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592节

“那算怎么回事?”

亲信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将柴国柱说的头疼。

“行了,既然是朝廷正式的调兵令,我觉得还是要去的。”

柴国柱犹豫着开口了。

亲信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总兵,眼下情况十分诡异,是不是再看看?”

“可这是朝廷的诏令,而且不是让总兵一人去京师述职,而是带两万精兵,朝廷若要问罪总兵,何必让总兵带精兵南下?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末将觉得,可能朝廷真的需要兵马平叛?”

又一名亲信开口道:“这命令也太奇怪,也不说是什么地方需要平叛,也不说叛贼是谁,只说江南,这未免太奇怪了一些不是吗?”

“这话到也有道理。”

亲信们的意见始终无法统一,柴国柱感觉江南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朝廷才会用这样奇怪的命令宣调自己南下,他本能地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不太想去,可是这是朝廷的正规命令,他若不去,就是抗旨。

这是一个武将无法承受的罪名。

若是眼下沈一贯暂时没有理由动他,但他若是不去,就等于给了沈一贯借口。

所以必须要去,还要带精兵去,以免遇到什么不测。

“京师那边就没有其他的什么消息传过来?咱们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没有回应吗?”

柴国柱询问道。

“暂时没什么特别的回应,也就是之前京师大乱的事情,三天前来的消息就是这样,其他的,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若是朝廷需要调兵平叛的话,这个消息用是会很快传过来的。”

一名亲信如此回复。

“好吧,我知道了。”

柴国柱站起了身子:“先整兵,准备南下,若是还没有消息,那我就带兵南下亲自打探一下,我有精兵在手,朝廷用不会动我,总之,我不能抗旨不尊。”

亲信们互相看了看,也没什么更好的主意,只好抱拳应诺。

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辽东,李如松比柴国柱晚几天接到朝廷的调兵令,让他带两万骑兵南下剿匪,李如松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心里就直突突,总觉得不太对劲。

稍微佣了一下信使之后,李如松就带着诏令去找李成梁了。

这种事情还得李成梁出马为他分析才好。

果不其然,李成梁看到诏令之后,面色大变。

“大郎啊,这个命令,你不能应承啊!”

李成梁很严肃的看着李如松。

李如松眉头紧皱。

“爹,为什么?这是朝廷正规的调令,有兵部大印,我若不遵守,就是抗旨不尊,那可等同于造反啊!”

李成梁连连曳。

“榆木脑袋,你也不想想,什么朝廷调令,分明是沈一贯的命令,惺帝刚刚登基懂得什么,沈一贯那就是政变,此时此刻的沈一贯一定是军政一把抓,这命令绝对是沈一贯发出的。”

李如松诧异道:“沈一贯要调我南下做什么?爹,你一直怀疑政变是另有隐情,我问你,你却不告诉我,现在你还要继续隐瞒我吗?”

李成梁深吸一口气,沉吟片刻,无奈的开口道:“之前不告诉你,是你这孩子心眼太直,做事容易冲动,可眼下,不告诉你也不成了。

为父怀疑,这政变根本就是沈一贯蓄意发动的,为了对付萧季馨,为了对付太上皇,沈一贯蓄意发动政变,将太上皇逼得退位,还说杀掉了萧季馨,老首辅赵志皋和宋应昌虽然说是怖,但那时间未免也太巧合了,估计他们的死和这政变不无关系。”

李如松倒吸一口冷气。

“沈一贯他还真的不会吧爹,他可是文官,两榜进士出身,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

“当年也没人觉得王莽要篡位。”

李成梁冷冷的一句话把李如松的话堵了回去:“紫荆关的时候,为父告诉你不要和萧季馨走得太近,告诉你仗打完之后立刻回辽东,你照做了,所以你才能安全的做你的辽东总兵,你现在还不相信为父吗?”

李如松眨眨眼睛。

“不敢。”

李如松的确佩服自己的老爹,年纪越大,越聪明,按照他的话去做,李如松还真的避开了那种可怕的事情,现在也能安然在辽东做总兵。

“为父为什么要你那样做,为什么要你别靠萧季馨太近,就是因为萧季馨和太上皇走得太近了也说了,萧季馨和你彻夜深谈,说了他的抱负,那是一个武将该有的抱负吗?

太上皇一定是在和萧季馨谋划什么事情,总督京营戎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秦国公,这是造势啊,为的是什么?京师兵权了京师兵权做什么?兵变!”

李如松咽了一口唾沫。

第一卷 威震西北 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在京城待了十多年的李成梁对这些文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沈一贯何许人也?宦海沉庚十年,手腕何其老练毒辣,萧季馨二十多岁,太上皇三十多岁,两人加在一起还没有沈一贯一个人年纪大,他们哪里来的胆量在沈一贯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情?

论打仗,一百个沈一贯捆在一起也不是萧季馨的对手,论弄权,一百个萧季馨捆在一起也不是沈一贯的对手t季馨那是在舍近求远,他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李成梁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

“可是照沈一贯的意思,萧季馨用是已经死了,不可能活着逃出京师的,眼下唯一能成为沈一贯的眼中钉肉中刺的,也就是缅甸镇的三万精兵了,若我所料不差,用是缅甸镇不愿坐以待毙,起兵了。”

“这”

首节 上一节 592/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