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宋末之乱臣贼子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764节

正文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借鸡下蛋

礼部郎中办公处,虞允文看着手中的文书,这是李朝送来的礼品单子,虽然人还没有到京师,但礼单却已经到了,别的东西倒是无所谓,但上面的庆源一州,让虞允文十分惊讶,他对庆源之事还是很清楚的,这个时候,李朝将庆源一州还给大唐,必定有所求,庆源所在,位置十分怪异。

“你在想什么?”尚书虞祺走了进来。

“回大人的话,李朝送来的礼单,让下官十分不解。”虽然是父子,但在朝堂之上,父子两人仍然是以官位相称。虞允文将手中的礼单递了过去。

“庆源”虞祺也发现上面的异样,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自从前朝开始,庆源就落入李朝之手,虽然明面上是前朝赏赐给李朝的,但那个地方到底是中原的领土,陛下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机会理会,这个是李朝将庆源还给我大唐,这里面恐怕另有奥秘啊!”

“大人所言甚是,下官曾听说李朝内部,太尉杜英武掌控朝政,企图消灭政敌,这苏宪诚和李公信两人都是反对杜英武一党的,这个时候,献出庆源,恐怕是请我朝出兵的。”虞允文有些担心的说道:“陛下窥视李朝已经很久了,下官担心陛下会借口兴兵。”

“不兴兵是不可能的,到了嘴巴边的肥肉,岂能错过。只是这庆源。”虞祺曳,说道:“想来陛下用不会以庆源为进攻方向的,但若是从红河进攻,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不过,这是陛下和军机处的事情,你啊+奏折递交上去就行了,你还年幼,这行军打仗的事情,关系到国家的江山设计,不是你能管的。”前面虽然是上官和下官之间的说话,最后却是父亲关心自己的儿子了。

虞允文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若是别人大概就是将奏折递上去就算了,但自己还是翰林学士,李璟肯定会询问自己的,当下,还是仔细询问了前朝和李朝之间的战争,还让人将资料找了出来,认真的看了一遍之后,这才去了礼单去见李璟。

“一个礼单而已,有什么奇怪的吗?庆源?恐怕是一个蛮荒之地吧!”李璟看着手中的礼单,不在意的说道:“你如此看重李朝,莫非有什么问题?”

“陛下,庆源乃是前朝和李朝相互争斗的地方,曾经发起过数辰争,庆源原本是中原的领土,因为地处瘴疠之地,为前朝皇帝所弃,将其赏赐给李朝。这次李朝将庆源归还给大唐,臣以为对方必有所求,臣听闻李朝内部争斗严重,太尉杜英武和朝中大臣争权夺利,这苏宪诚就是保皇党的,这次前来,恐怕是以庆源换取大唐出兵的。”虞允文又将百年前,李朝和中原的关系说了一遍。

“原来这李朝曾经杀了我中原子民十几万人,着实可恶。”李璟这才明白李朝的来源,实际上,他只是知道李朝位于中南半岛,是一个种粮食的好地方,占城稻就是从那边流传出来的,还真的不知道,这个李朝还曾经进犯过中原,还杀了那么多人。

“臣认为这个时候献出庆源,除掉需要我大唐的帮助之外,恐怕也是担心我大唐会出兵,所以故意献出庆源,这庆源距离升龙很近,请问陛下若是进军是鸯源,更或者是鸦个远的路线,走红河呢?”虞允文忍不庄问道。

李璟听了眉头一皱,很快就笑道:“朕知道,你是担心朕会从庆源进军。”

“臣冒昧了。”虞允文俊脸微红,他在衙门中思索了好久,才发现庆源的意义所在。他担心李璟看到了庆源和升龙之间的距离,就贸然从庆源进军。

“你想的不错,从庆源进军自然是有问题的,但你想过了没有,若是不从庆源进军,日后我们所面临的局势就是想去升龙,只能是走海路,这样耗费的时间会增加许多。”李璟指着礼单说道:“别人认为庆源是一个瘴疠之地,但谁又会知道,我李璟真的会从庆源进军呢?世上有一种人,他们是道路的先锋,那就是商人。既然李朝愿意将庆源还给朕,那朕收着就是了。”

虞允文神情一动,赶紧说道:“陛下若是准备征讨李朝,臣愿意随军前往。”出将入相,虞允文也是有野心的,他想当一个宰相,但更想当一个允文允武的宰相,和诸葛亮一样,名流千古。

李璟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也一样,想做一个文臣,想当一个宰相,你只要历练一番就可以了,而且你也算的上是一个允文允武的人,实际上,对于行军打仗,你只要懂得一些就行了,没必要亲自指挥大军冲锋陷阵,这不是一个优秀宰相所为。”

“臣记住了,谢陛下教导。”虞允文俊脸微红。

“等苏宪诚来了,你可以告诉他,朕很喜欢他的礼品。”李璟笑呵呵的说道:“庆源朕就收了,至于派兵的话,你可以说,朝廷会派出两万精锐驻扎在庆源,只是庆源离开中原太久,道路不通,要请庆源当地的百姓帮我们修建一条道路,才能在庆源驻军,大唐愿意付出钱财,等道路修好之后,大唐可以增兵庆源,威胁杜英武。”

“陛下圣明。”虞允文双眼一亮。

“对于李朝这样的地方,只能是蚕食他,他不是想要朕将目光锁定庆源吗?朕就答应,但庆源的百姓不能带走,那些人在庆源生活,已经熟悉了周围的山林,朕准备在那里修路,直接通到升龙,还有,让那些商旅们多买一些李朝国内的百姓,呵呵,其他地方的百姓也行,只要不是我大唐的都行。统一运到庆源,帮助我们修路,朝廷可以出钱吗?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李璟不在意的说道。

虞允文却是露出一丝怜悯之色,在庆源那个地方修一条路前往升龙,也不知道要穿越多少凶险之地,这些人也不知道要付出多少鲜血和生命。而且那些商旅,恐怕不会是公平买卖的吧!

正文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捕奴队

自古以来,商业都是罪恶的,李璟虽然号令,让那些商人们购买李朝青壮劳力,但实际上,这些商旅有多少是真正花钱购买的,虞允文知道,真正老实的商人是很少的,这里面有欺骗的,乃至有许多人直接用抢夺的方式,来获肉些青壮劳力。

反正这些人到了中原之后,或是修路,或者是挖矿,远离自己的国家,生命都得不到任何保障,中原的府衙只是会为了自己人,那些他国百姓的死亡根本就不在乎,甚至还会帮助这些商人,擒拿逃跑的苦力。虞允文可以想象,李璟这一道圣旨之后,恐怕那些商人们又有了新的赚钱方式,那就是贩奴队,他们会雇佣一些镖师,对一些穷困敌人,诸如李朝、高丽乃至扶桑等地的百姓进行掠夺,抢夺他们的钱财,还会抢夺他们的青壮,拉到中原来,卖给其他人,作为苦力的存在。

“陛下,此举是不是有伤天和?”虞允文迟疑了一阵才说道:“陛下想要征讨四方,乃是天命,但此举必定会滋生一些商人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从而铤而走险,派人四处抓捕异国青壮,这若是传扬出去,恐怕会有损陛下的圣明。”

“虞卿,朕什么时候让这些商人去抓捕奴隶了?”李璟深深的看了一眼虞允文,淡淡的说道:“大唐以仁德治国,岂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朕看朝廷不但不提倡,反而用制定法律,专门针对这些捕奴队,若是没有军队的许可,不可对异国百姓进行杀戮。”

“陛下,圣明。”虞允文听了嘴角露出一丝苦笑,这句话看上去对那些捕奴队有一定的限制,但实际上,只要有军队的许可,这些人可以光明正大的干,但民间的镖师是怎么来的,大多都是军队出身,退役之后,才会成为镖师,这些人在军中都是有关系有门路的人,很轻易的就能弄到军队的批准文书。所以说,李璟的决定也只是随口说说,甚至还可以说,是故意为之,想那些军队开口,商人们若是不许诺分上一些,军队岂会批准?

“陛下。”虞允文是带着一肚子疑问离开的,高湛望着虞允文离开的背影,低声说道:“恐怕这位虞大人心中还在想着陛下为什么会允许此事呢?”

“那是他想不到,实际上这种事情,在民间早就有了,大唐的船只到达哪里,哪里的青壮都会被带到大唐来。”李璟不在意的说道。虞允文猜测的不错,李璟的绝对是容易滋生捕奴队,他更加不知道,实际上捕奴队早就存在,无论是李朝、高丽等国,甚至西域一些昆仑奴等等也被捕捉,运到中原来,或是作为修路工人,或者是用来挖矿的,否则的话,大唐也不可能发展如此之快,大唐百姓的劳役也不会如此之轻松,只是因为那些苦力都已经被奴隶干了。

“陛下所言神甚是,大唐百姓能得陛下这样的君主,乃是他们的幸运。”高湛由衷的佩服道。实际上,这些苦力在前朝是被成为劳役,老百姓有义务服劳役,但却没有权力得到报酬,现在李璟征召百姓,是要支然定的费用。

可有些地方气候恶劣,就算是得到了金钱又能如何?最后连性命都丢掉了,丢了性命,这不是金钱能买回来的,但现在用这些劳役就不一样了,朝廷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顶多就给这些人弄些吃的,甚至这些人连吃都吃不饱,还要干重活,有些人还是生存在暗无天日的矿山之中,能活下来的人很少。这些做苦力的就是从那些商人手中得到的奴隶。

李璟虽然知道民间捕奴队的存在,实际上根本就不在乎。甚至有些皇商也有人参与其中,为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些捕奴队最大的后台不是别人,正是李璟,没有李璟的默许,这些军队谁敢松口。虞允文并不知道这些。

“将这些青壮都给捉走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样日后才能维持大唐的稳定,才能保证大唐移民的安全,只有众多的女人,才能吸引更多的男人和士兵前往。”李璟拨弄着一边的云子,说道:“不然的话,有这些青壮留在原地,日后只能会给当地带来不安,我大唐日后将会占据更多的地方,只能先用这种方式削弱敌人。”

高湛听了心中暗惊,没想到大唐皇帝早就有了腹案,原本他以为李璟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想节署钱,为老百姓减轻负担,现在才知道,大唐洪武天子在事情实施之前,就已经考虑的很清楚,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以后占据地方,眷的接收当地势力而准备的。

失去青壮的李朝、高丽等,只有一些老弱妇孺,如何能和大唐的军队相斗,到那个时候,只能是大唐同化当地百姓,而当地百姓不能同化大唐,潜意识的,不过数十年,就能将当地彻底的变成大唐的领土。这远比用刀枪杀戮更加简单,更加方便。

虞允文自然是不懂这些,回到办公地点之后,心中还是存有一丝疑虑,他不明白,大唐天子对待百姓是何等的仁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要知道,按照大唐军队的勇猛,恐怕不久之后,就会重新踏足这些地方,无论是高丽也好,或者是李朝也好,这些地方日后都是大唐的,这些地方的子民日后都是大唐的子民,现在就这样,自然是没有事情,但日后呢?

虞允文看着一边的礼单,顿时感觉到礼单一阵刺眼。上面的奇珍异宝好像都化成了一阵阵怒吼声。只是又能如何呢?这是大唐皇帝下达的圣旨,他相信随着这一道圣旨之后,整个大唐遍地都会出现各种捕奴队,海外诸国将会掀起血雨腥风。

让他感到讽刺的是,这些国家还来进贡,难道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大唐皇帝远比前朝赵匡胤更加的霸道,真正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正文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刺囚

运河之上,李朝的船只缓缓而行,苏宪诚和李公信两人领着使团望着周围的一切,随着船只北行,周围的城池已经是越来越繁华,等到了汴京的时候,两人都被汴京的繁华所震惊,只是入了北方之后,暂时的还有一些慌乱,两人的心却是越来越沉重了,大唐王朝夺取北方没多久,但北方的发展是看得见的,随处可见有人在挖渠,在修建道路。

“那些人不出意外都是我们大越的人。”苏宪诚面色阴沉,在运河岸边有许多修建道路的苦力,这些人身材矮小,脸上厩沟壑,苏宪诚脸上并不好,在汴京的时候,他曾经询问过,这些人口音就是大越的口音,虽然离开了汴京,沿途北上,但苏宪诚却很有把握断定这些人都是大越李朝的人。

李公信默然不语,就算是大越的人又如何,来到中原之后,这些人只能是做苦力,大越的人都是很擅长吃苦的,既然疡了这条道路,那只能是走下去,期盼着修路的事情很快就能结束,然后带着中原的银钱回家。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人并不是自愿来中原的当如何?”苏宪诚低声说道:“这些人都是被中原的商人强行运到中原来做苦力的。他们采熔骗乃是强行掠夺的方式,才来到中原,每天只是吃上几个烧饼,然后就被人当做畜生一样使用,有些人死后,只是随便挖个坑埋起来,连一副棺材板都没有,所谓的赚大钱回家,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还有这样的事情?”李公信震惊了,他在民间的时候曾经听说,有不少大越人,跟随大唐的商人来到中原,这个物华天宝的地方进行淘金,他们都说大唐遍地是黄金,在这里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所以有很多人都会来这里。

实际上,大唐的富饶的确是出自李公信的意料之外,虽然沿途都看见自己的族人受苦,但他认为,只要努力,都能赚到钱,最起码,在这边受累,离开的时候就能赚到大笔的银钱,只是没有想到,这背后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在大唐,寻找苦力的人,被称为捕奴队。”苏宪诚面色狰狞,繁华大唐下面,到底有多少黑色的身影,那宽广的道路下面,有多少大越百姓的尸骨,这一切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偏偏苏宪诚明知道这一切,他还没有任何办法,自己和自己的好友不是乖乖的来大唐进贡吗?甚至还献上了庆源的地图,祈求大唐能够派出军队,帮助朝帜有识之士击败杜英武。

捕奴队?李公信浑身一阵震动,面色苍白,双目中厩恐惧之色,这三个字是何等的血腥,他好像看见了许多大越子民被这些捕奴队所擒获,然后送到中原来,修路、挖矿做着苦力,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李公信双目中一片赤红,拳头捏的紧紧,恨不得现在就冲到燕京去,找洪武天子弄个明白。

“我还听说,这件事情并不是仅仅在我大越发生,在高丽、扶桑,甚至麻逸一带都有发生,大唐的商人太厉害了,他们的舰队很厉害,在茫茫大海之中,只要不遭遇大风,就能行使到很远的地方,他们的商队拥有护卫,这些护卫骁勇善战,随便一个沿海的地方登岸,然后突袭附近的村庄,抢夺金银财宝乃至青壮,虽然苦了一些,但能得到大量的钱财。”苏宪诚到底是李朝的名臣,在不经意间就将捕奴队的事情查的一清二楚,这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强大的大唐并不可怕,他们会讲究礼仪,甚至以天朝上国自居,传闻在以前李朝每次来进贡的时候,送来的东西很少,但每次从中原带走的礼品却是进贡物品的数倍乃至十几倍之多,所以一些小国经炒天朝打秋风。

首节 上一节 764/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驸马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