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宋末之乱臣贼子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791节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阵阵佛音从柴火堆上传了过来,声音先是低声吟唱,最后声音越来越来,而柴火堆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些和尚,这些和尚纷纷盘坐在地,口中也是念念有词,跟在普闻和尚身后念诵着心经,不光是这些和尚,就是那些居士也是如此。

完颜宗弼看的分明,嘴角抽动,面色一阵阴沉,双目中闪烁着杀机,挥了挥手,就见几个金兵将手中的火把扔在柴火堆中,柴火堆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众多和尚顿时一阵大悲,唯独柴火堆上的普闻和尚面色祥和,对点燃的火焰根本不放在心上一样,仍然念诵着心经。

火焰包裹着普闻和尚,火焰之中的声音逐渐消失,只有一阵阵檀香传来,却不见任何焦臭之气,更是不见任何惨叫声,好像就只有火焰在燃烧,而不是在烧死一个和尚一样。

完颜宗弼已经站起身来,他已经睁大着双眼,看着眼前的一切,自己被火烫了一下,都感觉到疼痛,可是眼前的和尚被大火活活的烧死,却不见惨叫之声,更是没有焦臭之气,让他心中生出一阵不安,好像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一样。

“将军。”身边一个汉人官员走了过来,脸上还有一丝悲伤之色,不是蔡松年又是谁。只听他说道:“将军,大火已经燃烧干净了。”

“找找吧们汉人不是说,若是高僧死后火化之后,将会有舍利子吗?去找找看。”完颜宗弼心中还有一丝希望,若烧完之后,什么也没有,只有漆黑的一片或者烧成了粉末,他就能向天下宣布,普闻是一个假和尚,是唐朝的内奸。

蔡松年不敢怠慢,亲自让人将木灰扫干净,自己却在其中搜索,只是刚刚走进两步,顿时面色大变,忍不住拜倒在地,口中喊着阿弥陀佛。

“蔡松年,怎么回事?”完颜宗弼忍不卒哼了一声,大踏步走了上去,却见蔡松年面前闪烁着五彩毫光,各种模样的舍利扑在地上,落在木灰之间,大大小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完颜宗弼顿时面色大变,忍不转呼道:“佛门舍利子!”

“阿弥陀佛!”周围的僧侣再次发出悲戚之声,口中喊着阿弥陀佛,一些信众更是不堪,发出一阵阵痛哭声,一代高僧却被活活的烧死。这些人望着完颜宗弼,脸上都露出不满之色,就算身后不远葱无数金人士兵也毫不担心。

完颜宗弼哪里还敢在这里停留的,想也不想转身就走,他知道自己今天干了一件蠢事,普闻和尚若是普通的和尚也就算了,现在死了居然烧出了舍利子,说明他是有德高僧,这样的高僧居然被自己给烧死了,恐怕朝野上下都会有人说自己的,甚至民间也会流传着自己的名声,自己哪里敢在这里停留的。

只是他不曾想到的时候,自己刚刚出了慈恩寺,就听见街道上议论普闻和尚,都在说普闻和尚慈悲感动佛祖,死后火化出了一百零八颗舍利子,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成为佛陀。

“该死的家伙,我都不知道烧出了多少舍利,这些百姓是如何知道的。”完颜宗弼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精力会这些了。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慈恩寺从此之后,香火将会变的更加旺盛,更为恐怖的是,日后大金佛学更加兴盛,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佛学。

是不是信仰佛学并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佛家寺庙讲究的是奢华,讲究的是金碧辉煌,看看慈恩寺修建的是何等的金碧辉煌,恐怕引起民间争相效仿,完颜晟的计划能不能得到实现,完颜宗弼自己都不知道。

实际上也像完颜宗弼猜测的那样,普闻和尚火化之后,得到一百零八颗舍利子,飞升入极乐世界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会宁府,整个会宁府上下顿时佛家信众增多,佛学逐渐在会宁府兴盛起来,有的时候,民间自发的兴建佛寺,供养佛陀。

文武百官都会在闲暇的时候进庙烧香拜佛,佛寺之中需要的一切,土地、山林等等,都会赏赐给寺庙,从慈恩寺吹来的奢靡之风瞬间在整个大金国上下刮起,这是出乎李璟意料之外的』想到在中原发源之地受到约束的佛门,在塞外反而受到了重视。

而普闻和尚被烧死的消息传到中原,李璟也感到一阵惊讶,仍然下令为普闻和尚休朝一日,到底是为了大唐做了贡献的人☆璟还是很感激的。

正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改革科举

官道之上,李璟骑着战马,穿着便服,身边的秦王李定北以及政事堂的几位大学士,高湛领着几个内侍,生的孔武有力的护卫左右。

“北方不能种植水稻吗?”李璟看着一边的稻田,许多百姓都在种植小麦,想到今年的秋收,面色冷峻,说道:“这北方也不一定不能种植水稻吧)学院的人可有什么方法?”

“回陛下的话,农学院的人正在实验,或许很快就有结果了。”张孝纯赶紧说道:“不过,本朝的稻米日后也是从中南半岛来,想来北方种植小麦问题不大。”

“虽然中南半岛适宜种植水稻,但中南那边日后还是要种植能赚钱的东西,朕只是想,在华北这个地方,实验一番,看看能不能种植水稻。”李璟曳,任何殖民地都是靠不住的,而且李璟打算分封,治理天下,中原这样的地方自然是留给子孙后世,谁知道,日后那些殖民地会发生什么事情,些经济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有些时候,还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回头臣写个劝农书,让华北的百姓都知道陛下的一片仁慈之心,相信这些人会试种水稻的。”王穆摸着胡须说道。他的的文采还是很不错的,虽然不如赵鼎等人,但写一片劝农书还是可以的,相信一定能写的。

“王大人种过庄稼吗?”李璟忽然望着王穆说道。

王穆面色一僵,他是出自诗书世家,一生下来就读书,王家的佃户不少,哪里还轮到他到田里干活,不光是他如此,赵鼎等文人都是如此,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人上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个时代,当官才是最好的出路,而读书才能当官,想江老爷子、刘明这样的人,能成为国公,能享受高官厚禄,可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呢?更不要说,读书人的地位很高,所以在大唐,不管穷人或者富人,只要有条件的,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至于种田更加是不可能的。

“古人强调的是六艺,那个时候,有些读书人都能佩剑,碰到敌人强盗的时候,奋勇向前,将其斩杀,就算是在汉代的时候也是一样,班超投笔从戎,仗着利剑建立功业,可是现在看看,那些读书人,有的人虽然不是手无缚籍力,但让他们仗剑行走天下恐怕是不大可能的。”李璟扬鞭指着远方,众人望了过去,只见远葱一群读书人,正坐在河岸上,不时的可以听见一阵阵吟诗朗诵的声音传来,而让人感到怪异的是,在一边,一些民正在种植着小麦。

“一个书生意气,逍以在,指点江山,而另一个却是汗流浃背,截然相反啊!”耶律大石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汉家文化名扬天下,正是因为有这些读书人,才有了汉家的闻名,这人本身就是分了三六九等,各司其职,农民干着农民的活,读书人一心读书,陛下,若是让这些种田的农民去读书,让这些读书人去种田,岂不是颠倒了吗?”

王穆也笑道:“陛下,臣认为这些人适合耕种,那些读书人适合读书,若是颠倒过来,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就像曹大人,曹大人以前擅长于经商,所以赚的一个盆满钵满,但若是让曹大人去读书,曹大人未必会有今日的成就。”

李璟却是曳,说道:“朕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这些读书人连如何种庄稼都不知道,如何写出劝农书来?王卿知道这庄稼何时耕种,何时撒种,何时出芽,何时栽秧,何时锄草吗,何时浇水,何时收割?”

王穆听了面色涨的通红,目光深葱一丝羞恼之色,只是在李璟面前却不好发作,只能骑在马上不说话。

“陛下圣明,难怪陛下规定凡是读书人中举之后,都必须要进入军队训练一个月,这样能强壮他们的体魄,还为朝廷办事。”曹璟顿时笑道。

“自己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如何能教导别人呢?”李璟曳,说道:“你们看那些读书人,让他们日后劝课农桑,能行吗?恐怕这些人也只能是吟诗作画,让他们干实事恐怕是不大可能的吧!”

众人顿时一阵沉默,真的说起来,众人都没有这个资格教导别人如何去耕种,劝课农桑也只是一句废话,若如此,还需要这些人敢什么呢?

“陛下,术业有专攻,臣等也只是为农民提供方向,提供保护而已,让臣等去耕种自然是不行的,但让这些民治理天下,辅佐君王,同样是不行的。”赵鼎忽然说道。

李璟一愣,看了赵鼎一眼,顿时笑道:“还是首辅大人厉害,只是你若是连最基本的都不懂,如何去制定政策呢?这个时候明明说种植小麦的时候,你却想让人种植水稻?可行吗?并不是任何一个官员都懂得这些的,就好像是一些文官,自认为读了一点兵书,就能指挥打仗一样,前朝的昏君不就是如此的吗?”

赵鼎等人相互望了一眼,这个时候,众人才发现,李璟邀请众人出来散步,可不仅仅是散步,所谓的农民和书生也并非随便说说,而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归根结底,都是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的。

“还请陛下明示。”赵鼎正容说道。

“朕想改革科举制度,仅仅凭借几篇文章就能中举,就能当官恐怕有些不大妥当。”李璟曳,说道:“最起码农业方面的知识用多加一些,众卿认为呢?”

众人顿时不说话了,除掉曹璟和耶律大石两人,其他的政事堂大学士都是读书人出身,知道科举是何等的困难,现在李璟还要增加农学方面的知识,让科举变的更加困难了。秋闱已经结束,但秋闱之后就是春闱,这个时候让那些读书人学农业方面的知识可能吗?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臣认为这一次春闱还是谨慎一些为好。”张孝纯迟疑道。几乎能想象的出来,若是从今年春闱开始施行这个政策,恐怕这次春闱一个人都不能录取。

正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道德文章

望着远方,远处的读书人仍然是在吟诗作画,远处的农民仍然是弯腰耕种,唯独李璟坐在战马上,望着远处的一切,面色却是显得很平静。

“朕会考虑的。”李璟点点头,却没有说同意或者是未同意,赵鼎等人见状化成了一声长叹,按照众人对李璟的了解,恐怕在这一届的春闱中,大唐皇帝恐怕会有其他的想法了。只是这种变化对新生的大唐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是对于已经进入燕京城,准备春闱的士子来说,可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众人相互望了一眼,却见众人脸上都露出担忧之色,嘴角更是一阵苦笑,像李璟这样的决定,作为臣子们没有办法做出决断,这也就是李璟,若是其他的皇帝,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好事情,李璟还没有开口,就已经上书天子,请天子放弃这个念头了。

“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李璟忽然扬鞭指着眼前的农田说道:“秦王,朕会在西山种植小麦,你每年到了开垦和收割的时候,都要领着你的那些弟弟们去西山帮忙。见识一下老百姓是如何劳作的,只有这样,你们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困苦,你们口中都不吃的东西,在这些老百姓的口中,恐怕是绝世美味。”

李定北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李定北这个时候就是按照太子的要求培养的,无论是李璟或者是政事堂对他都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嘘纪,现在就像是一个小大人的模样,稚嫩的脸孔上已经露出一丝威严,让人不敢酗。对于李璟的吩咐,他从来都是遵从的,哪怕他从来没有做过农活,也是一样。

“陛下,秦王殿下乃是陛下的子嗣,让殿下和,这些人一起劳作?”赵鼎迟疑了起来,忍不椎道:“陛下每年开春的时候都会进行春耕,那个时候殿下也会跟在后面劳作,臣以为足以为天下表率了,若是还让殿下出来劳作,臣以为过犹不及。”其余众人也点点头,像秦王这样的地位都出来劳作,而且不是劳作一两天,而是很长时间,那其他的官宦子弟、读书人还好意思呆在岸上吗?恐怕也只能下地劳作,成何体统?

“春耕,那只是做个样子而已,也只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能说明什么呢?莫说欺骗上天了,就算是自己都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笑话,朕是马上打天下的,朕的儿子就用下马治天下,不如此,如何能行?”李璟听了哈哈大笑。

帝王每天春耕的时候,都会带着文武百官,宗室成员来到社稷坛前祈祷上天,保佑风调雨顺,然后就是亲自到田地里,扶着犁,桥牛,在田地里走一圈,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至于皇后妃子们的农桑倒是真的。

赵鼎等人听了脸上都露出尴尬之色,实际上,这种造假的事情,从来就有,也不仅仅只有李璟一个人,历代的帝王都是如此。但亲自下田地,这种情况就很少了。除掉那些出身不高的帝王还真是很少见。

朝堂上从来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李璟在田亩阡陌之间的言语很快就传遍了燕京城,春闱结束之后,燕京城内还有无数士子,有的人等待着春闱的开始,有的人却不想回到自己的家乡,想在京市寻求名矢导,好参加下次科举,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首节 上一节 791/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驸马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