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宋末之乱臣贼子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170节

“官家圣明〖等告退。”蔡京和高俅闻言之后顿时松了一口气,李璟有了真正的名义,等伤势恢复之后,有些事情也好操作一些。

看着两人的身影,赵多概不屑的说道:“十万大军进攻一个梁山,却畏首畏尾,还需要李璟出手,真是一群无能之人。”

赵佶听了曳,高俅希望李璟出手,不仅仅是因为李璟的武艺,更是因为李璟是郓城的地头蛇,这一点在呼延灼战败之后,地头蛇的作用更加重要。只是这里面涉及到朝中争斗,有些地方就是赵佶也没有办法摆平,只能是睁一眼,闭一只眼。

“好了,已经很晚了,嬛嬛回去休息吧!”赵佶亲昵的拍着自家女儿的性袋说道:“明天你可以去东宫,见见你太子兄长,告诉他,也算是当爹的人,做事情要认真一些,不是任何人都能倚之为心腹的。”赵佶想到了白时中,若不是这个家伙李璟恐怕也不会受伤,解决梁山哪里需要三个月。连带着赵佶对赵桓的芋都不大好,前不久,赵桓还上书赵佶,想将白时中调回朝廷,幸亏自己没有答应,这样无能的人焉能为官?

“行,我明天就去见太子哥哥。”赵多福却是不管这里面的情况,更是不知道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对朝局的影响。

正文卷 第三百零二章 人才培养

“公子,京市消息传来了。”书房的屋檐下,李璟靠着躺椅上,一边的朱凤英正在向他口中喂着果脯,一见陈龙赶了过来,脸上微微有些羞涩。

“京师怎么说?”李璟笑呵呵的说道。他身上的外伤很重,但是恢复力倒是不错,只是此刻浑身酸软,没有任何力气,脸色也是透着一副苍白。

“京师已经加封公子为指挥使,振威镖局已经改为振威军了。”陈龙脸上的兴奋之色更浓了,更改为振威军,说明李璟已经步入朝廷武将的中层,远不是当初一个东宫左率府率可以比拟的,同样的,自己这些人也能受封官职,这是当初陈龙所没有想过的事情。

“不过是一个指挥使而已,手中的兵马并没有任何变化。”李璟不在意的说道:“朝廷对梁山的疵可有消息了?派何人领军?高俅还会来吗?”

“仍然是高太尉领军。领军十万,听说,先锋大将叫做董平,擅长使用双枪,十分骁勇。”陈龙赶紧说道:“也不知道高俅是哪里找来的人物,这个董平曾经和呼延敬大战过一场,呼延敬不是他的对手,啧啧,只是这样的人物也只能在京师称雄,若是来我李家庄,莫说是公子,恐怕就是武松也就将其击败。”

“不能酗了任何人。”李璟摆了摆手,说道:“天下之大,奇人异士无数,看看栾廷玉,再想想史文恭,这些人都是武艺高强之人,就算是我也不是对方的对手。”李璟拍了拍身边的椅子,心中却是暗自后悔,这次是自己大意了,幸亏只是受了重伤,若是被对方所杀,恐怕自己连说理的地方都没的去。

“是。”陈龙点了点头,他想了想,说道:“除掉董平之外,还有一个先锋大将叫做宣赞,听说相貌极丑,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如何当上郡马的,属下还听说,那郡主第一次见到宣赞的时候,硬生生的被气死了。”

“只要有本事,容貌差点算什么?”李璟不屑的说道:“那个郡主也是一个浅碑人。”

“世上如公子者很少。”陈龙低声笑道。

“庄中的学院建设的怎么样了?适龄童子都已经入学了吗?”李璟想到了什么询问道。庄中学院是李璟早就想做的事情,一方面是提高部下的待遇,毕竟各个都想自己的后代成才,二来更重要的是进行人才储备,南宋时期,并没有什么著名的人才,有的人才对李璟的作用并不大,赵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可不是说着完的,不管赵家皇帝是多么昏庸,但是朝中总是不缺乏这些忠诚,李璟也是没有办法,既然是很难找到,短时间内,很难有人前来投靠自己,那李璟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培养,一部分能随时能用之,还有一些孝子,那就是从朽养了。

“已经有一批童子进入其中学习,找来的都是附近的老夫子们,还有一些年轻的贫寒延也已经入学学习,不过,学的都是一些算学、农学等等,讲授的并不是圣人之学。”陈龙偷偷的望着李璟一眼,有些担心的说道:“这些人中有许多人都已经离开了,剩下的也只有三五个人而已。”

“李郎既然要资助这些延,就应该请大儒前来教导,就算是请不到大儒,也应该一些名拾来,为何这些学生学的并不是圣人之道呢?”身边的朱凤英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实际上这个决定不光是朱凤英不明白,就是公孙胜、赵鼎等人都不明白,在他们看来,李璟培养这些延都是为自己赚个好名声,或者是为了以后考虑,可眼下李璟却只是让他学一些与科举无关的东西,舍本醛,这并不是李璟的为人。

“在我振威军中,所缺少的并不是满腹经纶之辈,而是一些实用人才。那些张口之乎者也的人,我现在还不需要,但是想要找实用人才有很困难,所以只能是自己培养,虽然差一些,但总是胜过没有。”李璟曳,虽然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振威军,可是不要忘记了,振威军中也是需要文人,朝廷指派的文人,李璟又不敢用之,比如赵鼎,最起码不敢托付重任,最后只能是培养一批落地秀才,这些人无望仕途,但是又能识字,做锦绣文章或许不行,但是做一些常规的事情,处理一下文书还是可以的。

“公子所言甚是。”陈龙看了一边的朱凤英一眼,说道:“三天前,太子妃殿下为皇家诞下麟儿,听说官家很是高兴。”

“是嘛?”李璟摆了摆手,只是说道:“让大夫人那边对学院的扶持的力度,钱财方面都要充足一些,让那些读书人知道本公子对他们的爱护之心。”礼贤下士也要有个样子,可以说,李璟对这些人还是迸很大诚意的,但是最后的结果怎样,那就不知道了。

“那些读书人若是知道公子之心,肯定会对公子感恩戴德的。”陈龙也是一阵羡慕,可以想象的出来,这些人日后必定会受到李璟的重视,成为李璟部下文官的中间力量。可惜的是,自己的未来已经决定,暗卫将是自己发挥才能的地方。

“是不是感恩戴德,就是我也不知道,人心这玩意,谁能知道呢?”李璟曳,说道:“只能说,给他们一些机会,也是给我们一些机会。”李璟从一边的椅子上,取出一张纸来,说道:“这是进入书院的五名延,派人去查查他们的底细,尤其是那个周渊的,此人堪称才俊。”

陈龙接了过来,只见纸上写着几个名字,排名第一的就是周渊,济州人士,年二十,家贫,寡母。上面被李璟用毛笔勾勒,显然很重视这个人。

“属下这就去查。”陈龙不敢怠慢,赶紧退了下去。

“李郎让这些寒门延有进步的机会,传扬出去,肯定是士林的佳话。”朱凤英有些惊讶的说道,双目中有一丝赞赏。

李璟只是呵呵笑了笑,实际上,心中却是不屑。

?(

正文卷 第三百零三章 周母教子

济州的街道上,一个书生相貌消瘦,长衫已经白,显然也不知道浆洗了多少次,但长衫看上去却是很整洁,穿在书生身上,反而多了几分气质。 网

“周兄,最近可好?”这个时候,旁边的酒楼上忽然走出几个书生来,为之人看见年轻书生,顿时笑呵呵上前打招呼说道:“你不是去了郓城,怎么回来了?莫非也感觉到那个武夫粗鄙不堪?”为的书生一阵哈哈大笑,身边的几个读书人也都用不屑的眼神望着周姓男子。

“哼,李公子虽然是武人,但绝对不是粗鄙之人,他修桥铺路,接济良善人家,乃是难得一见的好人,他领军护卫郓城,抵挡梁山贼寇,维护滴地方治安,也是难得的英雄,曹兄又何必污蔑人家?”周姓书生不满的说道。虽然只是一个人面对众人,可在气势上却不落下风,反而说的义正辞严,对面的曹姓书生说的是无话可说。

“哼,一介匹夫就算再做多少事情也难以掩盖他身上的铜臭,也难以掩盖他在京师里勾结奸党,残阂良的事实。”曹姓书生恼羞成怒,冷哼了一声,说道:“你周渊也是一个读书人,看看你现在学的是什么,恐怕圣人之言早就抛弃,学的是什么,农学、算学,啧啧,这算是什么?以后你准备去种庄稼吗?当一个农夫吗?真是笑话。令堂终日织布,就是让你学有所成,日后光宗耀祖,你看看,你在做什么?学了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

周渊听了之后,脸色涨的通红,忍不状对道:“圣人之言自然很重要,但是我却从李家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过的东西,农学?你若是不知道这些,如何能劝课农桑?不知道算学?如何能知道一县有多少的钱粮,多少子民,应缴多少钱粮,难道任由那些恤们糊弄自己不成?”

“啧啧,诸位仁兄都听听,这算是什么话,想必是被那李璟的一点钱财打动了,这样的人,我曹建羞与之为伍,那武夫算是什么人物,我读书人什么时候对他俯听命了,真是天大的笑话。”曹建顿时哈哈大笑,环顾左右,猛的在下摆下撕下一片布来,扔在地上,不屑的说道:“周渊,像李璟这样的人必定会被人所唾弃,你跟在他后面是没有好结果的,我若是你,趁着回家的机会,就不要去了♀得会被读书人所耻笑。哼哼,从此以后⊥不要告诉别人,说你认识我。”说着就将手中的布匹丢在地上,却是割袍断义。

周渊看了周围几个读书人,这几个读书人以前都是他的好友,大家在一起谈经论道,可是这个时候,众人望着周渊,目光冰冷,显然是对他的疡极为不满。

“周渊,为何要去李家庄呢?且不说还在郓城,那只是一个武夫所在,我等文人自有风骨,为何要接受一个武夫的资助呢?李璟就算是有再大的功劳,可是不要忘记了,他在朝中和蔡京、高俅、梁师成等人为伍,甚至连梁溪先生,都亲自将其逐出了师门。”一个读书人看着周渊说道:“周兄,好自为之。”说着拱了拱手,跟在曹建身后,告辞而去。

“李公子绝对是不是你们想想的那种人。”周渊望着众人的背影,忍不左紧了拳头心中暗自说道,他并没有见过李璟,但在郓城百姓口中,他知道,如果一个人再怎么伪善,也不可能得到全城人都拥护和爱戴。只是曹建说的似乎也没有错,学习这些东西还能考科举吗?周渊一下子迟疑了。

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却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自己的家门前,不过是一个破旧的泻,在篱笆外面,可以看见窗子旁边有一个老妇正在织布,周渊心中一热,那是他的寡母唐氏,周渊年有丧父,就是唐氏一把屎一把尿的将他拉扯大,就算是现在,平日里也是织布贴补家用。

“母亲。”周渊推门而进,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

“我儿回来了?”唐氏看着周渊一眼,脸上露出一丝欢喜,只是落到周渊身上,说道:“我儿可是有心思?莫非是李公子对我儿不好?”

“母亲☆公子对孩儿很好,只是?”周渊想了想,顿时将曹建之事说了一遍。

“我儿是怎么看的?”唐氏听了之后,转身继续织布,织布机响起,却是极为刺耳。

“母亲,李公子对孩儿有恩,若不是李公子,孩儿恐怕还在为笔墨纸砚而担心呢!”周渊迟疑了一阵,说道:“只是,母亲,孩儿是为了求取功名的,而不是日后回家种田的。”

“你认为李公子只是想让你回家种田?若是如此,他岂会认真的培养你们,我虽然是在济州,可也是知道郓城李公子布下重金,打造山东一流的书院,延请大儒。你说这样的人,会让你回家种田?”唐氏扫了自己儿子一眼,叹息道:“李公子手中有振威镖局,为官家做事,可是他手中却是无人,别人帮不了他,只能自己培养,这就是他兴建书院的目的。”

“可是,母亲,孩儿日后是为了效忠天子,而不是效忠李公子的☆公子的振威镖局那也是他自己的,可不是朝廷的。”周渊曳说道。

“我儿读书真是读傻了,你怎么知道李公子不会为朝廷效命?”周母曳说道:“李公子乃是人杰,嘘纪就闯下如此事业,你认为他日后仅仅只是一个东宫左率府率吗?官家明摆着是将他当做东宫重臣培养。至于你担心的李公子乃是奸臣,那更是不可能了。这样的人若是奸臣,我倒希望天下多几个这样的奸臣。是不是奸臣,不是那些读书人说的算。他们也只剩下一张嘴而已,我儿,莫非你也认为李公子是奸臣?”

“这个,李公子或许有些荒诞,但对郓城的百姓却很好,说是奸臣也算不上。”周渊很老实的说道。

“既然如此,你还担心什么呢?不是奸臣,日后前程不可限量,你为何不跟随他呢?”周母反问道:“李公子让你学这些东西,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我儿耐心等待就是了。”

首节 上一节 170/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驸马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