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45节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明派来询问朝鲜情况的官员林世禄和崔世臣抵达了平壤。

要说这朝鲜对求援的事情其实心里都有谱,奈何朝鲜人不仅学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还把党争的糟粕也给学了,而且学得更加彻底,朝臣分裂为东人党和西人党,后来东人党还分裂成南人党北人党,反正奉行一个主义——敌人支持的我都反对,敌人反对的我都支持,无论对错!

这种无论对错的党争态度,即使在逃难的过程中也并未缓和,东人党和西人党,南人党和北人党,争执不休,吵吵闹闹,甚至各党内部也不安稳。

好比六月三日明朝使臣抵达平壤的时候,西人党领袖尹斗寿不是亲明派,因此对同为西人党却是个狂热亲明派的李恒镐嘲热讽,还好南人党的重要人物柳成龙站出来搅相,否则真不知道要闹出什么祸患来。

柳成龙这个人很值得说道说道,可以说,如果没有柳成龙,朝鲜和大明的联合作战可能还要推迟很久开始,也要推迟很久结束,这就好比我们打排位,在朝鲜政府这一堆猪队友里面唯一一个可靠的神队友,就是柳成龙。

ps:每日三更的勤勉作者求收藏和推荐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五十九 巨人始动

早在第一次朝鲜君臣商议向大明求援的过程中,东人党是支持的,但是朝鲜这个激烈到了几乎是意气之争的恶劣党争环境之下,依照对方赞同的我一定反对这个政治原则,同属西人党范畴的南人党和北人党自然是要反对的。猎 文网

然而柳成龙却很清醒的认识到这辰争没有大明,朝鲜政府是无论如何无法战胜日本的。

可是为了所谓“政治正确”的原则,他只能旁敲侧击的委婉表达自己的意见,一直到政府军的抵抗彻底失败,大家仓皇出逃平壤,即将往义州出逃的档口,柳成龙再也无法视国家安危于不顾。

他强烈建议李昖向大明求救,促成朝鲜政府向大明求救,从而成为了西人党两个团体内的“叛徒”,这为他在战后遭到陷害埋下了伏笔。

然而在他的心里,党争绝对不在国家安危之下,较之于那些丧心柴的党人,他,还有最基本的良知,他所提拔的人,都是明军为数不多的可靠的队友,比如李舜臣,比如权栗。

六月三日,柳成龙接到辽东都司的两位调查官员以后,细细询问了一下来意,暗自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两位来平壤,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来澄清朝鲜和日本是否勾结到一起的问题,大明内部现在对出兵援助朝鲜还没个章程,只想弄清楚朝鲜到底是不是和日本勾结,想要图谋大明。

想证明朝鲜跟日本没勾结,这还不容易?看看朝鲜军队和王室的惨状不就好了?

柳成龙带着他们在平壤城内外转了几圈,让他们看看朝鲜军队的惨状,又去王室驻地看了看王室的现状,然后又去城外转了一圈看了看日军的嚣张,林世禄和崔世臣这才相信,朝鲜人确实没跟日本人勾结,而是被打得很惨,他紧紧地握着柳成龙的手,说我一定把朝鲜同志的艰苦状况转达回国内。

到这里,之后来回几次折腾,又让画师画了李昖的肖像画之后,明廷才算是最终确定了朝鲜的确是遭到了侵略,而不是和日本一起图谋大明,那么接下来,是否出兵援助朝鲜就是主要议题了。

然而这些朝臣现在都还不清楚,万历皇帝到底为这辰争已经做了什么准备,这位皇帝像个懒散的武林高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的杀招。

辽东军至少有三千骑兵可以随时入朝支援。

这是当前状态下万历皇帝可以做到的极限——不知道日军兵力,不知道日军战略目标,不知道日军进犯路线和方位,不知道日军的战术和战斗素养,饶是深居内宫的皇帝也很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被萧如薰一提醒,他更加坚定了要先派点兵马去试探一下日军兵锋的想法,辽东军就是最好的疡。

萧如薰的话却也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芋,于是,他开始为试探实廉后的第二阶段动兵计划做准备。

而他的第一阶段计划则由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二人为他打理,他还要腾出精力和朝臣争论换太子的事情,辽东那边,派兵游击北岸的事情,则被辽东巡抚郝杰推动下去了,不得不说,这个郝杰是个牛人,不仅能和李成梁对着干,把他的那些丑事都给抖出来,还特别对日本感兴趣。

他没事搜集了许多关于日本的资料,后来把这些资料攒在一起,跟别人合写了一本极其牛逼的书,叫做日本考,日本考比许仪后和苏八等人的报告要详尽得多,举凡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不一而足,就连女人涂齿、种地节气之类的事,书中都有专题论述。

更厉害的是书后头居然还附了一套完整的日文词汇表和日本诗歌选,其对日本国情研究功廉深,到了民国之前都没人能够越。

明军第一次入朝,少不了这位的推动,当然了,朝鲜的两位官员在大明两地的哭诉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就是在北京的申点,哭遍了各大衙门,得到了朝臣的普遍同情,一个是在辽东哭遍各大衙门的李德馨,据传他连哭六天六夜,哭动了辽东的大佬们。

当然,这绝对不是几滴眼泪水就能搞定的,蓟辽总督蹇达上了封确认函给兵部,兵部尚书石星说皇帝点头了,让你看着办,意思就是辽东军的调遣得到了皇帝的点头,三千人你看着办!

至此,万历二十年六月十五日,历史依旧,一个名叫祖承训的副总兵成为第一波入朝军队的指挥官,第一批渡江入朝的部队戴朝弁、史儒部一共是一千零二十九人,马匹一千零九十三匹。

整个辽东与朝鲜半岛、整个中华帝国,乃至整个东亚都围绕着这一次小的渡江行动而开始加转动起来,地缘政治震荡出层层涟漪,埋下各种各样的因果,促使旧的政治板块应力达到了一个巅峰,以这个节点为标志,剧烈地碰撞,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巨人开始动了。

渡江的这支军队,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常年在辽东作战,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军纪严明,进入朝鲜以后也没动群众一针一线。

当然,这也是辽东军里为数不多的军纪严明的部队,大多数的辽东军都是残暴且贪婪、英勇而善战的,是战斗力普遍低迷的明军战斗序列里的一个极其特殊的军团。

萧如薰得知辽东军出兵是在六月二十日,经过了朝廷的封赏和庆功宴会,正式得到了平虏伯的封爵成为军中新贵之后,在和父亲团聚的家宴上,得知的这个消息。

和父亲的团聚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萧文奎很久没见最喜欢的轩子了,现在不仅见到了,轩子还给自己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一时间百感交集。

老父亲只顾流泪叙亲情,别的什么也不说了,叫萧如薰好一阵感动,直到晚饭时才缓过来,拉着萧如薰的手到处走动,把自己这些年在京城积累下来的东西一点点指给萧如薰看。

萧如薰这个时候是又感动又尴尬,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萧文奎一点不隐瞒,谁送的,吃谁的空响之类的,全是灰色收入,一座大宅子比自己在平虏城的赚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星子大概有三四层,也不知还穿不穿的上盔甲。

萧如薰很知趣的根本不提此事,他也很清楚武勋集团到如今是靠什么活着的,文官集团也不能把仅存的武勋集团真的搞死,所以就放任他们吃空了京营。

当然,那些文官为武将集团做保护伞,自然也要拿些好处,然后以英国公定国公为的武勋集团层层剥削,分到萧文奎这个没有爵位的人身上,其实没有多少东西了。

就算这样,萧文奎还是过日子过得贼好,看起来,明朝的文官们也学习宋朝的文官,把武将勋贵圈养起来,当猪来养,只要不闹事,钱财大大的有,萧文奎如数家珍的给萧如薰介绍,然后还说要把为父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人脉留给你,助你之后飞黄腾达。

萧如薰是近百年来罕见的武将以军功封爵之人,自然引起了武将勋贵集团的极大注目,本来萧如薰还不会得到如此的注目,关键就在于上一个以军功封爵的武将李成梁实在是和大家不对路子,为什么?这个家伙居然瞧不起他们这些被圈养的勋贵,原因起初很简单,李成梁有秀才功名。

对,这家伙有秀才功名,承袭父职成为武将之前,李成梁过过一段苦日子,早些时候读过书,考了个秀才功名,结果后来武丫的家伙没得到他的孝敬,就拖着不给他父亲的职位。

他走投无路,后来得到了辽东巡按御史的器重,进而傍上了张居正的大腿,这才青云直上,军功封爵以后无视武将集团的示好,直接投入文官的怀抱,遍寻靠山,根本不理他们。

妈的!

ps:每日三更的勤勉作者求收藏和推荐

第一卷 威震西北 六十 必败

很多武勋都在心里狠狠地咒骂李成梁,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有钱,有势,就是没权,根本动不了手握兵权和文官靠山的李成梁。 网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好消息,既李成梁之后,第二个实打实军功封爵的纯粹武将出现了,那就是萧如薰萧同志t同志是根正苗红的武将,祖孙好几代都是武将。

现在老爸还是武将勋贵集团下属的一员,担任职位为他们捞钱的一人,本来也挺受重视的,因为有差遣,担任实职,现在家里出了个世封爵位的实职军人,萧文奎的关注度大增。

自从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就不断有武将勋贵来和萧文奎套近乎,兴安伯徐家的、襄城伯李家的、新宁伯谭家的、应城伯孙家的、成山伯王家的等等。

一开始还是伯爵家族的,因为萧如薰也就封个伯爵,但是随着萧如薰抵达京城,还有朝鲜乱起的消息传来,嗅觉敏锐的家族则预感到了萧如薰的大活跃即将到来。

于是侯爵世家的也开始和萧文奎套近乎,吃吃饭喝喝酒,想着和萧如薰搭上关系,一旦有机会,把自己家孩子送到萧如薰手底下镀镀金,再回来,好得到一些好处,或者干脆的崛起——武将集团也不愿意给文官这么压着啊,父亲死了承袭爵位还要文官的考核和允许,这多憋屈?

“等这几日你先安定下来,然后为父带着你走访走访各大家族,和他们亲近亲近,文官呐,是瞧不起我们的,你爹我这些年也吃了不少闭门羹,这才搞明白,做武将,就要有根基。

首节 上一节 45/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