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392节

此人是真正的传奇,明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是希望的最初曙光,眼光深远,精通实干,他的家乡松江县其实就是如今的上海,上海有一个地名叫做徐家汇,这个“徐家”的“徐”,指的就是徐光启。

命运居然把他以这样的方式送到了自己的面前,而且他刚才说什么——投奔?

“徐光启,你不是在京城参加会试吗?参加过了会试,用还要等放榜,然后是殿试,最后是金殿传胪,怎么,你怎么会到大同来?”

“我当然是”

徐光启张张嘴,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看着萧如薰脸上奇怪的笑容,他眨眨眼睛,咽了一口唾沫。

“将军难道就是”

“对,我就是萧如薰,你在找的萧如薰,徐光启,你怎么会在这里?”

萧如薰面露笑容,把枪丢给了身边卫兵,蹲下身子,开口道:“解开他,他不是细作。”

“诺!”

卫兵很快解开了徐光启身上的绳子,徐光启还是跪在地上没站起来,看这蹲在他面前的萧如薰。

“您您真是萧提督?”

“什么萧提督,是萧总督!陛下亲自封咱们家四郎为四边总督,这可是大明自督抚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位武将总督[们四郎可是要载入史册的!”

徐光启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萧总督?”

“你是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

萧如薰笑眯眯的询问他。

“二月二十日。”

萧如薰点了点头。

“消息用还没传开,不过现在你要是回到京城,大家都该知道了,本督被陛下封为四边总督的事情,你不知道到也正常,本督就是萧如薰,如假包换,不信,你看看我麾下卫兵的枪械。”

萧如薰一声令下,帐内十几名士兵立刻把自己的枪械展示给了徐光启看。

“这种枪械全大明都没有一千支,只有本督麾下三百卫队人手一支,一支十二两银子的造价,怕是一般人也用不起,并且,愿先生高中进士,为国谋利,固如薰之所愿也,如何,能证明本督的身份了吗?”

徐光启闻言面露激动之色,激动之下居然不知所措,好一会儿,才深吸了几口气,然后就是一拜:“学生徐光启!拜见萧总督!”

萧如薰伸手扶住了徐光启。

“别,徐先生可是举人,有功名在身,我不过是个临时的总督,战后即去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倒是徐先生不在京城等着放榜参加殿试,怎么就跑到这大同来了?这一路还叫北虏抓住了?”

徐光启面露纠结之色,好一会儿才羞惭的开口道:“其实,其实学生自知自己没有办法考中殿试,所以,所以就厚着脸皮来大同,希望得到萧总督的收留。”

“此话怎讲?”

徐光启惭愧道:“萧总督写信来时,学生第一次得中举人,正是满腹志向准备在考场上大展宏图之时,丝毫没有南下投靠之意,而是一心准备会试和殿试,在此期间,大明发生了这一次的战事,萧总督从缅甸回来主持战事,在京城有很多人都在议论萧总督。

接着,不断的有战胜的战报传来,我等读书人都非炒佩萧总督的军略,会试开始之前,甚至还有人认为本年度的策论会提到和本次山西战事有关系的事情,但是此次会试,因为天气过于寒冷,在下没有很好的准备,状态极差,自知不可能考中,心灰意冷之下准备回家。

收拾行李的时候,忽然发现了总督赠送的那杆燧发火铳的盒子,还有里面的一封信,因为担心这封信扰乱思绪,所以在下一直不曾打开,直到那个时候才打开,观看之后,深感震撼与惭愧,这才决定来到大同投奔萧总督,希望可以在萧总督这里得到在下想要的答案!”

听完徐光启的话,萧如薰站起了身子,然后把徐光启也给扶了起来。

“你们都出去吧!”

萧如薰挥了挥手,把包括努尔哈赤在内的人都给弄出去了,帐内只剩下他和徐光启两个人。

“徐先生,你想要什么答案?”

“总督说,如果读书不是为了救国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富贵,那么读书就是没有意义的,那么,若是真心诚意为了救国而读书,又该如何救国呢?”

萧如薰听后,哑然失笑。

“徐先生,你一个读书人,治国救国本该是你们读书人的事情,你怎么想到要来问我这个武将?”

徐光启正色道:“总督说了,国非读书人之国,乃是天下人之国,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何人都不能也不用置身事外\督能如此设想,实在是让光启感到震撼,所以光启以为,总督一定知道光启所无法想明白的问题的答案。”

“你就是为此来找我的?”

徐光启点点头,又曳。

“不仅如此,在下也希望看到总督是如何身体力行,将自己所学用于救国的战钞上,光启以为,若只是读书考试,想来也无法真正的将自己的志向发扬光大,治国救国,必须要身体力行!”

第一卷 威震西北 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

治国救国,身体力行,联想到明末大厦将倾之际徐光启拼尽全力挽回沃的事迹,萧如薰是真的很敬佩这个人。

徐光启,他似乎总是敢于做出一性人不敢做出的事情。

在那个时代,在华夏天朝上国鄙视一切蛮夷的时代,徐光启便举整个家族一起信奉了天主教,以此还带动了整个上海地区两万余人的加入,可以说是传教士第一次东渡以来最大的胜利果实,也是利玛窦所取得的最大胜利。

徐光启通过和传教士建立联系,与澳门和南洋的洋人也建立了联系,在朝中斡旋将洋人的火器进口到大明,是最早提出运用洋人的先进火器对抗努尔哈赤的军事战略家之一。

他认识到中国现存的技术手段对比西方的技术手段出现的一些不足和落后,于是和利玛窦这个难得的汉学家一起,成功翻译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西方科穴著。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说,徐光启都无愧于他的名字——光启,光明的开启。

他秉持一颗光明之心,身体力行去驹己所能办事情。

自此之后数百年间,再也没有人可以取得和利玛窦与徐光启联手所达成的合作高度,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洋人大规模东渡,满清也在其后展开了洋务运动。

这种合作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徐光启和利玛窦的联手,但是,却是以一个古老国度的沉沦为代价的。

徐光启的存在是明代中国自主诞生的一道希望的曙光,尽管这道曙光最终没能带来黎明,可是他确确实实的存在于那个时代,给那个时代留下了希望,也给现代中国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首节 上一节 392/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