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闲臣风流

闲臣风流 第163节

看宋知府的样子对自己很有好感,原来他和丁启光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明朝要想做官,做大官,就得去考科举。因为有科举制度,所有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官团体。

这个团体以同学、同年、师生、同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进入政坛,这关系将伴随一生。一人有事,同门当守望相助理伸出援手。一有事,官员们不问错,只论立场,这也是明朝中晚期党派纷争越演越烈的根本原因。

周楠正为触怒了熊推官这个顶头上司而苦恼,也想过如何和他修好。现在突然听说丁知县和宋知府是同年,心中一阵狂喜。自己名义上是丁启光的外甥女婿,宋同志肯定会对自己多加关照。

有知府撑腰,我还怕区区一个熊推官?

只怕熊仁反过来要对我客客气气的呐。不然就是不给宋知府,不给丁知县的面子。

可回到理刑厅,熊仁却破口骂道:“好个周楠,果然是个荒唐无耻的好色之徒,这才两日就纳了小妾,真是品性败坏。本官也懒得再说你这个小人,好自为之吧!”

吃他一通呵斥,周楠处于懵懂状态,这究竟是什么怎么回事,熊推官和宋知府不和吗,还是气恼我在上司上司那里得了宠?

想不通,想不通啊!

下来之后,又有一个书办过来说,周楠的公房调整了,让他搬到另外一处。

新公房又破又小,位于府衙的西南最僻静的小院里,乃是一间烂瓦房,只十平方左右,里面也黑。走进去,眼睛半天才适应过来,鼻端有浓重的霉味袭来。

被搬到这地方,算是彻底的流放了。别说做知事掌握机要,就算是想看看卷宗,也没有人理睬。

坐了一个上午,人毛也看不到一根,正气闷。就见到一身衙役打扮的王二过来,施礼:“伯父老爷,大中午的你怎么还不去用饭?”

“天气热,没胃口。你怎么来了,不对,你好象不是从衙门口过来的。”周楠有气无力地问。

王二:“伯父大人忘记了,这府衙和县衙是连在一起的,院墙上开了一扇门。我也懒得绕远路,就直接开了门过来。伯父,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不,你我叔侄去外面随意吃点酒食。”

周楠一听,这王二显然又来蹭饭了。他确实也有点饿了,就跟王二一道出了衙,找了家小酒馆。

酒过三巡,周楠问他今天第一天当值是什么情形?

“伯父大人放心,小侄谨记你的教导,认真做事老实做人,和同僚处得也好。”原来,这个王二在外浪荡了多年,别的没学会,只察颜观色和口中抹蜜的段位极高。只半天,就和县衙里的人混得称兄道弟。

这个上午,他跟手下地弟兄出去巡街收税,收获不错,共计糖葫芦十串、甜水两碗、麻鞋三双,并痛殴了三个流民,感觉今日才算是过出了个人样子。

他见周楠心情不佳,就小声问:“伯父大人,可是衙门里公务不顺坏了心情?”

周楠喝道:“我跟你也说不到这些,多嘴。”

“伯父大人你也不要训斥小侄,侄儿是不中用的人,可就是耳朵尖,懂得怎么套别人的话。这城中的好多事情我都晓得,或许能够为伯父分忧。”

周楠就说:“今天的事情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大概将这事同王二说了一遍。

王二:“是有些不对头,伯父你等着,保管替你访的明白。”又道:“吃好了,小二,你过来,这是饭钱。”他难得大方一回,叫人意外。

下午的时候,王二又从那扇门溜进府衙,叫道:“伯父大人,事情不好了。我现在才知道府上如夫人六姑娘是丁知县的外甥女,难怪知县许了我一个副班头的职司,却原来是伯父大人你的面子。”

“那丁县尊和宋知府虽然是同年,又出自同一个座师的门下,却是水火不相容的大仇家。你做了丁知县的外甥女婿,怕以后在府衙的日子难过了。这事是这样……”

听王二说完府、县两位掌印官的恩怨情仇,周楠大惊:“这什么草蛋事,怎么就落到我头上来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究竟图个啥

王二说,山阳知县丁启光和淮安知府宋孔当不但是同学,还是同乡。他们都是河南归德人氏,两人在当地都有文名,是年轻一代读书人的后起之秀。

在古代,读书进学可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的事情,丁启光见宋朋友日子过得清苦,时不时接济一二。

君子有通财之谊,大家同为士林一脉,读的是圣贤书,也不将这些阿堵物放在心上,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客套的。

且大家将来都是要科举入仕的,以后进了官场,有的时候还人情的机会。宋孔当一遇到手头窘迫,通常是一封信过去,丁启光就会慷慨解囊。

也因为有丁知县时不时的接济,宋孔当得以继续学业。十年寒窗,两个同学同一期在乡试中了举,又同一期考中进士。

无论怎么看,宋、丁二人都是好得穿一条裤子的gay蜜。

之所以闹成今天的生死仇家,其实和二人性格上的缺陷有莫大关系。

原来,丁启光少年时读《春秋》读《史记》读昏了头。少年时喜欢结交各路英杰,家中常常是高朋满座。但凡你念过几年书,会得几句子曰诗云,投上门去,赋诗一首,都会得到小丁同学热情接待。住上十天半月,告别的时候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盘缠,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孟尝君。

不过,他因为是富家子弟出身,好大言,喜炫耀,每次帮扶了贫困同道之后,都会在场面上广为宣讲:某某某今天得了我多少银子、某某某上次进XX学堂读书是我写的推荐信……

如此一来,丁启光急公好义名声算是彻底建立起来。

别人还好,得了他的帮助,自是心存感激,但遇到那种自尊心强的人,却要适得其反。

宋孔当每次写信向丁启光求助的时候,丁同学都会把他的信一封不漏地示之于众。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次数一多,宋朋友心中就腻味了。

特别是二人之间的信件往来还涉及到许多隐私,比如宋孔当就经常在信上写到,近日和三五文朋诗友游历河南府,交际应酬都需要使钱,还请丁兄兑来白银二十两,以备不时之需。

再比如:《眠月楼》的小翠姑娘知情知趣,甚得我心。此人善解人意,身世可怜,我甚惜之。欲购金步摇一支,红粉赠佳人,也是一桩美事。还望丁兄赠银十两,博美人一笑,至盼至要。

再比如:近日身子不适,谷道瘙痒,我心惶惑,想必是上次文会时惹上的麻烦。开封府严监生家的书童甚是俊美,真真是个粉装玉砌的人儿。人生苦短,譬如朝露,转瞬即逝。就是要走许多地方,认识许多人。丁兄尽快兑来汤药十两,至盼至要!

反正,宋知府一问要钱,就是至盼至要四字。

这样的信也被广诸于众,确实尴尬。

宋孔当心中就恼了:丁启光你这狗日的什么意思,是讽刺我家贫,以显示你是义薄云天的带头大哥吗/?你要买名,也不能贬低我吧,如此,我以后还怎么见人?

两人翻脸是在有一年的会试,宋孔二人都中了进士。

宋孔当是二甲第三十名,后来经过考核,中了庶吉士,算是走上了升官的快车道。丁启光惨了点,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宋知府是寒门出身,如今得遂所愿,顿时把持不住,又写信给丁启光。这次,他提出了一个相当过分的要求,说他的老婆和他结婚十多年尚未生下一二半女,准备休妻再娶。问丁启光有没有合适的豪门白富美推荐。

丁启光和宋孔当交往的时候和宋夫人也熟,心道这宋朋友还真是个没良心的,你老婆当年不嫌你穷,辛辛苦苦操持家务奉养公婆,你现在功成名就了就要弃之如弊履,那不是陈世美吗?

首节 上一节 163/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历1592

下一篇:极品驸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