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闲臣风流

闲臣风流 第416节

王若虚点点头:“陛下已经下了旨意,福建布政使徐乾调去广西做巡抚,福建使司那边已有空缺。我也是一把年纪,也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欲谋福建右参政一职,天官也准了。”

他笑道:“富贵不归故里,犹如锦衣夜行,朝廷这么安置,老夫很满意。”

布政使司参政乃是从三品,老王也算是高升了。当然,权力和吏部主事却是不能比的。

周楠怅然若失,叹息道:“若虚这一走,再要相见却不知道是什么日子。不过,还是恭喜你了。”

他这才明白刚才王若虚口中说“过得几年,子木未必不会到六部做个主事甚至郎中,王某怕也要有求于你了。”的意思,他是在向自己告别。

王若虚也有点伤感:“你我结识一场,往年之交,我心中也是不舍,子木珍重。”

周楠心中知道,以古代糟糕的交通状况和落后通讯条件,这一别只怕今生再难与王若虚见面了。

他在京城最大的助力是徐阶和王若虚,现在已经和徐阁老翻脸,王主事又要回老家,以后若有事,只能靠自己了。

回头又一想:其实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还不是靠自己?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只有自己才靠得住。

周楠考虑了一下,这次去道录司对自己来说也是一大机遇,将来在嘉靖那里混个脸熟,再中个进士身份,就算没有任何靠山,也能在朝堂立足。

为了抢在王锡爵前头见到嘉靖,为了打这个时间差,周楠也不耽搁,第二日就去道录司上任,显得很急,也不太体面。

道录司司正虽然只是个正六品的官,却是个独立单位,关起门来自成一统的。

按照朝廷的礼制,像这种官去上任并不能那么随意。

首先需要由司里的官员自亲登门去请,表示尊敬之意。另外,去上任的那天还需要吏部的官员亲自送过去,以示郑重。

现在的周大人可顾不得那么多了。

道录司的官衙位于京城内城西北什刹海旁边一个叫烟袋胡同的地方,衙门口正对着波光鳞鳞的大湖。

什刹海连通着下面的中海和南海,乃是京城中心的中心。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烟袋胡同,明朝有烟吗?

还真有,此时正值地理大发现时代,美洲的烟草已经传入中国,还没有被人们接受。只被中医当成一味草药使用,用于培养阳气。

和中央各部衙门不同,道录司竟设在一座道观里。

道观名曰广福观,代天顺三年建,分为东、西两院。东院即正院,有吕祖殿一间、太师殿一间和三清殿三间。最后面还有后殿一间,规模极大。观中有道士主持,手下道士五十来人,那道人还有个正七品的官职。

嘉靖皇帝笃信道教,很多道士都被他赏了官职。比如当年的龙虎山天师邵元节,就得了个正一品衔。当然,这些品级只算是一个身份认证,并不领俸禄也有实权。

东院有三进院子,二十多个房间,二十来个差人,那就是道录司的衙门了。

没错,道观和司衙共用一座道观,也算是大明朝独一份儿,由此可见道家在嘉靖年地位之高。

第三百四十五章 六根这是睡糊涂了吗

周大人来得唐突,但司里的差人却不敢怠慢。毕竟,他是司中一把手,还直接负责具体业务。

原来,像道录司这种中央机关,左司正虽然排名在前,可很多时候只是个门面,干活和管人的则是右司正。

一通忙乱,所有人纷纷过来见礼,“司正”“司正”地喊得恭敬。

又有人拿来官府给周老爷更衣。

看着身上的大红官泡,依旧胸口绣着那只鹭鸶,周楠有种梦幻之感。

他以前以为品级低,官服都做草绿。古代的服装又宽大臃肿,穿在身上简直就是只蛤蟆。

如今,看到这代表贵气的红色,看到鹭鸶,周大人张嘴欲笑,又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硬生生忍住。

明朝官员胸口的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从此起,周楠才算是正式跨入了“衣冠禽兽”的队伍了。

他此刻有种浑身放松的感觉,即便将来中不了举人,中不了进士,这个官儿大可当下去。以自己的才智,还很有可能干一辈子。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也只有做官才能混得像个人样子。

当然,见识过官场的光景之后,他也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下去,秋闱、春闱还是必须要去考的。

当下,周大人亲切地接见了手下,训话之后,就开始将往日积欠的公事一一处置了。并让书办拿了一套《庄子》、《淮南子》和《老子》过来仔细阅读。

既然搞了宗教管理工作,业余所上也该熟悉一下。《道藏》浩若烟海,别说搞懂,就算尽数读完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最经典的几本怎么也得过一遍。否则,将来和道士们接触,开口就打黄腔,那不是笑话吗?

我们的周司正飞快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老子》和《庄子》不长,他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读过,也能背诵,《淮南子》比较长,很多内容需要借助专业的参考资料。

他读了两章,心有所得。感觉心思疲倦,就扔到了一边。

只喝着茶水,慢慢回忆起以前所读过的青词,并信手记录在纸上以备不时之需,这才是他未来见到嘉靖时安身立命的基础,马虎不得。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奇怪,青词这种东西周楠一个普通人从何得知,又记得那么清楚。

事情还得从周楠读大学的时候说起,他这人从小就有一个特点,对未知的新鲜,神神道道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如此如何能够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如何在大伙儿面前装逼?

当年读到明朝嘉靖年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他对青词产生的强烈的兴趣。可说来也怪,嘉靖朝的青词竟没有一首流传于世。

这就让他感到奇怪了,一查,才知道,原来这玩意儿是用来祭祀上天的,用过之后就要一把火烧掉。

在查资料的时候,偶然间他查到了中国道教协会的网址,和几个大德高人在论坛上交流过许多次,关系很是不错,也拿到了历代道门所写的经典青词,并用相关资料写了一篇论文,得了学校导师的好评。

上次在内阁值房见到嘉靖的时候,他随手抄袭了两篇,效果还算不错,这才有他被徐阶任命为道录司右司正的事情。

现在趁记忆还没有消退,抓紧将还记得的青词都抄下来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刚抄了三篇,就有书办来报:“禀老爷,神乐观知所六根大老爷求见。”

六根,这分明是个道士的道号,怎么又成了朝廷的官员……这名字好熟。

首节 上一节 416/6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万历1592

下一篇:极品驸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