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闲臣风流

闲臣风流 第217节

公函中周楠重申了朝廷清丈各家隐冒皇产的政策和坚强决心,训诫李伟不要执迷不悟,让他约一个地方和周行人见面,交代问题,配合工作。

这公函里的话很难听,表面上看起来周楠所领导的清丈工作小组简直就是要和李伟势不两立,其实也就是虚张声势。

周楠真若要和李家闹,直接带人上门贴封条就是了。如此,事情就闹大了。

他可没有心思,李伟这人在真实的历史上飞扬跋扈。

作为一个穿越者,周楠自然知道未来李妃的厉害,他可不想和李家翻脸成仇。

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做做样子,打打口水官司罢了。

而且,这份公函中还有一层隐藏的含义:“李国丈啊李国丈,你老人家的事情现在闹大了,大家都头疼,还是自己快想法子解决吧,别叫我们下边的人为难了。我想,以你的身份和王府的影响力,要想平息这一事态应该很容易吧?兄弟我先拖得一天算得一天,为你争取时间。”

发了公函,周楠在司里看了一上午书。

吃过午饭带着手下去街上转了一圈,然后说:“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各自回家,明日再来。”

众手下都松了一口气,赵经历的死给大家留下了很重的心理阴影,自然不愿意再去钻那个虎狼窝。

顿时都散了个精光。

回到家中,见到周楠,窝头正好买了木炭,背着一个背篓正要进门。见到主人,忙过来请安,道:“老爷回府了,朱老爷他……”

周楠心中一惊:“朱大人怎么了?”

窝头:“回老爷的话,朱老爷还没有走,说是没地方可去,要在府里住上一阵子。”

“什么,还赖上本大人了?”周楠吃惊。

窝头:“禀老爷,家中有客人来访。”

“什么人?”

“是个女子,现在正和朱老爷在书屋说话。”

“相貌如何?”

窝头抓了抓头:“好看。”

周楠心中奇怪:女子,什么女子,我来京不过几日,可没有什么红颜知己……难道是教坊司的那两个女子见本大人诗文了得,英俊潇洒。以至于春心大动,来一个红拂夜奔。哎,人长得太帅,太有才华,必然有幸福的烦恼。

第一百八十四章 离经叛道的少女

带着好奇,周楠进了书屋。

当跨入门槛,就听到朱聪浸的怒吼:“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小姐之言极是荒谬,世上只闻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女子从一而终,此乃天道和人伦,哪有一女多夫的道理?”

周楠听得此言,大吃一惊。一女多夫,这也太前卫了点吧?

又定睛看去,却见,朱聪浸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正襟危坐于书房中。

那少女生得娇小,却明眸皓齿,眉宇中带这一股英气,竟是潇洒明慧。在她身后,则立着白七。

如果没有猜错,这人正是徐阶府中的阿九。

阿九摇头:“不然,朱兄此言差矣。所谓礼仪道德,不过是南时朱熹和二程建立。再两宋之前,妇人再醮也是常事。譬如唐朝太平公主就先后嫁了两次,宋朝易安居士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也重新嫁人。偏生在朱程之后,就要用这些所谓的纲常伦理来束缚女儿,毫无道理。”

“朱程之前,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没有说妇人丧偶之后就必须守节。”

周楠听到阿九这么说,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二人是在讨论妇人丧偶之后能不能再嫁,而不是一妻多夫。否则,若是他们的谈话传出去,自己的名声算是彻底地怀掉了。

“见过九公子,不知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阿九朝周楠一点头,露出洁白整齐的小米牙:“自然有事来寻周大人,叫我好等。”

“住口!”这个时候朱聪浸发出一声怒吼。

他是皇族,虽然不能参加科举,可从小读书,儒家的理论在他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一般读书人说起孔子和孟子都不敢直呼其名,而是以大成至圣先师和亚圣称之:“你这女子直是可恼,若是女子不守妇道,还有何廉耻可言,人之所以不是禽兽,那因为知耻守序守礼。所谓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阿九不屑地冷哼一声:“朱兄,你我今日是在探讨礼制,切磋学问,你若有道理但讲无妨。一味上纲上线,以大帽子压人,只能说明你这人腹中无物,草包一个。”

“你!”朱聪浸气得满面铁青,手微微发颤。

见他要发怒,阿九突然一笑,反问道:“朱兄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想必读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

朱聪浸:“读过又如何?”

阿九:“你们读书人,一向奉孔孟的话为圭皋,想来这两位圣人的话必然对的?”

朱聪浸:“那不是废话吗,你一个小女子又懂得什么圣人言。”

阿九眼珠子灵活地一转:“那么我问你,为什么孔孟当年不禁妇人再醮?”

朱聪浸:“我如何知道?”

“那是因为你读书不细,或者死读书,不知道思考。”阿九接着道:“原因很简单,国家缺人口。妇人体弱,下不得地,打不了仗。若丈夫死了,就要守一辈子,不给国家生孩子,拿你何用?”

“孔子《论语》《先进篇》中有言: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这篇文章来看,当时海内如齐、晋这样的大国,举全国之力也不过战车千乘。以一车三人算,也就三千甲士。国家征兵,以二十丁抽一,国家有青壮男儿不过六七万,再加上五十岁以上老人和十二岁以下孩童,还有妇女,孔子那个年代所谓的大国也就几十万人口。”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开始伐吴时出动的兵力是: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合计四万九千人。可见,当时越国总人口并不多。”

“战国时代秦、赵长平之战,武安君白起坑杀降卒四十万,就几乎将赵国所有的青壮屠戮一空。由此可见,当时的赵国也不过几百万人口,也就是如今的两三个顺天府而已。”

阿九继续说道:“由此分析,古时海内人丁稀薄到何等程度,人口才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所以,古人并不禁妇人再醮,甚至鼓励寡妇结婚生育。你要守节,还有受到官府的惩处。到宋时,人口一下子多起来,就拿东京汴梁来说,就达百万之巨,这一点你可以读读《东京梦华录》上面写得清楚。”

“人口一多,吃饭的人就多。这个时候,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盛与否就不再是人口,而是钱粮。人一多,必然用礼仪和法纪来约束个人的行为。如此,才有妇人节烈一说。”

“可见伦理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不同,自不相同。”阿九指着朱聪浸的鼻子道:“朱兄你还是读书不细,或者是读书的时候不用心。学而不思则惘,说得就是你。”

首节 上一节 217/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历1592

下一篇:极品驸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