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宋末之乱臣贼子

宋末之乱臣贼子 第793节

“陛下,不管对方如何,臣等认为,这个时候我们都用利用这些人,红河新城才建不久,我们的势力还没有扩充到极致,甚至李朝的人对我们还有敌视之心,这个时候,最好让苏宪诚和杜英武两人斗起来,这样一来,我们大唐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我们向李朝人展示我大唐的强大,而苏宪诚和杜英武两人的争斗,必定会使得李朝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出手的时候,弄不好,我们还能轻松的得到李朝的民心,为日后夺刃南半岛做准备。”曹璟出言说道。他现在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李朝,好为自己挣钱,得到更多的粮草,自然不希望李璟过快的加入李朝的争斗之中。

正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分封

“一个小的李朝哪里需要这样,陛下,韩世忠在李朝所向披靡,现在虞允文又在红河新城治理一方,不少汉人已经迁移到红河新城,臣认为,大唐根本不需要理会李朝,直接出兵灭了李朝。”王穆反驳道:“至于苏宪诚也好,杜英武也好,日后都是我大唐的臣子,若是不愿意,杀了也就是了,这样的人哪里需要接见的。”

李璟点点头,不得不说,王穆的建议还是让李璟有几分心动的,李朝内部争斗严重,虽然苏宪诚已经有了准备,但还是让韩世忠和吴玠两人轻松占据了红河下游土地,建立了红河新城,成为入侵中南半岛的桥头堡。

“征服天下容易,征服人心难。陛下文成武德,百姓无不爱戴,但就是如此,仍然有硕鼠企图颠覆大唐江山,到现在东厂的人还没有将对方抓获,归根结底,不就是民心的缘故吗?”曹璟反驳道:“陛下,臣听说中南半岛上多瘴气,山川道路还没有开发,一切还是以稳重为好。”

“小的李朝能与中原相比吗?我们夺刃南半岛,不是为治理那个地方,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生产,那个地方只是我们的粮仓而已。当地的百姓也只能是用来种植粮食的。”王穆不屑的望着曹璟说道:“曹大人是商贾出身,应当想的是利益才是,占据一个地方,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否则的话,我们这个时候用是占据大漠,而不是李朝了☆朝对于我们来说,有充足的免费苦力,是一个巨大的粮仓,这一切就足够了,怎么到了曹大人这里,还需要当地的民心,民心是什么,那就是先给一巴掌,然后再给个甜枣,就是民心。”

曹璟听了面色涨的通红,这种辩论他还真的不是王穆的对手,两人所出的角度不一样,注定着两人的意见是不可能相同的。

一个是想收为己用,让中南半岛永远都是大唐的一部分,一个纯粹就是殖民地,从中南半岛获茹够多的利益,至于当地百姓的死活,就不是众人所考虑的事情了。

“赵卿,你的意思呢?”李璟迟疑起来了,实际上两人的想法都是正确的,就看李璟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是掠夺也好,或者是收为己用也好,不过是李璟的一句话而已。

“臣认为先见见也好,当然,也仅仅只是见见,至于前线的情况,臣并不知道,陛下也不清楚,用看韩世忠的反应,李朝迟早是要落于大唐之手的,臣认为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要打。”赵鼎想了想说道:“陛下想打就打,不想打也可以不打,等到苏宪诚两人打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打也可以。”

“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朝距离中原太远,以前或许陛下会担心韩世忠如何如何,现在虞允文在那里,想来没有什么关系。”李甫忽然说道:“实际上,当初出动水师,让韩世忠为大将,也是因为韩世忠熟悉水战,现在大唐已经在李朝立足,水师的作用并不大,臣人物吴玠将军足以抵挡一面,韩世忠将军可以率领水师经略他处了。”

韩世忠桀骜不驯,作战十分勇猛,而吴玠却很沉稳,开疆拓土,自然是韩世忠为好,但稳步前进,却需要吴玠,两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李甫认为若是放在一起,难免有些浪费,还不如暂时分开。让吴玠处理李朝的事情。

“恩,韩世忠这次南下的确立下了功劳,让他在中南选个地方吧H做一个百里伯吧!”李璟笑呵呵的说道:“让他鸦个土壤肥沃的地方,面色日后被自己的子孙嘲笑。”

众人面色一愣,紧接着一阵狂喜,李璟在册封爵位之后,开始册封土地了,虽然远离中原,但到底是自家的土地,日后可以传之子孙,不像现在,众人虽然封了国公,但拿的是俸禄,就算是有土地,也是按照朝廷的律法规定的,不能超过,哪里像现在这样,一口气册封百里之地给臣子,用来传之后世,传之子孙后代。

“还有诸位也是一样,国公以上封地八十里,每一等少封地二十里。”李璟笑道。这只是开始,中南之地,也就是你们能赏赐,其他人的,以后就只能是扶桑之地了。

“臣等谢陛下圣恩。”众人听了心中激动,纷纷拜谢,就算是赵鼎也是如此,裂土封疆,这才是真正的裂土封疆,和以前大周时期一样,虽然封的是化外之地,现在还是蛮荒状态,但千百年后,必定是繁华之所,就算是赵鼎等人也十分激动。

“至于宗室诸王的土地,就不在此列,日后朕自然会给诸王中有巩人册封的。”李璟看着人群中李甫一眼,笑吟吟的说道☆甫、李乔都是有巩臣,群臣都已经册封,这些人肯定也是如此,但如何封赏,封到什么地方都是需要考虑的。

“臣谢陛下圣恩。”李甫嘴唇颤抖。

“宗室、贵族和我李氏江山休戚与共,朕也希望你们永远都是大唐的臣子,为大唐效力。”李璟摆了摆手,十分不在意,说道:“好生治理子民,除了守护的军队之外,其他的都是你们自己所有。”就算是册封了土地,军队也是属于朝廷的。

“臣发誓,王氏一门永为陛下臣属,为陛下效力,若是背叛,全族上下不得好死。”王穆脸上老泪纵横,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其他众人也纷纷跪在地上发誓效忠。

李璟见状,自然是好言相劝,这些人或许几代之内,还记得情义,但几代之后呢9真的不知道,索性的是,远离中原,土地不过百里之地,能养的人数也比较少,想要反攻中原是何等的困难,而且李璟也不是没有防范的手段,几代之后,就想办法除了这些人的封地就是了,那个时候,这些人治下的封地已经繁荣起来,正好为朝廷所有。

正文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理学

深秋在燕京城什么事情最为火热,那就是分封,虽然李璟在一些诚经翅到分封的事情,但直到今日,分封真的下来之后,众人才知道分封是如此之近。

这些天,政事堂、军机处经常有许多勋贵出没,无论国公也好,或者子爵也好,大大小的都是有封地的,大到百里伯,小到数里,好歹是传之后世子孙的,在这里,只要不违背朝廷法律,基本上就是称王称霸,这样的好事哪里能找到。

想那些富商士绅为了给自己的后代添置田产,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力气,多少时间,到了洪武皇帝这一辈,只要超过了规定的田产,其他的田产都会被朝廷买走,这个时候倒好,朝廷一口气就赏赐出这么多的土地来,而且还是裂土封疆,这样的事情哪里去找。

“参加军队,建立功勋,裂土封疆。”一时间燕京城四处传遍了各种民谣,想要裂土封疆,就必须要建立功勋,看看这次有可能裂土封疆的众人之中,文官中除掉那些跟随李璟的老臣子,其他的都是武将,这些人得到了大量的好处,封地虽然远在中南半岛,但那都是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只要稍微有点血性的人都想去中南半岛搏出一个身份来。

秦王府并不大,已经过了十岁的秦王李定北在年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府,府中詹士、少詹士、内侍、宫女、侍卫等等纷纷备齐,由燕京将军梁仲之子梁三刀为秦王府侍卫统领,御前大将军李大牛之子李铁牛为贴身护卫,其余的诸如赵鼎、公孙胜为秦王傅,秦王府的势力瞬间壮大。

“殿下,陛下雄才大略,开一代先河,自汉高祖之后,再次出现分封制,现在整个燕京城可是一片喝彩声啊!”书房中,朱松手上拿着一本书,面色祥和,他面色裤,面前三缕长须,看上去风度偏偏,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朱松的卖相让李定北并不反感他。

“历史上记载,这种分封制好像不怎么样?汉高祖的时候,诸王造反啊先生认为这种分封不好?”李定北忽然笑呵呵的说道:“满朝文武恐怕就只有先生才说分封不好吧!”

“那是因为满朝文武都能从此事中得到利益,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而不知道朝廷的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朱松很有把握的说道:“看看现在的满朝文武,谁不受封爵位,只要有爵位,就能受到分封,殿下,陛下裂土封疆,渴望与这些勋贵们休戚与共,只是现在可以,日后呢?陛下乃是仁义之君,才会有这种想法。”

李定北听了面色一愣,他还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说天子仁义,他可是知道大唐皇帝杀人无数,登基到现在,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多少臣子都死在他手中,不过,这次分封来说,还真的是如此,不就是想和勋贵们休戚与共的吗?

“你认为这些勋贵们日后都会造反?这句话若是传出去了,恐怕先生恐怕出不了燕京城了。”李定北稚嫩的脸上闪烁着一丝笑容,只是目光冷静,让人看不出去李定北心中的想法。

朱松却曳,说道:“就算是面对满朝文武,微臣也会这么说的,这些骄兵悍将,也只有陛下才能压服他们,就算是殿下,您能压服这些人吗?”

李定北面色一愣,紧接着曳,说道:“絮不过是父皇的儿子,能够继承祖业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这些大将们,想来也是能遵从朝廷的旨意,不是吗?”

“殿下寄托于这些大将的忠心,还不如寄托于自己的权威,只有皇帝的权威加强了,这些大将们自然也就听从殿下的命令,天下也是如此,臣认为只有定下纲常,才能天下太平,定下纲常,才不会有人谋反,一旦有人谋反,那就算乱了纲常,天下有识之士必定会群起而攻之。”朱松正容说道。

“纲常?”李定北一阵迟疑,三纲五常实际上是圣人提出来的,只是提出来又能如何,天下还不是有人会造反吗?这些人不知道三纲五常吗?显然是知道的,可就是知道,仍然会造反。

“除掉纲常之外,更是需要知道道理。”朱松盯着李定北,说道:“这理乃是根本,人有了欲才会有平之事,天下才会有许多人有其他的心思,臣认为,存天理,懂天理,灭人欲,每个人遵从天理,各安天命,才能维持天下太平,不会有战乱之苦。”

李定北似懂非懂,他认为朱松向自己介绍了另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他总感觉到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和李璟平日里所传授的不一样。但到底谁是正确的,李定北暂时不知道。

“先生所言太过高深,孤要好生想想,然后再请先生前来。”李定北想了想站起身来,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改日絮再请先生前来。”

“臣告退。”朱松并没有想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李定北接受自己的观点,但能让李定北产生一丝兴趣,那就成功了,日后天长日久,他相信李定北肯定能够接受自己。

朱松缓缓而退,只是留下了李定北端坐在那里,面色平静,心中却是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朱松的理论是什么,李定北并不在意,他在想朱松所提的另外一个问题。

李璟以军队掌控天下,为李家打下了一个偌大的江山,但事情也来了,后来的君王能掌握这些骄兵悍将吗?尤其是现在,分封制出现,就像朱松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欲望,谁也不知道,这些人会不会继续忠于皇室,分封之后还能保证对方子孙后代的忠心吗?李定北虽然年轻,但到底是皇族出身,也不知道读过、听说过许多事情,让这些人保持忠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哎,父皇,与这些勋贵休戚与共有许多的办法,父皇为什么要分封群臣呢?这些人有了自己的封地,日后还会忠于自己,忠于大唐吗?”李定北望着窗外,第一次对自己的父亲产生了一丝怀疑。

正文 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前进的朱松

同样是秦王府,李定北和朱松隔案而坐,这个时候,朱松的礼遇高了不少,他心情很高兴,能与未来的帝王走的如此之近,这就说明日后自己的前程不可限量。

“先生,父皇雄才大略,准备用分封来刺激大将们奋勇杀敌,扩充疆土,有父皇在,自然是安然无恙,只是日后当如何是好?虽然中南、海外都并非是中原领土,但毕竟是我大唐的江山,三世之内,这些人还会顾念皇室圣恩,但三世之后呢!”李定北忍不庄问道。

这些天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有心上奏,却不敢上奏,毕竟此事涉及到一些老臣,这些老臣或许等不到自己当皇帝,就已经老死,但这些人还是有不少门生故吏的,而且军中年轻一代的将领也都是期盼着立下军功,获得封赏呢T己一旦出面,恐怕满朝文武都会反对自己。

“当年儒家圣人董仲舒当年就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的思想,就是因为汉室诸王分封导致朝廷权力降低,现在陛下行分封制,是因为陛下需要这些武将们开疆扩土,所以才会如此,但等到殿下的时候,自然是采绕恩制,这些武将们,谁不是有三妻四妾,就算是英国公不也是有两个歇的吗?只要将这些封地推恩出去,自然就不能对朝廷形成威胁了。”朱松想也不想的说道。

他的这种方法并不新颖,当年的汉朝就是这么干的,后来的皇帝们很少分封土地,裂土封疆,也只有李璟才会如此。

“若是如此,以后大唐的皇帝恐怕无人能追父皇功绩了,也只能做一个守成之君。”李定北曳,脸上还有一丝惋惜之色。推恩制倒是可以让朝廷的统治得到稳定,削弱地方,加强中央,但这些武将们还有奔头吗?还有心思打仗吗?李定北还想着超越李璟,建立功勋呢?

首节 上一节 793/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极品驸马

下一篇:席卷天下

推荐阅读