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宋末之乱臣贼子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350节

“关中残破,王气已经消散,不易为都,李璟夺取关中,恐怕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啊!”李霄望着韦良才说道:“终南会真的决定让李璟进入关中不成?按照李璟的一贯作风,恐怕这次终南会会吃亏啊!”关中虽然已经残破,但是八百里秦川,汉唐根基所在,就算再怎么残破也不会差到那里去,汉唐留下来的根基足以恢复生产。

而且终南会这些年能有如此大的资本,不就是因为关中的地理情况吗?关中的人口众多,土地也不少,只是这些东西都是掌握在终南会手中,李璟一旦今日关中,这些人的土地就会受到影响。

“呵呵,关中虽然残破,百姓也很贫穷,但实际上,这些百姓还是有些土地的,根本就不需要王上再另外赏赐土地。”韦良才忽然笑呵呵的说道。脸上还有一丝得意之色,显然针对李璟的一些政策,终南会并非没有对策。

“家主,王穆离开了太原。”这个时候,外面走进一个下人来,大声说道。

“离开了太原,看样子是王璞出手了,否则的话,王穆这个家伙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只是少了王氏再来撬动这样的机会就难了。”韦良才忍不椎道。

“少了他自然是不行,更何况,既然上了船,想要下船,恐怕没那么简单,终南会的船岂是那么容易下的,那不是太过笑话了吗?”李霄冷森森的说道。

让王氏成为王后,虽然能增加自己成为宗正的机会,但是李霄并没有将希望放在这上面,他主要的目标是王璞,这个在士林之中很有威望的人物,若是他能开口,就会代表着士林中大部分都站在他这边,一起上书李璟,将陇西李氏拉入王族之中,自己这个族长顺理成章的会成为宗正。

“实际上,眼下倒是有一个机会,李兄不把握呢?”韦良才好奇的询问道。

“是什么机会?”李霄忍不庄问道,他还真的没有想到眼下有什么好的机会,能让自己快速的融入李璟这个利益集团中。

“关中。”韦良才出言说道:“李乔领军出征关中,关中西军还在幽州,几乎是可说是无兵可守,李乔大军几乎是所向披靡,若是李氏族人加入了李乔大军之中,必定能建立军功,那个时候,只要朝中有人能够为李氏说上两句话,李兄这个宗正之位还不是手到擒来,更何况,宗族弟子也能趁机进入军营之中,掌握军中力量,两全其美啊!”

李霄面色一愣,最后苦笑道:“百余年过去,族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勇武,能够领军征战的比较少,加入其中,恐怕会坏了大事。”他当然不会说,这种事情他曾经也动过心思,可惜的是,自己愿意,李乔不愿意,甚至连李汉和他的儿子都赶了出来,连李汉都是如此,其他的族人更是不可能成为李乔的麾下。

“若是如此,那倒是可惜了。”韦良才惋惜道:“李璟最重视的就是军功,若是李氏族人都能如同李乔那样英勇善战,哪里还需要如此谋划的。”

“现在都是文人治国,若是重视武将,韦兄不要忘记了宗族百余年之祸啊!”李霄笑呵呵的说道。

韦良才听了面色一变,李霄口中的百余年之祸,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原本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世家已经没落,黄巢起义更是使得世家大族损失惨重,不管是黄巢也好,或者是五代十国时期也好,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武夫掌权。

“想来不会吧!”韦良才面有苦涩,说道:“现在我等世家实际上都已经化为普通人,除掉宗族传承之外,实际上在朝堂之上并没有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这些武夫又能如何?”实际上,关东盟和终南会在这一点上不一样,因为地域和历史的缘故,河北、江南之地,读书人之甚多,这些大多是关东盟的范围,而关中一代读书人很少,只有很少人才能成为朝廷的官员,洛党在朝中的势力比较,哪里比的上其他地方的读书人。

“算了,不管怎么样,李璟这次进入关中,是你们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机会。他若是抢先进入河北、河南之地,恐怕关东盟那些家伙早就想着投奔李璟了,现在进入关中,他肯定要用关中的人。你们终南会的机会到了☆璟的暗卫虽然厉害,但在关中一带还是差了一些,正好让你们进入唐营之中。”李霄摆了摆手,说道:“李璟千防万防,还没有防住我们进入他的内部。”

“再强大的敌人也不可能抵挡终南会的入侵,千里做官不就是为了钱财的吗?终南会别的没有,钱财不少,只要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就能送什么。”韦良才得意的说道:“那些贱民看上去占据高位,可那又怎么样,看看这次,我们终南会耗费了大量的力量,不就是为了今天吗?想想,李乔大军到的时候,关中百姓食箪浆壶,千里喜迎王师,这是何等的荣耀,对于在关中之战中,归顺大唐的人,相信李璟不能不封赏吧!”

李霄深深的望着韦良才一眼,终南会这次恐怕是耗费了大量的力气,同样,也必定会得到大量的好处,与李霄相比,终南会上下齐心,从上到下,由太原学府到关中战争,终南会内外渗透,莫说是李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不知道如何应付,就算是李霄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应付此事。

正文卷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定后

李璟大军停在雁门关,他让人从云州取了普速完、巴达玛和耶律南仙三人,虽然三人都有孕在身,但是过年乃是华夏人大团圆的日子,李璟作为唐王也不例外,更不要说,这次还要拜祭宗庙,自己的女人都要到场,只是三人的行程稍微慢一些。

雁门关守将李敢将李璟等人迎了进来,在萧普贤女的服侍下,洗了一个热水澡,就听见李敢前来拜见,李璟穿着月白道袍,大厅内生了火炉,倒是显得不怎么寒冷,反而显得温暖如春,他让人温了酒,招呼李敢说道:“大牛的婆娘给李叔生了大胖杏,敢叔,我还没恭喜你呢!”

“多谢公子关怀,这些都是公子的关怀,属下感激不尽。”李敢脸上厩笑容,他现在也是有孙子的人了,加上身居高位,整个人都好像是年轻了几岁一样。

“敢叔,这个时候来,恐怕是有事情要说吧!”李璟看着李敢一眼,笑眯眯的说道:“你我叔侄之间,不必在乎这个在乎那个,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了。”李敢忠厚老实,几乎是看着李璟长大了,虽然是李璟的家生子,但却是李璟的叔辈。

“听说王上准备册封王后和王世子?”李敢尴尬的说道。

“天地阴阳,乾坤纲常,有唐王,自然是有王后。怎么,敢叔,你也有看法?”李璟低着头,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时候多了一块玉佩,在一边把玩起来。

“属下哪里有什么看法,只是属下听说现在太原城中议论甚多,许多人都说柴氏可以为王后。还说兰夫人先天不足,不能为后,这成什么样子,兰夫人也是属下看着长大的,虽然曾经嫁给了王上的兄长,可是对王上可是没话说的,属下以为,兰氏可以为王后,定北公子可以为王世子。”

“李叔,这个是你一个人的意见?还是大家的意见?”李璟一开始脸上还有一丝笑容,但是到了后来脸色就变得凝重起来。

“怎么,属下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李敢有些紧张,脸色微红,赶紧说道:“属下只是随便说说,王上认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属下就不说了。”

“没事,没事。”李璟笑呵呵的说道。他相信李敢绝对不会被其他人言语所动,顿时宽慰道:“敢叔,这些话在我面前说说就行了,不要在外面说了,世人为权利和利益所重,有的时候,一件新在这些人眼中,就会变成天大的事情,为被他人炒得满城风雨,让人为难。”

李敢面是微微一变,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他没想到自己说出一番心里话,居然会惹来李璟如此感慨,嘴巴张了张,却是不知道说什么。

“你看看,本来册封王后、王世子是一件新,无论是册封谁,我不过是下了一道命令就可以了,但是这些人眼中,这个王后能让众人心服口服,要有高贵的血脉等等,实际上哪里有那么多,只要我喜欢就行了。”李璟站起身来,望着外面的松树说道。

“王上既然有了决定,何必在乎这些,一道旨意不就解决了一切吗?谁敢胡言乱语,属下第一个要了他的脑袋。”李敢赶紧说道。

“那好,敢叔说的有道理,既然如此,敢叔可否走一遭太原。”李璟哈哈大笑道。

“属下愿意前往太原走一遭。”李敢拍着自己的胸膛说道。

“也罢M让这崇雨早日消散吧!”李璟让人上了笔墨纸砚,在上面写道:“孤闻王者始风,本乎后德。天下内治。模厥人伦。咨择邦媛之良。懋敷嫔壸之懿。爰推异数。诞布公言。鲁地兰氏有冲敏之识,不资姆训;有淑慎之行,自成嫔则...是用册曰后,洁其粢盛,服其汗濯,敬循礼节,以率嫔御。膺兹嘉命,可不慎欤!”

李璟看了一番,大声的念了一遍,就准备用印,忽然外面大踏步走进一人,大声喊道:“王上,且慢用印〖下有话说。”

“九叔?”李璟望着来者,却见李甫浑身都是灰尘,顿时说道:“李卿,你不在太原,为何来雁门关了?”

“臣乃是麒麟阁公推,迎接王上而来。”李甫看出了李璟有些不喜,但还是说道:“王上这是准备立兰氏为后?”

“不错,兰氏与本王乃是结发之妻,立她为后,有什么不妥的吗?”李璟冷冰冰的说道。

“王上立谁为后,臣等不敢替王上做主,但是兰氏万万不可。”李甫赶紧说道:“王上要的是天下,若是立兰氏为后,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耻笑?本王若是立了其他人,才会被天下人耻笑呢糠之妻不下堂,这个道理九叔不会不懂吧么纲常伦理,只要本王将天下打下来了,谁敢耻笑本王?”李璟不屑的说道:“李敢,取本王旨意,前往太原宣旨。”李璟从怀里摸出自己的私印,盖了上去。

“臣遵旨。”李敢笑呵呵的接过旨意,得意的朝李甫扫了一眼,这才转身而去。

“王上。”李甫怒其不争的望着李璟,却是不知道说什么。

“九叔,连李敢都知道应该立兰氏,为什么,那些文人们不知道呢?李敢代表的是武将的声音,文人吗?都喜欢自己的王上血脉高贵,也希望自己的王后出身名门。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本王的女人就算不是名门,本王也能将她打造成名门出身,因为本王就是名门。”李璟指着远处的李敢说道。

“唉,王上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臣也不再说什么。”李甫看着李璟,心中敬佩之余,更加知道,李璟做出这样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李璟和兰蔻之间的感情,军中将领也是有一部分因素的。

“听说最近太原因为这件事情闹的很凶,连太原学府的学生都有不少人议论此事的?一个絮后都有人议论,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李璟笑呵呵的说道。

“这也是人之常情啊!”李甫顿时笑道。

“是人之常情,只是我的女人那么多,符合王后人选的也有几个,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推举二娘呢?”李璟望着远处说道。

正文卷 第六百二十八章 王族岂能共享

太原王宫之中,李应行走在宗庙之前,按照礼制,皇帝的家庙称为太庙,诸侯王的家庙称之为宗庙,李璟现在是唐王,所以在太原王宫中被称之为宗庙。

首节 上一节 350/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驸马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