和民愤该由谁去承担呢?

萧如薰慨叹这两位故人的遭遇。

万历二十六年三月初一,萧如薰率兵抵达了山阴,山阴县城破败,整个县城宛如鬼域,一个人都看不到,但是想来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是北虏攻打雁门关的要道,被北虏荡平了也是可以想象的。

残破的城池,破坏的房屋,还有地上已经逐渐腐败的尸骨,无一不昭示着山阴县的百姓们所遭遇到的可怕遭遇,然而这一切萧如薰都无能为力。

北虏来的时候呼啸而来,走的时候也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这里连一个活人都看不到。

接到努尔哈赤的军报的时候,萧如薰就知道这里已经没有活人了,但是真正看到的时候,依然无法控制心中的悲愤和凄凉。

“吾辈军人无能,却害的无辜百姓惨遭涂炭!若不能保护百姓不受敌人所害,吾等手中刀娇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的?此吾辈之过也!”

萧如薰望着山阴县城的残垣断壁流下眼泪,在县城大门口设坛祭祀,将雁门关外斩下的北虏头颅奉上作为祭祀品,顺带着,斩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

“如薰尚且需要这颗头颅为诸位报仇雪恨,以雪国耻,在此割发代首以铭誓,必将北虏斩尽杀绝,为诸位报仇雪恨,愿诸位泉下有知,可以瞑目。”

萧如薰把自己的头发放在了祭坛之下表达自己的愧疚和诚心,随后,军中主要将领都跟随萧如薰一起,每人都割下一缕头发表示愧疚和诚心。

“北虏无德,残害我百姓,此番北伐,定要叫北虏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

士卒们齐声高喝。

明军继续北上,往虞方向前进。

虞,在雁门关以北,大同镇以南,照理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边防枢纽,更多时候大概是一个边防物资转运站,本该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却因为正德十二年的一场大战而进入了人们的眼帘,那一年,一场超过十万人参加的战役在这里发生。

不过真正让它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大概不是这辰役本身,中国历史上超过十万人参与的战争数量的确不多,但是也绝对不会因此而让虞就声名大躁,真正让虞有了名声的是因为这钞万人战役的结果。

明军斩首蒙古十六级,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这里斩首的“级”并不是说杀死的蒙古人只有十六个人,首级的定义非常严格,被箭矢射死被火枪打死被火炮炸死都不算首级,只有战阵之上两军对砍的时候砍下来的脑袋才能被记作首级。

所以除了少数歼灭战歼敌和首级之间的比例很接近之外,其余大多数战役里面杀敌数和斩首数都保持在十比一的比例左右,甚至可能更低,所以推算一下,这里记载的蒙古人的死亡大概在一百六十人到两百人之间。

但是这也很搞笑啊!

十万人刀枪剑戟一起上,互动群殴,结果损失加在一起还没有二百人?

第一卷 威震西北 六百二十五 细作?

其实萧如薰看到虞地名的时候就想起了这段很搞笑的武宗实录当中的记述。

从现代角度来看,十万人互殴一整天,就算武器是板砖,怕也不会只有这么点伤亡,这段记述本身就矛盾不断漏洞百出,一边是记载十万人大战一整天,一边是记载伤亡如此低微,怎么看怎么不和谐。

现代一些历史学者根据史书里面的一些蛛丝马迹,还有后来相关战事的记载推断说虞之役蒙古人的确是惨败了,伤亡可能还不低,怕是要近万,否则蒙古絮子部不会再之后都不敢继续进犯了。

明武宗朱厚照给后人的芋,总结一下就两个字,荒唐,但是在这份荒唐的外皮之下所掩盖的身为皇帝真正的心意,从这份自相矛盾的史书记载之中也能窥得一二——

明武宗是自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武将勋贵大规模死亡之后,军权被以于谦为首的文官全方位把持之后,明朝唯一一个直接接触过军队且带兵出征的皇帝。

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皇帝带兵御驾亲征是很正常的事情,以明朝的军事制度来说,朱元璋的本意就是要求后代子孙直接掌握军权,方式自然是御驾亲征,但是土木堡之变这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之后,这个相当于是义务的权力被文官阻止了。

但是朱厚照办到了。

这有多了不起?

从他前任和后任几代皇帝没有一个直接接触到军队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个家伙是多么的厉害,多么的会钻营,多么的让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恼火。

杨廷和这位天才首辅后来被嘉靖皇帝一顿棒子打翻了,而他疡毫无背景人脉的嘉靖皇帝入主大宗的前后几年明朝所发生的事情,巧以和此时产生联系。

有一种可怕的说法就此诞生了。

萧如薰不敢说这就是真的,但是就他所接触到的文官来看,这种说法的诞生不是空穴来风,他对杨廷和的确没有什么好感。

首节 上一节 390/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